《易魂》

《易魂》

《易魂》的核心是緊緊扣住易學靈魂“不易、變易、簡易”,繼承和發揚先聖先哲們對《易經》的研究與運用的輝煌成果,創建易學的新的歷史裡程碑。 常說的易學即研究和套用《易經》的學問,它必須以易理為指導,以卦象為依據,否則則不屬易學的範疇,如符咒確有其功效,但不屬於易學的範疇,為佛學道學。 但《易魂》不屬於我,《易魂》也不屬於你,《易魂》屬於中華民族的。

《易魂》

《易魂》是當今易學學術文化的一個經國家工商局註冊的品牌,它並非社團組織,《易魂》過去、現在和將來只與廣大易友、各易學團體保持友好交流交往關係,決不加盟任何社團組織,更不受聘受顧於任何社團單位,否則這種聘顧即為虛假的。《易魂》的核心是緊緊扣住易學靈魂“不易變易簡易”,繼承和發揚先聖先哲們對《易經》的研究與運用的輝煌成果,創建易學的新的歷史裡程碑。

何謂《易經》?《易經》是先民智慧的結晶,它說的是宇宙中大自然和人的千古不變萬古永恆的客觀規律,它的表現形式是八卦符號,整部《易經》實質上就是說卦、解釋卦,因此要學好易經就必須掌握理解卦,不掌握卦肯定學不好《易經》。我的《八卦象數預測法》就是直接用卦象來認識人和事物的一種易學直截了當的本源方法。常說的易學即研究和套用《易經》的學問,它必須以易理為指導,以卦象為依據,否則則不屬易學的範疇,如符咒確有其功效,但不屬於易學的範疇,為佛學道學。易學教人的是認識論和方法論,即教導人們正確認識宇宙、自然、社會和人等萬事萬物,再指導人們用切實可行的方法適用自然、社會,達到所期望的最佳結果。由於在遠古時期未發明現在的紙筆,人們將文字刻在竹簡上或書寫在絲帛上,這就要求人們對文字精求,一字多義言簡意骸,才能減少刻竹簡書的時間,減少昂貴的絲帛的用量,不然費時而成本高,一本竹簡書就會要裝一大屋了,這樣就出現了古文字與現在文字相對而言十分艱深難懂的困難,因此現代人學易學就首先感到突破古文字關有很大困難。加上悠長的歷史,不乏許多人對《易經》研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繁,給現代人莫衷一是,一頭霧水,處於迷茫始不得所悟所知,長期徘徊在易學殿堂的大門之外。當代研究易學的人有兩種偏向,一種是作文字遊戲,訓詁、遠離社會,遠離生活,說的大家越聽不懂,越聽不明白,就越顯示他們似乎越有學問;另一種人則是對易學不作深入研究,不明易理,偶得一技一法始作俑,認為已掌握了天之玄機,炫耀於世,不再求精進。易學不是一門空泛的理論,不是顛來覆去的一場文字遊戲,它也不是一門所謂的簡單的“預測學”、“決策學”,它確實是一門聖人之學,但卻又能為百姓所知,平民所日用的學問。

《易魂》《易魂》

《易魂》是建立在對《易經》的理象,數的充分認識,對八卦及八卦圖的徹底掌握,拼棄一切虛無繁雜,抓住易的本質初衷,返璞歸真歸初,以象明事,以象言事。由於伏羲觀天察地始作八卦而類萬物之象,因此易源於象,無象則無易,故易言:“八卦懸象以明”,“八卦以象告”。即是說:“八卦用它的符號明明白白的將事物縣掛或擺放在世人眼前,清清楚楚的告訴大家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與結果了。”既然如此,我們通過八卦之象即可知道事物的發展變化結果了,若能更進一步的話,則不應採取一種將事物轉化為八卦,便直即從事物外在的象而知曉事物的結果,這即《易經》裡面說的“不測謂之神也!”

這一門聖人之學又要為百姓所知所用,必須要刪繁就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還易學原本之樸實本真面目。易言:“易則易知,簡則易從”,由於易學的道理很淺顯易懂,所以它很容易為人所認識掌握,由於易學的運用很簡單,所以它就很容易為世人所掌握。那些高推聖境、故弄玄虛的人實質上是沒學好,甚至可以說是根本不懂易學,從未讀過《易經》或未認真研究過《易經》的人。因為易學的三個原則即易的靈魂中有一條就是“簡易”,從字面上解釋就是簡單容易學習容易運用。若現在還有某某“大師”、“教授”仍故設迷障,要不他們是以此掩蓋自己的不學無術、無知或者是居心叵測,斂聚錢財,這兩種情況實際是在毀壞易學。《易經》早就預言它可以“精義入微”,也可“使人與賊”,任何事物都有陰陽。《易魂》自始至終認為《易經》是一門容易學習之經,它不叫“難經”,它來源於社會和生活,因此它應很容易還源於生活。故《易魂》從一誕生起,就提出宏願“還易於民,道濟天下”。我們將古樸的中華優秀文化與現代社會理念,現代社會文化相結合、融合於現代生活之中,努力作到實現易學現代化、社會化、日用化,讓易學不再成為只能為少數人掌握的專利,“昔日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有信心,有決心做到,現在我也正努力的默默耕耘而作。

《易魂》從一開始起就遵循易言:“生生不息謂之易!”尊敬聖人之德,崇尚聖人之說,但不拘古不唯師,要走一條現代創新之路,提出“法外無法,法無定法,不拘古法,我心為法”的治學新路,遵循《易經》的“變易”之說,開創《易魂》的易學思維體系,這種思維方法就是八卦比類思維法,由所得卦象,所見物象去比類所需知事物,這種思維是建立在對卦象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的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當然也不乏邏輯思維、聯想思維等等常規思維法。這種比類思維是依照事物所提出的認知範圍,在這一範圍內去進行比類,決非漫無邊際的鋪天蓋地的去遐想尋思。對於對事物的認識及結論不是推算出來的,而是直接從卦象、物象中讀出來的,即讀卦象說卦象,一個易學工作者就是一個翻譯,這種翻譯只要不走樣,就肯定正確。一個老師要求學生朗誦課文時,不讀錯字,就百分之百準確,同樣一個易學工作者只要忠實於卦象、物象,同樣也應該是完全準確的,會讀卦、說卦是預測準確的根本保證。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易學工作者光有易學常識、深厚的易理知識作為基礎是不夠的,我一再強調我們必須具有廣博的自然和社會知識,古今中外文化歷史地理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及現代科學知識等等一切知識,我們不可能成為各門類知識的專家,但必須要有各門類知識的常識。我提出:“世上沒有沒用的知識,只有你不會用的知識。”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易學工作者,《易魂》特別注重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修養,十分強調語言文字的大眾化、通俗化、文學化、形象化、藝術化,強調語言文字遣詞造句的度,要恰到好處,如揚貴妃的軀體,“增一分顯肥,消一分則嫌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相互的心意溝通。易學不但是一門崇高的聖人之學,它又是一門美學。

《易魂》的治學嚴謹,要求我們的思維必須疏而不漏,一切結論必須有根有據具有強烈的說服力,一切為現代社會現代人所不能接受的方法都不採用,欲建立一套全新的對卦象、六十甲子象的認識解說,充分體現易學的心物一元辯證思維觀。易學主張“厚德載物”,因此在學易的同時,我主張儘可能多的學習佛學道學理論,以它們來充實補充自我,除了必讀《易經》外,還必須讀道學的“道德經”,佛教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提高個人的心性修為,將佛道儒三家合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易學的上乘水平,在易學的研究學習上,來不得半點浮澡。《易魂》傳承古法,但不拘泥於技法,要求大家理解道、悟道,從而得道,道通則百通。在“八卦象數預測法”的扉頁上我特別寫著:“乾坤在手,萬化於心;識透陰陽,精熟五行。禪空慧定,虛盡空無;天人合一,感而靈通。”這是成神成仙之路,但至今很少人去重視這句至理名言!我平時強調在預測上的要“自以為是”是建立在對易學理論和知識的牢固掌握、對事物深度認知、及對個人所學知識、人生閱歷積澱的厚積薄發基礎上的,是一種對自我的肯定,決不是一種“瞎子摸象”的狂妄。因此《易魂》學術品牌的創立是首先確立全心全意為社會為人類服務,為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而畢生奉獻,勇於面對研究中的困難,克服它、解決它、決不迴避、不文過飾非,在學習上、運用上追求最好而不是更好,這樣就目的明確,目標遠大。只有這樣我們才可開拓進取,銳意奮進,才有一股永不停息的事業原動力,才可最後成功!我欣喜的看到幾年來在我們《易魂》學子中除了原有的一批優秀學員外,又湧現了像彭林、尹昌日、馬萬成、林枝勝、王愛民、陳秀屏、蔡長安、蔡少峰、蔡翰南等等一大批人才,他們能努力提高個人修為,從道上下功夫,能充分理解《易魂》的時代意義,並且掌握《易魂》思維精髓,有較深的理論基礎,又具較高水平的預測實踐與操作水平。當然距離歷史對於我們的重託,時代的要求甚遠,要成為《易魂》的擎旗手。必須狠下功夫,且“不可沽名學霸王”。

我深知歷史的大任、時代的責任,故一直在努力作著,從沒有半點絲毫懈怠。在這短短的幾年中,由《易魂》思維創建了“時空網路學”,“時空網路學”體系的創立標明易學新紀元即將開始,易學的新里程碑在當代會要建立,人們將會更較容易的認識和掌握事物,從而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一門學問創立了,還要去完善它,充實它,這決非一個人的力量可為之,要靠全體的、大眾的,整個社會和時代的力量,故我說:《易魂》屬於我,《易魂》屬於你,《易魂》屬於我們大家!但《易魂》不屬於我,《易魂》也不屬於你,《易魂》屬於中華民族的。隨著《易魂》網站的開闢,它將《易魂》與世界各國易學愛好者很快溝通連線在一起了,有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美國、加拿大、德國、荷蘭、澳大利亞、印尼、新加坡等等國家和地區的易學愛好者都進入網站,接受我們《易魂》的新思維!《易魂》是人類的知識,它屬於世界的!

路漫漫兮,任重而道遠,《易魂》今後不圖作多,只圖作好,不求作大,只求作精,為創世界易學品牌,為創歷史文化精品將作不倦努力。一個人名也好,利也好只是生前死後事,我只圖“留取丹心照汗青”,“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易魂》今後只會默默無聲的勞作勤研,不張揚,不爭雄,“俏也不爭春。”雖然前不見古人,但卻能喜見涌涌而至的來者。《易魂》成功的希望在我,在你,在我們大家,在一大批願為實現當代易學學習和套用現代化改革、不拘名不圖利而默默作出奉獻的學子!若能創建成一所小而精的研究易學、套用易學、弘揚易學為主體的東方文化教育學院,培養出真正的歷史型的易學人才,《易魂》的歷史豐碑將一定會建在人們的心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