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仕好運》

《明哲仕好運》

明哲仕好運,好運靠明哲!在中國歷史上,能夠應付各種複雜環境,明哲保身,“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需要聰明才智,與時俱進。周公、管仲、晏嬰、蕭何、叔孫通、衛青、石奮、公孫弘、郭子儀、馮道,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各有各的謀略,各有各的智慧,都有拿手絕活,不僅自己終老官位,而且惠及子孫,得到民眾稱頌,豈不善哉!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朱枝富,研究生畢業,長期在省、市黨政機關工作,對政治、經濟、歷史、文化、人才、旅遊等都有涉獵,頗有領悟和研究。數十年來,在報刊雜誌上發表近百篇論文和調研報告;出版《司馬遷政治思想通論》《忘情新馬泰》《謀略成大業》等二十多種圖書;多次獲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
媒體評論

目錄

攝政平叛,歸政成王——代王治國,鞏固新朝的周朝一代名臣周公
周公輔佐周武王翦滅殷商,建立周朝;武王去世後,攝政稱王,代理年幼的成王打理朝政,治理國家;遭到大臣猜疑,武庚作亂,周公毅然平定叛亂,鞏固新生政權。
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後,大行封建,以藩衛周室;建設洛邑都城,制禮作樂;成王成人後,周公讓位,告誡成王要以國事為重,勵精圖治,為鞏固周朝嘔心瀝血。
評說:周公的進與退
與民同俗,與君同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的春秋齊國名相管仲
管仲家境貧困,年少時獨自闖蕩社會,經商、當兵,時運不濟,後來輔佐公子糾,公子糾爭奪王位失敗,淪為囚徒。
由於鮑叔牙的相知和相助,才當上了齊國的國相。
管仲任齊相後,進行了全面改革:整頓行政區劃,改革軍隊建制,改變租稅方式,全面對外開放,保障工商業發展,使齊國日漸強盛,打下齊桓公稱霸的雄厚基礎。
管仲適時打出尊王攘夷旗幟,尊崇周天子,維護周王朝宗法制度,利用周天子共主地位,挾天子以令諸侯,征伐不服者,北逐戎狄,南征荊楚,“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評說:春秋第一相
智辯權謀,隨機應變——節儉力行,盡忠極諫的齊國一代賢相晏嬰
晏嬰在齊國錯綜複雜的政局中周旋,歷仕三朝,忠心事主,堅守道義,深諳君臣之道,從來不正面頂撞君王,而是用事實證明,叫君主自己去品味,得到齊景公的信任。
晏嬰經常出使各國,雖然身材矮小,貌不驚人,但生性機敏,善於辭令,舉止莊重,氣勢威嚴,恪盡職守,應對如流,傾倒了各國諸侯,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外交使命。
晏嬰為齊相,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舉止儒雅,內斂外收;為民著想,救苦救難;為國除害,計殺三士;不計私利,不獲虛名,不伐功績,不彰德行,故深得君民信任。
晏嬰不僅自身坐得正、行得正,一生以人民利益為重,還實在是個絕代奇才,用玩笑、諷喻、反語等人們不易想到的方式去諫君,往往能取得危言正語所不及的效果。
評說:晏嬰的“藝術仕運”
功高蓋世,自污免禍——封為“三傑”
功列第一的西漢開國丞相蕭何
蕭何,是劉邦的狂熱崇拜者和支持者。
年輕時為縣官,對劉邦多有關照,而後發動起義擁戴劉邦,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在反秦和斗楚中立下大功,得到劉邦高度信任。

精彩書摘

新建的東都洛邑,定名為“成周”,表明它是在周朝建立以後才建設起來的。周王朝的東、西兩都連成一片,長達千里以上,使周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都得到了顯著增強,成為控制全國的軍事基地。東都洛邑建成之後,周公召集天下諸侯舉行盛大慶典。周公在這裡正式冊封天下諸侯,並且宣布各種典章制度。周公還先後發布了各種文告,總結夏殷的統治經驗,制定各種維護周朝統治的政策。《多士》,是周公以王命訓告遷徙到新都的殷遺民之詞。先是攻心,讓殷遺民服從周人統治。理由是你們這些殷士命運不好,上天把大命給了我“邦周”。我現在把你們從殷都遷到西土,不要怨我,我是矜憐(憐憫)你們的,這也是天命所在。接著宣布給殷遺民以生活出路:“讓你們就地安居,有你們的田地,有你們的住宅。“如果你們能順從聽命,有德,還被任用。否則,你們不但會失去土地,而且我還會把上天的處罰加在你們身上。”周公恩威並施,對殷遺民進行攻心戰術,使之服從周朝統治。參與建設新都的除去殷遺民之外,還有“侯、甸、男、邦、伯”,這些多是殷朝的舊有屬國。
周公在新都建成後,還對這些殷朝的舊有屬國用《多方》訓誡。
針對“多方”懷念舊殷,不愛周邦的情況,周公對他們進行安撫,讓他們有田宅,但如果不聽周的號令,就要進行懲罰。
“多方”和睦友好,努力種田,要進行鼓勵和賞賜。
有德者,可以在王廷做官,如果在五年內表現一直都很好,仍然可以回到本土去。
新都建成後,為了進一步鞏固周朝政權,在周公攝政稱王的第六年,周公還“制禮作樂”,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維護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級的典章制度。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