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書》

《日本四書》

《日本四書》是洞察日本民族特性的四個文本。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日本四書》日本四書
作者: (美)本尼迪克特 等著,彭凡 等譯
出 版 社: 線裝書局
出版時間: 2006-1-1
字數: 390000
版次: 1
頁數: 391
印刷時間: 2006/01/0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1064387

編輯推薦

洞察日本民族特性的四個文本。
姜文:“要是中國有像《菊與刀》一樣的東西就好了。”
——就拍攝《鬼子來了》答《新周刊》記者問
羅斯福:“讀了《武士道》能充分了解日本人的特性。”
 ——總統親購數十冊《武士道》分送下屬
日本學者:“外人研究日本,《日本論》堪稱珠玉,甚至凌駕於《菊與刀》之上。”
黃鐘(戰略與管理 前主編)“中國研究日本問題的著作,除了王芸生的《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戴季陶的《日本論》堪稱名著外,實在是乏善可陳。”
黃仁宇:“1937年,中國被逼作戰,當時的決策,可以說完全依賴蔣百里《日本人》的14字訣: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
——這位曾在緬甸戰場作戰的歷史學家在《對日本之好勇而不必好血》中如是說
黃炎培:“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內容簡介

上一世紀、上上世紀、中日、美日國家間的風雲際會,催生了《菊與刀》、《武士道》、《日本論》、《日本人》,恰是美國人、日本人、中國人洞察日本民族特性的四大文本。
《菊與刀》,美國著名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1944年為戰時政府決策撰寫的內參,頗具政治與學術張力;《武士道》,日本第一代留學生新渡戶稻造1899年為日本民族之魂——武士道所作的出色辯護,堪稱日本“惡之花”;《日本論》,民國元老戴季陶1928年縱論近代中日恩怨時對日本的洞察,是政治家的手筆;《日本人》,八年抗戰伊始,一位中國軍人、日本人的女婿寫下的媒體文字,一時紙貴,被譽“紙彈”,可以視同抗日戰略預言書。
今將以上四種名著蒐為一冊,重新翻譯編輯,配以圖片,重命名為《日本四書》,奉獻給新世紀的讀者,作為了解日本的文本參考,當不致毫無裨益。

目錄

《菊與刀》
第一章 研究對象——日本
第二章 戰爭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就其位
第四章 明治維新
第五章 時代和世界的負恩者
第六章 報恩於萬一
第七章 情義最為難
第八章 洗刷其名
第九章 人的情感世界
第十章 道德的兩難困境
第十一章 自律
第十二章 孩童的成長
第十三章 投降之後的日本人
《武士道》
第一版序
英文版導言
第一章 作為一種道德體系的武士道
第二章 武士道的源泉
第三章 義
第四章 勇
第五章 仁:不忍之心
第六章 禮
第七章 誠
第八章 榮譽
第九章 忠
第十章 武士的教育與訓練
第十一章 克制
第十二章 自殺及復仇的制度
第十三章 刀:武士道之魂
第十四章 婦女的教育及其地位
第十五章 武士道的影響
第十六章 武士道還活著嗎?
第十七章 武士道的未來
《日本論》
第一章 中國人研究日本問題的必要
第二章 神權的迷信與日本國體
第三章 皇權神授思想與神授思想的時代化
第四章 封建制度與佛教思想
第五章 封建制度與社會階級
第六章 日本人與日本文明
第七章 武士生活與武士道
第八章 封建時代“町人”和“百姓”的品性
……
《日本人》
這本書的故事

書摘插圖

美國所有全力以赴的戰爭中,迄今為止,日本是最難以琢磨的敵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與我們截然不同,而以往的戰爭,我們從來不用花時間去考慮這些。我們碰到了在這之前1905年沙俄遇到的同樣的情況,與我們交戰的,是一個武裝到牙齒、訓練有素的、可怕的民族。他們向西方傳統文化叫板,無視西方國家強調的以人性作為基礎的戰爭規則。因此,太平洋戰爭的核心不僅僅是一系列的島嶼海灘登入行動,也不僅僅是棘手的後勤供應問題,而是如何吃透“敵性”的問題。只有了解他們的行動,才能與之對抗,並贏得最終勝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