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人文大師們》

《改變世界的人文大師們》

這是一次人類從沒有經歷過的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基本信息

目錄

序 言
第1章 從文藝復興運動談起
1.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關鍵性時代
2.鮮明的時代主題:人文、科學、民主
3.西方近代哲學思想興起的四大成因
4.轉折與發展:近代哲學思想的兩個基本階段
第2章 人文主義哲學總評
1.一個巨人匯聚的世界
2.高舉復興旗幟,開拓新文明
3.為著科學,遠離、質疑上帝
4.個性生動,主旨鮮明
5.有巨人哲學,沒有哲學巨人
第3章 人文主義思想家
1.庫薩的尼古拉
2.埃拉斯謨
3.托馬斯·莫爾
4.康帕內拉
5.馬基雅維利
6.蒙田
7.布魯諾
第4章 17世紀西方哲學概覽
1.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哲學家集群出現的世紀
2.西方近代哲學卓然獨立的世紀
3.科技、革命、哲學高潮迭起的世紀
4.17世紀西方哲學的地域特徵與思想體系
第5章 弗蘭西斯·培根
1.培根評價一
2.培根的生平
3.培根的哲學成就
第6章 托馬斯·霍布斯
1.霍布斯的生平與歷史地位
2.《利維坦》的思想體系與成就
3.霍布斯的哲學思想
第7章 勒奈·笛卡
1.笛卡爾哲學的歷史地位
2.笛卡爾的文化性格與生平
3.笛卡爾哲學解析
4.爭論與影響
第8章 別涅狄克特·斯賓諾莎
1.斯賓諾莎生平與哲學總評價
2.斯賓諾莎哲學的類型、體系與方法
3.斯賓諾莎的本體觀、價值觀與政體觀
第9章 哥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
1.萊布尼茨其人其事
2.萊布尼茨哲學的特色與成因
3.萊布尼茨哲學思想考析
第10章 從經驗主義、啟蒙運動到德國古典哲學
1.從“一頭沉”到“一邊倒
2.西方大趨勢:原因與主題
3.發展態勢:三種速度、三大流派
4.兩種新生:東西二極都在變化
第11章 洛克與英國經驗主義哲學的新發展
第12章 約翰·洛克
1.洛克的歷史地位與生平
2.洛克的哲學思想
3.洛克的宗教觀念
4.洛克的自由主義觀念與政治學說
第13章 喬治·貝克萊
1.貝克萊其學其人
2.貝克萊哲學思想解析
3.貝克萊哲學的歷史價值與影響
第14章 大衛·休謨
1.生平與思想大觀
2.休謨的哲學思想
3.休謨的宗教觀念
第15章 法國啟蒙運動
第16章 孟德斯鳩
第17章 伏爾泰
第18章 狄德羅與其他啟蒙主義思想家
1.傳播也是創造
2.百科全書派的首領狄德羅
3.拉美特利
4.愛爾維修
5.霍爾巴赫
6.孔狄亞克
第19章 讓·雅克·盧梭
1.疑問與成就
2.盧梭其人其事
3.盧梭思想概觀
4.批評與肯定
第20章 法國18世紀的空想主義作家
第21章 德國古典哲學一覽
第22章 伊曼努爾·康德
1.成就與生平
2.康德的哲學思想
3.康德的倫理思想
4.康德的美學思想
第23章 費希特與謝林·
1.約翰·哥特利布·費希特
2.弗里德里希·威廉·約瑟夫·謝林
第24章 喬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
1.歷史地位與生平
2.體系與成就
3.黑格爾辯證法
4.影響與評價
第25章 18世紀的美國政治哲學
1.美國早期政治哲學的幾個特點
2.潘恩、傑斐遜和漢彌爾頓等人的政治理念
3.啟迪和影響

前言

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弊端,是它缺少理性。
那根據是:其一,社會管理者缺少數字概念;其二,歷代思想家缺少邏輯思維。
我們中國自古重視歷史。二十六史等史籍中所記人物、事件、體制、禮俗極多。但中國人雖然重視歷史,歷史上的著名社會管理者卻絕對缺少數字概念。自秦始皇之後,有名有姓的皇帝有數百人,有案可查的宰相有數千人,但在他們的頭腦中,數字概念少了,甚至可有可無,甚至一片空白。皇帝既不關心數字,臣子也就不關心數字。東面發生旱災了,臣子焦急,上奏說“乾旱千里,餓殍遍野”;西面發生蝗災了,地方官緊張,又說“遮天蔽日,遺害無窮”。唯獨於數字二字不關心。“餓殍遍野”究竟是多少餓殍,人家沒說;“遺害無窮”又有怎樣的遺害,也沒有數字表現;但看那意思,雖沒有數字表現,也無須數字表現,臣子既不提數字,皇帝也不問數字。沒數沒字,就把事情——有時是天大的事情——給辦了。至於辦得如何,您放心,也不會有數字描述的。以至於我們這些讀史的人,大不易快要碰到數字了,但不知怎么一滑,又給滑過去了。
且說漢文帝登基,周勃做右丞相,陳平做左丞相。一日,文帝問周勃一年有多少刑事案件,周勃不知道;又問一年有多少錢穀收入,周勃也不知道。一問兩不知,周勃急得出汗。文帝也不勉強他,轉而詢問陳平刑事案件,回答說這件事該問廷尉;問錢穀收入,回答說這件事該問治粟內史。文帝驚訝:那么,丞相管什麼呢?陳平回答,丞相的職責,是上佐陛下,下育萬物,內親百姓。文帝很高興,不覺稱“善”,認可這回答。

精彩書摘

培根一生,在仕途與學問之間,兩相平衡,可謂做成一件常人難以構想的困難事,以致後來的研究者,有時也禁不住發問:他一生追求名利富貴,奔忙不息,可謂數十年如一日也,而他的學問又是如此精美淵博,他到底利用什麼時間得此學問?
概而論之,培根是個複雜人。他的研究者說:“就智力方面說,培根是偉大的;就道德方面說,他是很弱的。他的人格是多方面的,他的天才不限於一隅。他是法學家、政客、科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又是散文作家。對於這樣繁複的性格與才能要下一個總評是很難的。”
然而,因為他複雜,才有深度,才有味道。其實歷史上的大人物有幾個不是多層面深層次的,又豈止培根一人而已。不過因為這位培根的政治生活與學術生活、理論創作與道德行為的對比十分尖銳,使得後人對他更多些注意罷了。
從成就方面看培根,倒是他本人對自己的一生總結更有意趣。他在《遺囑》中這樣寫道:“我的靈魂將歸於上帝,我的軀體將歿於黃土,我的名字將傳之後世,並揚名海外。”
培根爵士一點也沒有誇大其辭。
3.培根的哲學成就
培根哲學最為後人稱道並引起研究者興趣的,是他的幻象說、歸納法和他的分科理論,而他留給後人的最鮮明的印象,則是他是當仁不讓的西方近代實驗科學的創始人。
(1)關於幻象說
培根在哲學上的貢獻,主要是他反對亞里士多德以來的舊邏輯,主張建立一套新的邏輯的方法。他的這種新邏輯方法,也就是他的哲學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