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花轎》

《摸花轎》

《摸花轎》是由劉斌導演,崔振慶、譚金鳳、陳明主演的一部大陸劇情電影,影片於1979年發行。

基本信息

電影相關

導 演:劉斌

編 劇:王拓明

主 演:崔振慶譚金鳳陳明竇福海(更多)

上 映:1979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故事梗概

《摸花轎》《摸花轎》

逃荒在外的花鼓傘把子柳郎,回到闊別三年的家鄉,與青梅竹馬的窮家姑娘蘭花相見,互訴離情。燈會上,財主張厚德的女兒銀花看中了柳郎,要挾父親招柳郎入贅。張厚德以"謝燈"為由,將柳郎誆來要他與女兒強拜花堂,遭到柳郎拒絕。張厚德惱羞成怒,誣告柳郎悔婚。柳郎逃出張家後決定與蘭花成親,不料竟在喜筵上被衙役抓進縣衙。縣官趙輔仁昏庸糊塗,偏袒財主。柳郎和蘭花知道縣官是個燈迷喜歡花鼓戲,在鄉親們的聲援下,以花鼓戲的形式講明根由,據理力爭,把財主駁斥得無言以對。縣官無可奈何,想"摸花轎、憑天斷"的主意,覺得此舉既斷了案,又成全了喜事,還能看上花鼓燈,簡直三全其美。縣衙門口,看燈的民眾等待著這樁奇案的結果。兩乘花轎抬來,蘭花、銀花各坐一乘。野地里生長的蘭花散發著淳樸的清香,財富之家的銀花則是通身的庸谷脂粉氣息。柳郎以自己的智慧摸中了心上人的花轎,有情人終成眷屬。鄉親們在衙門口歡欣起舞……

電影類型

淮北花鼓戲據傳溯源於明初。又有記載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淮北花鼓戲是在安徽淮北地區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劇種,它因發源於淮北地區,表演時男角上場背花鼓,樂隊伴奏時也以“花鼓”為主樂,因此叫淮北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的表演藝術是有獨特風格的,無論是身段、動作、眼神等,都有自己特有的一套,它能生動形象地表現淮北勞動人民的豪放、熱情強悍的性格特點,顯得粗獷、奔放而又樸實、詼諧。新整理的傳統劇目《摸花轎》已拍成電影,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

淮北花鼓戲的原始形式是民間的小型歌舞。勞動人民在農閒季節里籍以自娛,有時在進行這些民間小唱時,伴以舞姿。這些舞姿都是根據民歌的內容,模仿生產生活上的動作編成。後來,在舞蹈上又吸收一些民間雜技,如“四門八叉”、“頂人”等,使舞蹈加強了動作性,更加吸引人。同時編唱了一些有故事情節的小段子,如西廂段三國段等,並漸漸由唱短段到唱長段,從一人單唱到兩人表演(一醜一旦都由男子扮演)。後來,又經過花古戲人的長期實踐,在內容上改變了唱本故事,開始演唱連台本戲,演員也隨之增多,唱腔及表演藝術逐步提高,到解放後,達到了豐富多彩,日益完美的地步。

這個花鼓班從解放初至今,平均每年演出不少於800餘場次。從白手起家到添置服裝道具,從一鼓一鑼到配樂演唱,完成了從劇目、服裝、到唱腔音樂的改革發展歷程。形成了較完備的唱腔體系和獨具淮北花鼓特色的劇目系列。現有劇目130餘部(其中連台本戲70餘部),可演二百餘場,內容涉及生活、愛情、戰爭、公案等各種題材。

演員表

崔振慶 ...... 柳郎

《摸花轎》《摸花轎》

譚金鳳 ...... 蘭花

陳明 ...... 銀花

竇福海 ...... 張厚德

劉勝開 ...... 趙輔仁

朱維棟...... 陳老漢

楊奇如...... 張三

張麗玲 ...... 秋菊

張春英...... 小妹子

靳懷剛...... 班頭

參與公司

製作公司

西安電影製片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