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止觀》

《摩訶止觀》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的主要著作之一。初名《圓頓止觀》。每卷各分上下兩卷,共稱20卷。此書雖名為《摩訶止觀》,但其內容並非限於\"止觀\",實包含智顗所創之天台宗的整個教義。

基本信息

《摩訶止觀》

正文

中國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的主要著作之一。初名《圓頓止觀》。"天台三大部"之一,10卷,每卷各分上下兩卷,共稱20卷。隋開皇十年(590)智者大師在荊州玉泉寺講演,由弟子灌頂記錄而成,現存各種主要佛藏中。後有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40卷闡發《摩訶止觀》義理。《摩訶止觀》全書分大意、釋名、體相、攝法、偏園、方便、正觀、果報、起教、旨歸10章。其中"大意章"總說全書綱要,"正觀章" 闡發"一念三千" 的禪法,體現了智者大師禪觀無上智慧。此書雖名為《摩訶止觀》,但其內容並非限於"止觀",實包含智顗所創之天台宗的整個教義。原來南北朝時,北方佛教重禪定("止"),南方佛法重義學("觀"),智者大師則對此兩方面同時並重。"止",意為"止寂"或"禪定"等;"觀",意為智慧。智者大師提倡"止觀雙修",或謂"定慧雙修"。《摩訶止觀》卷一謂:"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雖言初後,無二無別,是名圓頓止觀。"意謂"止"、"觀"雖有先後之分,但"止"與"觀"是結合在一起的,不能分離,這是因為"三止、三觀,在一念心,不前不後,非一非異",由此《摩訶止觀》進而引出"一念三千"和'一心三觀 '等教義。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