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吟》

《插花吟》是宋朝詩人邵雍的在作品。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插花吟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邵雍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頭上花枝照酒卮(1),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經兩世太平日(2),眼見四朝全盛時(3)。

況復筋骸粗康健(4),那堪時節正芳菲(5)。

酒涵花影紅光溜,爭忍花前不醉歸(6)。

作品注釋

(1)酒卮:酒杯,音“知”。

(2)兩世:三十年為一世。兩世即六十年。

(3)四朝:指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四代皇帝。

(4)況復:況且又。筋骸:筋骨。

(5)那堪:更兼。

(6)爭忍:怎么捨得。

作品譯文

插在頭上的花枝倒映在酒杯里,酒杯浮動著美麗的花枝。我這輩子經歷了六十年的太平歲月,親眼目睹了四朝的盛世。何況我的身子骨還硬朗,又喜逢百花盛開的芳菲時節。看著酒杯中蕩漾著的花影,紅光溜轉,怎么捨得不痛飲到大醉呢?

作品賞析

這是詩人在太平時世中自得其樂的一曲醉歌。“頭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插花者即是年過花甲的作者自己。花插頭上,手持酒杯,酒杯中又浮現出花枝,詩人悠然自得的神態如見。

詩人陶醉的原因,頷頸兩聯以醉歌的形式作了回答。詩人一生度過了六十年的太平歲月,親眼見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的盛世,再加以筋體康健,時節芳菲,老人的心遂完全被幸福漲大了。他笑眯著醉眼,看面前的酒杯。只見杯中映著花影,紅光溜轉,面對這花,這酒,這位處在盛世中的高齡而又健康的老人,他的一生樂事都如同被召喚到了眼前,所以痛飲到大醉方歸。

該篇與崇尚典雅的傳統五、七言律詩相比,風格完全不同。它有白居易的通俗,而其實和白詩並非一路。白詩在平易中一般仍包含著高雅的意境,邵雍這類詩則表現了一種世俗的情懷。它純用口語,順口妥溜,吸收了民歌俚曲的因素,又略帶打油詩的意味,具有一種幽默感和趣味性。詩格雖不甚高,但充溢著濃烈的太平和樂氣氛。這種氣氛的形成,固然由於內容是歌唱時康人壽,但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老人白髮上插著紅花,樂陶陶地對著酒杯,這一形象一開始就給詩帶來一種氣氛;語言節奏的流走順暢,“花”、“酒”等字的反覆迴環出現,也顯得和樂遂意;頸聯“況復”、“那堪”等詞語的運用,末聯“爭忍……不”的反詰句式,又都能把氣氛步步向前推進,有那種“擊壤而歌”的意味。對於這類詩,雖然不可能望有盛唐詩人作品的宏偉氣象,但尚能近於“安閒弘闊”(《頤山詩話》評邵雍詩)。從中表現出北宋開國後“百年無事”的昇平景象,以及一些人在小康中安度一生的那種心滿意足的精神狀態。

作者簡介

邵雍(1011—1077),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等,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少年時隨父遷居衛州共城(今河南輝縣),後出遊河、汾、淮、漢,居洛陽近三十年,將居所命名為“安樂窩”。與司馬光呂公著等從游甚密。嘉祐年間(1056—1063)及熙寧年間(1068—1077),先後被召,皆不赴。卒謚康節。精通象數之學。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