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藍高手》

《投藍高手》

《投藍高手》是一款好玩的手機遊戲。遊戲畫面新穎,人物動作華麗,操作簡單。

基本信息

體育競技剛上線不久的一款新籃球游戲,不多做介紹,自己體驗新鮮刺激的灌籃感覺吧。畫面新穎,人物動作華麗,操作簡單順手。

簡介

遊戲名稱:投藍高手 

整理時間:2006-12-1812:31:34

《投藍高手》《投藍高手》

手機遊戲星級:

手機遊戲語言:簡體中文

手機遊戲格式:Sis/Jar/Jad/Zip/Rar

解壓密碼:77txt.com

手機遊戲大小:43KB

操作

方向鍵左或數字鍵4:左移
方向鍵右或數字鍵6:右移
方向鍵上或數字鍵2:上移
方向鍵下或數字鍵8:下移
確定鍵或數字鍵5:確定
左軟鍵:系統選單/確定
右軟鍵:狀態選單/返回

適用機型

諾基亞-S602.0/(6620,6600,3650,6682,6680,6681,3230,6670,6260,6630,7650)
諾基亞-S601.0/(QD,3650,7650,3660,N-Gage,3600,3620)
諾基亞-S602.0FP1/(6600,7610,6260,6630,6670,3230,6680,6681,N70,N72)
諾基亞-S403.0(240*320)/(6130,6233,6234,6270,6265,6265i,7370,6300,6131,5300,6126,6133,6275,6280,6282,6288,7390,5310)
諾基亞-S402.0(208*208)/(6230i,8800,8801)
諾基亞-S603.0(176*208)/(3250,N91)
索愛-K506系列/(K508C,K506C,K500C,Z608c,Z520c,Z550c,K310i,K320i,K510i,W200i,W300i,Z530i)
索愛-K700系列/(K758c,K700c,k600i,v600i,W600c,K750c,W550c,Z800c,W610c,W530,W700,W800,W810c,Z550)
索愛-S700系列/(S700C,W830,C702)
索愛-K750系列/(K750i,W550i,W700i,W800i,W810i,D750i,K530i,W660i,Z558i,W600i)
索愛-K800系列/(W900C,K790,K800,W830C,W850C,p990i,W850i,S710a)
松下-X800系列/(X800,X700)
西門子-SX1系列(176*220)/(SX1,U15,CF72)
三星-D720系列/(D720,D730,D700,D710,D728,Z600)
聯想-P930系列/(P930)

相關知識-籃球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
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美軍傳入歐洲。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1891年,奈史密斯在麻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這所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委託他設計一項室內集體遊戲。他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戶備有桃筐)的遊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遊戲。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隻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5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遊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他與同事們反覆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奈史密斯30歲時便發明了籃球,但籃球誕生後近半個世紀始終被人們所忽略,直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才受到應有的尊重。75歲高齡的奈史密斯隨美國籃球隊抵達柏林,但美國籃球隊教練只負責他從美國到柏林的機票費,不承擔其在柏林的旅館費和入場券費用。而美國奧委會對此置之不理,使得這位籃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國際業餘籃球聯合會首任秘書長威廉·瓊斯則很尊重和敬佩他,不僅解決了他的旅館費用,並邀請他為奧運會首場籃球比賽開球。開球前,瓊斯向全體參賽運動員介紹了這位籃球發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全部比賽結束後,瓊斯又安排奈史斯主持發獎儀式,並授予他一枚奧林匹克特別勳章,以表彰他發明籃球的功績。當一位德國小姑娘向他敬獻月桂冠時,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動得把帽子拋向天空。
奈史密斯於1939年逝世。為了永遠懷念這位籃球運動先驅,國際籃聯在1950年第1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會議上,決定把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的金杯命名為“奈史密斯杯”。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鐘;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一項世界性運動項目。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鐘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鐘;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餘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秒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裡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1892年,籃球運動的發明人史密斯訂出18條簡易規則,籃球運動進入對抗比賽的階段,繼而產生了比賽的組織領導者、執法公斷者——裁判員。
外國稱籃球裁判為“球證”,每場比賽有正、副兩個“球證”。建國前,我國稱籃球裁判為“司令”,每場籃球賽只有一個“司令”。解放後改稱裁判員,每場球賽設正、副兩個裁判員。
我國現行籃球裁判分為五級:國際級、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由於籃球比賽的速度強度都愈來愈大,為了更全面、準確地執行規則,有些國家已開始試行每場比賽設前、中、後三個裁判員。

來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2278.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