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

《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

《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有李笑來多年積累的豐富生活經驗與感悟:他本科學財會,畢業乾銷售,善於洞察他人心理,對程式代碼頗有研究。從前的他,是新東方最受歡迎的老師,授業解惑數萬人,桃李滿天下;而現在的他,擁有網際網路名人、托福考試旗幟性人物、留學諮詢名師、自由撰稿人、投資人等多重身份,朋友遍天下。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改變人生命運的無非兩樣東西:一個是你讀過的書,一個是你遇到的人。這本書顛覆了一些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觀念,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傳奇(北京讀者)
其實我們都經歷了差不多的生活,不同的是這其中有極少數人能從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我相信笑來老師就是這樣的人。
——劉未鵬(TopLanguageGroup創建人) 
這本書幫助自己拋掉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雖然有些話不是那么“中聽”。第一次看到笑來的文章就推薦給了許多朋友,而當得知這是在丟失了幾十萬字的書稿後的重新整理,更加佩服笑來的毅力。
——車東(搜尋專家,技術名博)

內容簡介

為什麼你總是說“沒有時間了”,勤奮而又懶惰?最節省時間的方式是學習,為什麼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於過程的記錄,為什麼迥異於基於結果的記錄?一個人對時間的精確感知能力真的能訓練得像特異功能?都是平凡人,為什麼若干年後彼此已成天壤之別?時間這條船,為什麼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夢想的彼岸?絕大多數的成功根本與智商沒有任何關係,所有的失敗都與且只與時間限制有關。當你把時間花費到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於在他的身上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哪管最終的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後你喜歡還是不喜歡。

作者簡介

李笑來,原新東方老師,現艾德睿智國際教育諮詢合伙人。
他,經歷豐富,與眾小有不同。東北人,就讀普通高校,本科學財會,畢業乾銷售,慣於洞察他人心理,一不留神,成了新東方教寫作的名師,授業解惑,樂此不疲。
他寫書,且暢銷。著有暢銷書《TOEFL和新辭彙21天突破》、《TOEFL高分作文》——常年位於同類圖書銷售排行榜首。授課風格以樸實、有效見長,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觀察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他也在探尋自己的心智成長,寫作之路由此延伸。他的個人獨立部落格中,“把時間當作朋友”、“想明白”和“我要問笑來”等系列文章深受讀者歡迎。

媒體評論

作者李笑來:“最初動手寫這本書是在2007年2月,那個時候我剛剛從新東方辭職,覺得不大可能再有機會在大講堂里講課了。於是希望能夠把一些在學習中貌似簡單但又常被忽略的問題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李笑來講道:“太多的人輸在了對時間的態度上——學習的好壞往往不在於智商的高低,而在於對時間的運用。改變對於時間的態度,就能改變我們自己!”
而這也正是《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的主題:想盡一切辦法真正了解自己、了解時間、精確地感知時間,而後再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為與時間“合拍”,即,與時間做朋友。如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推薦序中說:“希望時間也是我的朋友。”——此書從心智成長的角度談時間管理,運用心智的力量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而開啟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有讀者說,這是可以帶來幸福的一本書。
有讀者說,這是一本讀完後會有“重生”感覺的書。
有讀者說,這是一本能讓有點思想、有點追求、有點理想、偶爾有點迷茫需要堅定下來的大多數人,能真正從中受益的書。
有讀者說,這是一本父母應該買給孩子的書,朋友同事之間相互傳閱的書,是一本對所有年輕人都有用的書。

目錄

前 言I
第0章 所有人的困境1
第1章 心智的力量7
第1節 了解心智的力量8
第2節 心智力量的差異14
第2章 開啟自己的心智27
第1節 何謂心智28
第2節 起 點31
第3節 控制自己的大腦35
第4節 控制自己的情緒39
第5節 推遲滿足感46
第3章 通過管理自己與時間做朋友51
第1節 精確感知時間52
第2節 最好的工具:紙筆59
第3節 開始記錄時間開銷64
第4節 製作時間預算66
第5節 使用列表減少失誤70
第6節 計畫,還是不計畫,是個問題76
第4章 開拓我們的心智85
第1節 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86
第2節 擺脫經驗的局限91
第3節 提高自學能力102
第4節 正確對待老師109
第5節 通過改變態度改變自己的世界117
第6節 耐心培養記憶力121
第5章 小心所謂“成功學”125
第1節 人人都能成功,你是否相信126
第2節 成功的定義——“成功學”的核心缺陷130
第3節 個案分析——“成功學”的方法缺陷134
第4節 努力是應當的,無須強調140
第5節 “我是獨一無二的”——最浪費時間的錯覺143
第6節 留心成功者說的話146
第7節 不要相信“運氣”,更不要相信“機不可失,時不再來”151
第8節 打造人脈不如打造自己155
第9節 關於“成功學”的最後一點囉唆164
第6章 更多思考167
第1節 最節省時間的方法:學習168
第2節 被誤解了的效率171
第3節 效率低下的根源:迴避困難176
第4節 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克服拖拉179
第5節 把生活節奏調整得慢一點182
第6節 做個不遲到的人186
第7節 關於開源節流的幾點建議189
第8節 不要浪費時間去“證明自己”194
第9節 最浪費時間的句型:“要是……就好了!”198
第10節 自卑是浪費時間的罪魁禍首之一202
第11節 時間不一定就是金錢209
第12節 被低估了的今天213
第7章 從此時此刻開始改變217
第1節 萬事皆可提前準備218
第2節 提前準備的好處221
第3節 成功的核心素質:耐心233
第4節 越早醒悟越好238
參考文獻243
補記245

前言

無論是誰,都最終在某一刻意識到時間的珍貴,並且幾乎注定會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後悔。病了要投醫,病急了就很可能亂投醫。可是書店裡各種各樣的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多半於事無補——至少這是我自己的經驗。一方面是束手無策,另一方面是時間無情地流逝,惡性循環早已經形成: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可用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因此時間越來越珍貴,時間越來越緊迫;時間越珍貴就越緊迫,時間越緊迫就越珍貴……壓力越來越大,生活成了一團亂麻。
時間是個問題,可是“管理”它卻不是正確有效的方法,因為那是乾脆做不到的事情。之所以後來換成這個名字,在於《把時間當作朋友》更能體現本書的實質。我自己也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才清楚地意識到“管理時間”的說法有多么荒謬。人是沒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不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時間”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而已。換言之,人類能做的事情頂多只不過是發明改進測量時間的工具而已,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去左右時間。
終於有一天,我對自己說,“承認了吧,你對時間的流逝無能為力。”在那一刻的醒悟中,感覺就像那鳳凰涅磐一樣浴火重生——這個說法多少有些矯情,但又確實過於準確而無可替代。那一瞬間,我已經30多歲——還好,並不算太晚。
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人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卻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個版本之中。改變自己,就意味著說屬於自己的那個版本的世界將會隨之而變,其中也包括時間的屬性。開啟自己的心智,讓自己能夠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行動,那么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整個生活都必然因此煥然一新。
人生的幸運在於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而什麼是正確的或者更好的方式,什麼事情真的值得去做,需要培養出良好的心智才能做出儘可能準確的判斷。若真的做到“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那一瞬間,時間無需管理(當然就算想管其實也沒人能做到),它是你的朋友,陪你亦步亦趨走到最後的朋友。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過去讀過的那么多“感覺上有道理”的文字卻最終“感覺上並無幫助”了。也許是自己被誤導了,也許是過去太愚鈍,我竟然沒有意識到“管理”的焦點根本就不應該是時間,而應該是我自己!過去我讀過的許多時間管理書籍里的方法肯定是、至少應該是有用的——就好像是巧匠手中的工具,不可能沒用。武俠小說里的那些江湖高手,手拿一根樹枝也一樣可以橫掃天下;可是對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來說,給他干將也罷、莫邪也罷,又有什麼用處呢?
找到問題的根源,就真的有了希望。

精彩書摘

第1章心智的力量
常常有學生問我,“老師,這種方法真的有用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對這樣的問題極為不耐煩,總是不由自主地皺起眉頭的同時儘量顯得心平氣和地說“那——你覺得呢?”學生通常都是愣了一下,轉身走掉——估計是帶著失望呢。我幾乎都能感覺到他們心裡的那個小人兒肯定是緊閉雙眼使勁搖了搖頭然後再睜開眼睛還是一臉迷惑。
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真的無能為力。不管什麼方法,都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得效果。有沒有用,不去做怎么會知道呢?問題在於,實踐要花費時間,而每個人的時間都因有限而寶貴。當我看到這樣的學生,不得不打心眼裡替他們著急:“你怎么還在浪費時間想這樣沒用的問題呢?要是你早就開始實踐的話,現在不就能知道那方法是否真的有用了么!”
我想,估計有很多的老師都會面臨與我一樣的困境吧?我肯定不是唯一個遇到學生這樣提問的老師。終於,我還是再次掙扎著努力了一下。在其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總是在講一些重要的方法之前或之後,甚至乾脆於之前、之中、之後反覆告誡我的學生:“仔細聽清楚,無論我講得多么有趣、多么有用或多么有道理,暫時還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當且只當你按我說的做了之後,對你來說,才算是真的有趣、真的有用、真的有道理。”
然而,我發現自己的這番說辭作用並不是很大。因為還是有很多學畢——我很懷疑其實是大部分——根本不按我說的去做。最要命的是,我發現當我在盡我所能把那些方法、那些道理講得既有趣又透徹的時候,我明明看到他們在點頭表示認可啊!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幾近絕望。甚至講課的時候,聽到學生的笑聲、掌聲,看到他們點頭、記筆記,都頗有些懷疑我當時所見所聞並非真實,只不過是我的幻覺而已。問題出在哪兒?千萬次,我問自己。當答案突然有一天從我腦子裡冒出來的時候,我多少有些震驚。過去,當有學生來問我“老師,這個方法真的有用么?”的時候,我竟然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些學生之所以這樣發問,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居然是徹頭徹尾地出自於理性!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