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室內效果圖表現技法》

《手繪室內效果圖表現技法》

《手繪室內效果圖表現技法》,作者馮信群、劉曉東,2010年1月1日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它從簡單的透視線稿開始,到最後著彩上色的設計完成圖,每一步都挖掘出快速表現的方法,使讀者從不同角度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和表現技法。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第2版(2010年1月1日)
平裝:123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48000853,7548000855
條形碼:9787548000853
商品尺寸:27.8x21x1.4cm
商品重量:699g
ASIN:B003DNQY5G

內容簡介

手繪室內效果圖表現技法》內容簡介:效果圖的表現是室內設計的主要環節,它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表述了設計師的設計構思、空間塑造和材料工藝的綜合概念。它不僅是與業主溝通的橋樑,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的藝術修養和表現水準。所以,如何畫好效果圖,如何準確、快速地表達設計意圖,一直是室內設計師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迅猛發展的今天,效果圖的表現形式日趨多樣化,尤其是電腦的套用,給設計師提供了嶄新的表現平台。人們可以用電腦模擬出場景的真實性,並從多角度、多層次渲染出空間、燈光、材料的仿真效果和環境氣氛,較容易被業主所接受。於是電腦效果圖似乎成了設計師唯一的表現形式。人們已習慣於選單式電腦軟體設計,熱衷於套用圖庫,一切思維都跟著電腦走。若讓他們現場用筆表達。卻感到十分茫然和生疏,不知從何處落筆,這就是高科技製造的盲點和誤區。

編輯推薦

手繪室內效果圖表現技法》是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馮信群,畢業於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碩士學位。現為東華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環境藝術設計系主任。上海市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水彩畫家協會理事,亞洲基礎造型學會、日本現代美術協會正會員。
出版《新概念素描》、《馮信群水彩畫集》、《住宅室內空間設計藝術》、《室內沒計快速表現技法》、《空間無限》、《公共環境設施設計》、《設計表達》、《景觀元素》、《融合》、《手繪埃及、尼泊爾》等專著。
作品曾入選和參加“中國水彩畫大展”,“全國水彩畫精品展”,“文化部世界巡迴展”,“亞洲水彩畫展”,“日本現代美術展”,“中韓交流展”,“中法交流展”,“馬來西亞中國六人展”,“傳統與現代國際藝術展”。“馬來西亞建國五十周年國際藝術邀請展”,作品多幅被國內外機構收藏,作品和論文多次在專業源刊、核心期刊上發表。
在國內外多次進行藝術、設計、教學交流和演講。
劉曉東,山東臨沂人2000年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1年任山東濟南規劃院設計師,2005年畢業於東華大學獲碩士學位,2006年創辦部落格視覺網。現為東華大學藝術沒設計學院教師,主要講授表現技法、展示設計、室內設計、環境設施等課程。

目錄

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室內外環境表現的淵源
第二節快速表現的重要意義
第三節快速表現的資料收集
第二章快速表現的背景理論
第一節對工具及調子的認識
第二節規律性的表現原則
第三章快速表現的內容與分類
第一節表達性的圖解思考
第二節表現性的效果圖
第三節快速表現的種類
第四章快速表現中的材質與配景
第一節徒手繪畫中材質的表現
第二節徒手繪畫中配景的表現
第五章快速表現圖的上色技法
第一節鋼筆淡彩
第二節鋼筆與馬克筆相結合的表現技法
第三節鋼筆與彩色鉛筆相結合的表現技法
第四節在有色紙上的表現
第五節色粉筆的套用
第六節電腦輔助上色
第六章作品欣賞

序言

室內設計作為一門營造空間環境氛圍的綜合藝術,與時代發展、人們生活的品位息息相關,已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關注,逐漸成為現代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
效果圖的表現是室內設計的主要環節,它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表述了設計師的設計構思、空間塑造和材料工藝的綜合概念。它不僅是與業主溝通的橋樑,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的藝術修養和表現水準。所以,如何畫好效果圖,如何準確、快速地表達設計意圖,一直是室內設計師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迅猛發展的今天,效果圖的表現形式日趨多樣化,尤其是電腦的套用,給設計師提供了嶄新的表現平台。人們可以用電腦模擬出場景的真實性,並從多角度、多層次渲染出空間、燈光、材料的仿真效果和環境氣氛,較容易被業主所接受。於是電腦效果圖似乎成了設計師唯一的表現形式。人們已習慣於選單式電腦軟體設計,熱衷於套用圖庫,一切思維都跟著電腦走。若讓他們現場用筆表達。卻感到十分茫然和生疏,不知從何處落筆,這就是高科技製造的盲點和誤區。
實際上,真正的室內設計專業人員都了解:體現設計者最初創意並進行圖形思維的是手繪構思草圖,它包括平面功能布局草圖、立面圖和透視草圖,對於它們的繪製,其隨意性和靈活性是計算機所不能比擬的。這種快速表現最大的特點就是製作時間短,不受場地的限制。特別是當遇到一些很難用言語詳加說明的設計及配置情況時,如果加上圖例,即用畫來快速表現,便容易了解得多。否則即使用語言再三解釋,恐怕仍無法達到充分溝通的效果。“實話說一百句,可能還不如一張快速表現圖”,就是這個道理。用畫來溝通,可以使設計師和業主容易了解實際現狀。從業主的角度來講,當他們看到設計師根據現場畫出依自己意願而完成的設計圖,除了覺得安心和理解之外,更會產生充分的信賴感。
本書是編者在結合多年教學與設計實踐經驗的前提下出版的,書中把紛繁複雜的透視圖幾何化,使不同基礎的設計人員都可以靈活掌握快速表現技法。並且,它從簡單的透視線稿開始,到最後著彩上色的設計完成圖,每一步都挖掘出快速表現的便捷方法,使讀者從不同的角度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表現方法。
表現不是惟一的。本書所介紹的效果表現技法,或許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偶然性,或者存在不嚴謹之處,但我們的觀點是力促讀者在結合本書的前提下,在實踐中形成自己個人的表現技法,追求表現過程中得心應手、遊刃有餘的境界,不死套方法,不被現有的成規所束縛,努力達到“法無定法”的臻境。

文摘

第一節室內外環境表現的淵源
眾所周知,哲學上有一個基本原理:世界是由物質和意識構成的。把這句話放進我們設計界也不無道理,因為設計的產生可以說是與人類的形成同時孕育而生的。從原始人那簡陋的草棚到現代用鋼筋水泥築造的高樓大廈,從未經雕琢的天然石塊到做工考究的精良器械,無不體現了設計是隨著人類的進化而向前發展的。
中國在春秋戰國的器具上就出現了建築形象,但只有作為人物活動背景的單體建築的立面或剖面形象。漢、魏晉、南北朝以來,壁畫中所畫的建築由單體發展到群組,表現方法多為有陰陽向背的立體效果,使之成為畫中人物活動的有體量、有深度的空間,而不再只是以背景的形式存在。隋唐時開始出現擅畫建築的畫家,但作品多已失傳,現存的都是墓室和石窟壁畫,如敦煌148窟彌勒變和大雁塔門楣石刻佛殿圖。這時畫中建築的空間表現力大有提高,構造描寫也較為清楚。戰國時期的《人物龍鳳帛畫》(圖1-1),四川成都出土的漢拓片《畫像磚》(圖1-2),唐時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圖1-3),都可稱為如今三維圖的鼻祖。
學習文化的歷史,延續歷史的文化,歷來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之下,我們的設計也必須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是物質-思維-物質的過程,是物質給人啟發,進行思維後再用物質手段表達自己想法的過程,所以“自從有了人類就開始有了設計”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不同時期不同人對設計的表達方式有所區別罷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