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創作於1972年,胡寶善隨團出海拉練,從南平到汕頭,三天三夜都在船上。其間感動於水兵的可愛奉獻,有感而發作詞,後來王川流又加了一段詞,由胡寶善用圓舞曲作曲,胡寶善首唱的以此來表現海軍戰士在艱苦生活中的樂觀主義情緒的經典歌曲。

基本信息

胡寶善胡寶善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作詞:胡寶善、王川流
作曲:胡寶善
創作於:1972年
首唱:胡寶善

創作感悟

胡寶善演唱《我愛這藍色的海洋》胡寶善演唱《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祖國的海疆壯麗寬廣,我愛海岸聳立的山峰,俯瞰著海面像哨兵一樣……”這首《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傳唱了30多年,至今經久不衰,成為歌頌祖國海軍的經典歌曲。說起這首歌的來由,詞曲作者和首唱者胡寶善娓娓道來:“這首歌還真有點說道,因為這首歌的創作正值‘文革’期間,當時寫這首歌時,說實在的,還真有點冒險精神才敢寫的,這首歌是‘文革’當中第一首用圓舞曲的形式寫的軍歌”。

393艦上產生靈感

“1971年,為了歡迎金日成和西哈努克親王,周總理指示,讓三軍文藝戰士排一台歌舞晚會。一個月後,晚會排好了,那個年代大家表演的節目都非常火爆,都是慷慨激昂、充滿戰鬥精神的進行曲。總理審查完節目後說:“同志們,大海也有平靜的時候呀,為什麼就不能唱點抒情的歌曲呢?”總理的一番話對胡寶善的啟發非常大,他決心一定要寫首部隊的抒情歌曲。
1972年,胡寶善隨團出海拉練,從南平到汕頭,三天三夜都在船上。“我們坐的是從國民黨手裡繳獲過來的393艦,條件很差,非常顛簸,在狂風險浪中只能躺在甲板上,稍微一動就要吐,只好靠戰士們照顧我們。戰士們也要承受顛簸,他們也在吐,但在軍艦上依然要堅持操作、軍訓、值勤。我想我們拉練幾天就走了,可這些戰士要在艦上服役好幾年,我們的水兵真是太可愛了,這令我很感動”。於是在船上,胡寶善有感而發,寫下了《我守衛在海防線上》,詞很順利地寫好了,以此來表現海軍戰士在艱苦生活中的樂觀主義情緒。“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中,風浪很大但軍艦在很有規律的節奏中行駛。我馬上產生了用圓舞曲寫這首歌的念頭,於是腦子裡一下蹦出來開頭的那個七連音,曲子也很快完成。於是在船上的三天裡,就完成了這首歌曲”。

電話記譜“三好歌曲”

這首歌音域很寬,起伏很大,演唱的難度也很高,可是很容易上口。上岸後,胡寶善就為官兵們演唱了這首歌曲,當時擔任手風琴伴奏的楊文濤,配了很成功的伴奏,演出效果極佳,收到海軍官兵的熱烈歡迎。
回到北京後,胡寶善對歌曲進行了整理,開始只有兩段詞,因海軍還有航空兵,後來王川流又加了一段詞,所以是現在的三段詞了,歌名也被改成《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後來送交上級審查,文革時期,對於這類創作有很多限制,所以胡寶善心裡還是七上八下。“當時的審查是在凌晨2、3點鐘,半夜被叫起來去唱,困的不行,唱完了就等結果。後來到4、5點鐘天快亮的時候結果下來了,上面給的評價是‘三好’:創作好、演唱好、形象好,心裡這才一塊石頭落了地”。審查通過後當天晚上,解放軍歌曲編輯部就給胡寶善打來電話,要馬上發表這首歌,胡寶善回憶說:“當時要的特別急,於是我就在電話這邊唱,那邊的同志記譜,後來對了一遍沒什麼差錯,就這樣發表出來了”。很快,這首歌曲就在全國傳唱開來。

永遠感到水兵的光榮

這首歌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在今天是難以想像的。胡寶善每次演出,觀眾一定要聽到這首歌才放他下台。電台、電視台和全國報刊破格刊登了這首歌和演出的劇照。胡寶善回憶說:“有一次中央樂團的指揮家秋里遇到我說:“你這首歌太厲害了,我們中央樂團招考演員,來了60多人,不管各個聲部一唱全是《我愛這藍色的海洋》。我留學保加利亞時的老同學施鴻鄂和朱蓬博來信說:當時在上海,大街小巷唱的都是《我愛這藍色的海洋》。記得當時我團的趙連義拿了一份中央廣播電台的材料給我看,一位外國海員來信說: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聽到有一首《我愛這藍色的海洋》,這首歌很好聽。是音樂把我們友好地連在一起”。
一轉眼已經30多年過去了,但這首歌仍然被廣大聽眾所喜愛,對此胡寶善卻很謙虛:“這首歌之所以這么受歡迎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除了八部樣板戲沒有什麼其他的,突然出來這么一首抒情歌曲,人們都很喜歡。所以並不是這首歌的詞曲創作的水平有多高,實事求是講,詞曲還存在很多問題,因為儘管我搞了多年音樂,但畢竟不是專業搞創作的,還是比不了專業的詞曲作者”。
後來許多歌唱家都唱過這首歌曲,新的時代對於這首歌曲也有不同的演繹。胡寶善表示,現在唱這首歌曲的感覺抒情的成分更多一些,而以前唱這首歌時,儘管是抒情歌曲,但是會更加凸顯戰鬥精神。
如今已經退休的胡寶善還經常會被邀請出來演唱,去年一次晚會上還和兒子胡軍一起唱起這首歌。儘管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但唱起這首歌仍然有一股衝動和激情。他說,無論到什麼時候,自己仍然感到作為一個水兵的光榮。(來源:音樂周報 作者:張蕾)

歌詞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譜《我愛這藍色的海洋》譜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祖國的海疆壯麗寬廣,
我愛海岸聳立的山峰,
俯瞰著海靣象哨兵一樣。
啊……
海軍戰士紅心向黨,
嚴陣以待握緊鋼槍,
我守衛在海防線上,
保衛著祖國無尚榮光。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祖國的海疆有豐富的寶藏,
我愛晴朗遼闊的海空,
英雄的戰鷹在展翅飛翔。
啊……
穿雲霧跨海浪,
海軍戰士神勇照樣海軍戰士鬥志昻掦,
我守衛在海防線上,
保衛著祖國無尚榮光。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矯健的海燕在暴風雨里成長,
我愛大海的驚濤駭浪,
把我們鍛鍊得無比堅強,
啊……
戰艦賓士劈波斬浪,
主席揮手指引航向,英雄水兵威武雄壯,
我守衛在海防線上,
保衛著祖國無尚榮光。

相關資料

胡寶善

胡寶善胡寶善

胡寶善(1935年6月-)海政歌舞團男中音歌唱家。滿族。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1950年參加部隊文藝工作至今。北京市人。自幼愛好舒柏特的歌曲,曾從師於蔡靜儀教授學習聲樂和聽過梅德維捷夫的課,1958年去保加利亞隨契爾金教授學習聲樂,五十年代末赴保加利亞索菲亞音樂院攻讀研究生,從師世界著名聲樂教授布倫巴羅夫的指導。1961年以六分的優異成績畢業(保加利亞為五分制)。
回國後,在解放軍總政歌舞團、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海軍政治部歌舞團任獨唱演員。胡寶善到海政歌舞團後,曾任歌隊隊長、歌舞團聲樂指導、教員和獨唱演員。參加過許多軍內外及重大的國事演出活動。在長期深入部隊為兵服務中,曾兩次榮立三等功,並多次受到嘉獎。後到解放軍藝術學院任教。在他的學生中,很多已是國家的一二級演員和副教授。八十年代初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邀請與其兄胡松華等赴新疆舉行兄弟獨唱音樂會,獲得好評。曾在全軍匯演中被評為優秀演員。近年來還經常參加北京音樂廳舉辦的多種專題音樂會。他的演唱受到了各界聽眾的熱烈歡迎和好評。他還經常參加由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上海電視台以及全國其它省市電視台的演出。
他音質純淨潤厚,吐字真切,音域寬廣;聲樂功底紮實,表演生致力,具有藝術感染力。他創作並演唱的歌曲《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等,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流傳至今。這首歌被總政評為向全軍推薦歌曲,並榮獲廣東省《百歌頌中華》優秀歌曲獎。國務院為了表彰胡寶善同志為發展我國文藝事業所做出的貢獻,特發政府津貼證書。胡寶善的業餘愛好是書法及繪畫。在聲樂教學方面,也培養了許多能擔負獨唱或扮演主要角色的學生。

胡寶善、胡軍父子二人胡寶善、胡軍父子二人

影視演員胡軍之父。(圖為胡寶善、胡軍父子二人)
歌唱家胡松華之弟

胡松華胡松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