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風雲》

《戊戌風雲》

《戊戌風雲》是為紀念戊戌變法100周年而創作的。該劇以康有為的一生為主線,集中描述了康有為、光緒、珍妃、慈禧、戊戌六君子,以及國際、國內、宮廷、官府、殺機重重,此起彼伏,環節緊扣,驚心動魄。光緒和珍妃纏綿淒絕的愛情故事更作為重頭戲貫穿全劇。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戊戌風雲》《戊戌風雲》
該劇以康有為的一生為主線,集中描述了康有為、光緒、珍妃、慈禧戊戌六君子,以及國際、國內、宮廷、官府、殺機重重,此起彼伏,環節緊扣,驚心動魄。光緒和珍妃纏綿淒絕的愛情故事更作為重頭戲貫穿全劇。

該劇在“戊戌變法”當年事件發生所在地實地拍攝,策劃班子歷時3年,查閱中國、日本鮮為人知的檔案,積累了空前的歷史素材。全國金雞獎得主胡建新執筆,劇本創作歷時2年,數易其稿。

主創人員

導演:許同均

編劇:胡建新

出品人:劉迪一

製片人:陳強

演員名單

鄭振瑤慈禧太后

修宗迪康有為

江珊珍妃

馮遠征光緒

韓小磊李鴻章

王憧翁同龢

梁冠華李蓮英

梁丹妮隆裕太后

馬侖康廣仁

尚印泉袁世凱

李唐伊藤博文

許正廷梁啓超

鄭澤凡羅潤玉

影片評價

電視連續劇《戊戌風雲》在北京電視台播出後,很多地方電視台都紛紛相繼轉播,在廣大觀眾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戊戌風雲》所選擇的題材,本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思想深度,所以使該部電視劇從品位上無形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本劇的創作者,沒有機械地再現歷史,也沒有大膽的“戲說”歷史,將歷史的嚴肅性與電視的娛樂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這一點講是很不容易的。劇中沒有像以往有些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那樣,將歷史人物的忠奸功罪臉譜化的表現,而更為生活、人性化地塑造了慈禧、光緒、康有為、李鴻章譚嗣同等“戊戌變法”中的重要歷史人物。比較客觀地反映出,光緒帝雖決心變法強國,但又屈從於慈禧太后高壓的軟弱性;康有為雖力推變法維新,但又將理想寄託於毫無實權的封建統治最高的皇帝,並反對孫中山革命黨的那種迂腐性;以及慈禧太后雖然為維護封建統治而阻撓變法,但她對於洋人深惡痛絕,也希望大清富強的那種矛盾的兩面性。

本劇對於主人公康有為的塑造,我認為是成功的。它通過許多小事的雕琢刻畫,將康有為維新派的那種徘徊的革命不徹底性描寫得淋漓盡致。在本劇前部,康有為背著光緒帝不去上海上任,躲入北京的一處會館與譚嗣同等人策劃變法,在一次討論中,康有為主張改年號,改光緒紀年為孔子紀年,並改服裝。康有為慷慨激昂地說道:“我們要將這身代表漢族恥辱的服飾永遠脫掉。”但當他發現周圍人認為他的想法有些過激時,他又說:“我雖然要求改年號、易服裝,但我保留了這條辮子,這就是我對大清忠心的最大表現。”在本劇後部,康有為為躲避清政府的緝殺,逃亡日本,但他私改秘詔,對外及孫中山革命黨堅稱自己是大清朝的欽差特使,受命來出洋考察的。以及他變法要廢科舉,但在本劇開始他對於自己科考的重視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因為康有為具有地主階級改良派的兩面性,所以我認為本劇選擇修宗迪來飾演康有為一角是很合適的。修宗迪在以往的影視劇中,扮演過很多的反面人物,而這些人物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的,所以他擅長表現這種外在與內心相互矛盾的角色。

對於慈禧這一人物的處理,我認為該劇編創人員對其的把握是準確且適度的。作為一個把持清朝政權幾十年的女性,不管其決策的正確與否,沒有一種果斷剛毅的性格,是不可能鎮住整個朝野的。在本劇中,由鄭振瑤飾演的慈戲一角,將慈禧的運籌帷幄、說一不二的剛毅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她並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奴顏婢膝的賣國賊,她也看到中國遭列強侵略的現實,也痛恨列強的無恥行徑,也想尋求一條富國強兵、洗雪前辱的道路。但她又是一個極力維護清朝皇權的封建統治者,自然與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變法維新派水火不容。這在本劇結尾,康有為上書給慈禧想回國協助太后變法時,慈禧說道:“字寫得倒不錯,但這個康有為真是迂得很。他就不知道我變的這個法,和他要變的法根本是兩回事。”從中足以表現出,慈禧太后的精明,以及康有為的執迷不悟。

本劇在近幾年的電視連續劇中,可以說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均很高的作品,但其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首先,本劇從主創到演員均是《琉璃廠傳奇》的原班人馬,因此在角色的分配上,有一點兒硬性安插的痕跡。在《琉璃廠傳奇》中大器不成、貪財混混的徐二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學者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雖說演員可以塑造不同的角色,但從這一人物的塑造中,與徐二並無氣質上的變化,所以看過之後感覺不太舒服。

其次,從服裝、道具上看欠考究。在《琉璃廠傳奇》中,由於反映的是古玩行中的事,且是清末民初的事,人們已不蓄辮,服飾也較清朝簡化,沒有馬蹄袖等滿族服飾,因此從服裝、道具的製作上較易且比較精細。但《戊戌風雲》反映的是清朝的事,且又是發生在朝廷皇宮的上層政治事件,所以在這方面的要求自然就比較高。我在這裡並不是說《戊戌風雲》的化、服、道不下功夫,也不是吹毛求疵,只是作為一般觀眾他都有一個比較。大型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深刻的印象自然包括其中的服裝、道具。就舉一個例子來說,當我初看《戊戌風雲》清朝官員的官帽時,我的第一印象就感覺不舒服,因為它的扇形夾角比起《雍正王朝》中的官帽偏小,給人的視覺感受沒有《雍正王朝》好。另外,《戊戌風雲》中一些非主要演員的服飾不太合體,且朝珠等裝飾物也不統一,當然這都是細節問題,一些疏漏在所難免。電視劇《雍正王朝》可以說從各方面都做得十分考究了,但也有穿幫的地方,比如經常可以從電視中看到皇宮地上的水井、或防火井井蓋,這在清朝是沒有的。

最後,《戊戌風雲》在對一些情節的處理上欠妥。比如慈禧太后貴為一朝聖母,怎么會為博取外國領事夫人的歡心而親自扮妝上台唱戲呢?再比如,當要斬殺“戊戌六君子”時這六位志士的慷慨陳詞,雖然渲染了氣氛、深化了主題,但表現得有些過,度沒有把握好,試想一個將要被斬殺的犯人,豈能容他說站就站、說跪就跪,想說就說、想罵就罵。大家如果看過電影《垂簾聽政》的話,恐怕對於慈禧太后斬殺肅順的情景還有印象,正是怕肅順在遊街時,出言不遜,才用彈夾將喉嚨鎖住,讓他不能開口說話的。因此,《戊戌風雲》在處理這方面情節時,還欠準確。

當然,從總體上講本劇是成功的,它對於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同類作品的框架,是有創新的。比如對於李鴻章的評判,就利用他在臨死前的告白,充分地表達出他那種矛盾、複雜的心理狀態。本劇的總體基調和方向是好的,是以藝術性為先導的,從中可以看出主創人員具有很強的精品意識。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影視劇不景氣的今天,本劇的出台無疑給這個處於眾多迷霧的影視市場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我希望中國的電視劇創作更添碩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