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一生的名人成功故事》

《感動一生的名人成功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會有一些名字閃耀在記憶深處:他們以辛勤的汗水澆灌智慧的田園;他們用如火的熱情點燃塵封的理論,他們用自身的奮鬥去體味成功的喜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科學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深入淺出的百科知識是成為廣大讀者提高自身知識儲備的快捷途徑。本套叢書內容全面,將天文地理及人文社會等方面的內容,集中而全面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在新的時代和新的學習概念要求下,我們儘可能地整理與編輯了當今社會發展前沿的最新科技成果與人文學術動態,力爭使每一位讀者都能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學好知識,勵志成才。
名人榮譽的光環是絢麗多彩的,名人成功的故事是曲折多艱的。曾幾何時,在我們兒時的夢想中,總會浮現出他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身影;總會浮現出他們精忠報國、勇於登攀的英姿!現在,請翻開您面前的這本書吧,讓名人成功的故事采啟發你,讓名人光輝的榜樣來引導你,讓名人奮鬥的精神來激勵你……

前言

對於歷史來講,英雄仿佛是一個時代的童話;對於人類來說,英雄宛若自己傑出的大腦;對於世界而言,英雄便是它繼續存在下去的勇氣和對未來許下的鄭重其事的諾言!人類的歷史是一個不斷產生英雄的眾多時代的有機結合,人類歷史的每一個時代均會產生那個時代特有的英雄。
他們或是馳騁沙場、馬革裹屍的將軍或士兵;或是指點江山、高瞻遠矚的政治偉人;或是評點時弊、暢想宇宙的思想巨匠;或是鞠躬盡瘁、名傳後世的科學巨子……
他們是芸芸眾生中的佼佼者,他們更是時代和命運的寵兒。
走近英雄、接近名人,令人感慨頗多:他們天賦的秉性令人稱羨不已;他們頑強的意志令人嘖嘖稱奇;他們高貴的品質、靈動的個性讓人自愧不如。在羨慕中或許我們應該思考:我們怎樣才能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更接近他們?
睿智多半屬於心態問題而並非十足的智力因素。睿智的人擁有豁達的心胸,他能夠時刻保持旺盛的學習能力,在知道自己不足的前提下能夠吸納各種有益的東西。古詩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名人的殿堂中我們必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榜樣,學習他們高貴的品質和性格,汲取他們成功的經驗以成就自我。智者善於借力打力,愚者只會望洋興嘆。在名人面前,你一旦擺正了心態,從迷茫和失落中解放出自己,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大步。
本書收錄了138位中外歷史上著名的名人成才故事。以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觀點來重新闡釋這些歷史上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全書圖文並茂,圖說詳細,分類準確,是讀者朋友了解名人、學習名人的有益選擇。

精彩書摘

英雄人物
秋瑾
秋瑾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秋瑾7歲時,有一次從書房路過,被裡面的讀書聲吸引,就一動不動地倚在門旁聽講,先生見她小小年紀就如此好學,便從此教她識字。秋瑾十分聰明,記憶力特別好,對一些古文常常能過目成誦。在讀完四書五經等書以後,她又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唐詩、宋詞,到十一二歲時,就會自己做詩。所做詩詞剛勁高亢,令人振奮。
秋瑾愛讀書吟詩,尤其酷愛古代的俠義小說和歷史書籍。她對古代的遊俠救人急難,不矜功自恃,功成而身退的行為十分仰慕。在閱讀了陸游、辛棄疾等愛國詩人的大量詩篇後,更激發了她的愛國熱情,立志將來自己要當一個女中豪傑。
1890年,因祖父辭官,秋瑾舉家返回紹興故里。她的舅舅和表兄都精通武術,秋瑾住在外婆家時,就隨他們練習拳、棒、刀、劍和騎馬射箭等武藝,這不僅鍛鍊了她的體格和意志,也使她的俠義性格得到發展。當時親友和女伴們都稱讚她“伉爽若鬚眉”。秋瑾也曾在一首《滿江紅》中寫道:“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強烈地表達了自己不讓鬚眉的志向。
1896年,秋瑾21歲時,遵從父母之命,嫁給湘潭富戶的小兒子王廷鈞為妻。結婚以後,秋瑾決定到日本去探索救國的真理。王廷鈞是個不學無術,銅臭氣十足的花花公子,與才貌雙全、文武兼備、俠義豪爽的秋瑾在性格和志趣上毫無共同之處,因此婚後的家庭生活極不和諧。這種封建的包辦婚姻,給秋瑾帶來的是無限的恫悵和痛苦。
在北京時,秋瑾結識了一些新的女友,其中有戶部郎中廉泉的妻子吳之瑛。吳之瑛不僅文采出眾、精通詩詞,而且思想也比較進步。秋瑾與吳之瑛志趣相投,經常在一起讀書吟詩,並在吳家閱讀了一些當時的書報,如《蘇報》、《新民叢報》、《羅蘭夫人傳》、《東歐豪傑》等等,使她大大開闊了眼界,她開始意識到男尊女卑的封建信條是束縛婦女的枷鎖,於是產生了婦女要自立、自救的革命思想。
秋瑾的思想愈走向革命,她與頑固守舊的丈夫之間的矛盾就愈大,裂痕終於到了不可彌補的地步。1904年5月,秋瑾衝破封建家庭的阻撓,毅然變賣了自己的首飾作為路費,開始了東渡日本的求學之路,同時她也尋求驅逐胡虜(指清朝統治者)之策,尋找志同道合的志士,來挽救祖國危亡的命運。
秋瑾初到東京,先在中國留學生會館辦的日語講習所學習日語,繼而進入青山實踐女校。這時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的革命思想已經相當活躍,秋瑾一面學習,一面積極參加留學生組織的各種愛國活動。每當她參加大的集會時,必定要登台演說,她的言辭淋漓悲壯,盪人心魂,常使與會者感動得流下熱淚。秋瑾在從事愛國活動過程中,結交了宋教仁、劉道一、馮自由等一批資產階級革命家,並與陳擷芬共同發起建立了中國婦女的第一個革命團體——共愛會。共愛會的宗旨是反抗清廷,恢復中華。此外,她還參加了以反清為宗旨的“十人會”革命團體。
1904年9月,秋瑾為了進一步喚醒同胞,提高留日學生的政治覺悟,在東京創辦了《白話報》,宣傳反清革命,主張男女平等,與當時《新民叢報》所主張的保皇謬論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1905年,秋瑾在回國籌措學費時結識了徐錫麟,並由徐錫麟介紹參加了光復會。同年7月,秋瑾再次東渡日本。8月,孫中山組織中國同盟會,秋瑾由馮自由介紹入會,並由黃興主持進行了宣誓。不久,她即被推舉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省分會的會長。
同盟會成立後,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更加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為鎮壓學生革命,清政府勾結日本政府,頒布了一項嚴禁中國留學生參加革命活動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中國留學生紛紛罷課、集會,強烈要求日本政府取消《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但日本政府卻一意孤行,拒絕取消。在這種情況下,秋瑾鼓動並帶領大批留學生回國,參加直接對抗清政府的革命鬥爭。
1907年1月,秋瑾在上海創辦了《中國女報》,這是中國婦女的第一份報紙。她在該報發刊詞中號召女性要“生機活潑,精神奮飛”,“為醒獅之前驅,為文明之先導”。《中國女報》在號召婦女求自立,求解放,投入反清的革命鬥爭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辦報的同時,秋瑾還積極籌劃反清武裝起義,她親赴諸暨、義烏、金華等地廣泛聯絡會黨,積蓄武裝起義的力量,但訊息走露,秋瑾被清政府抓了起來。
秋瑾被捕後,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嚴刑拷打,她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敵人要她供出同黨,她大聲回答說:“革命黨的事,不必多問。”當敵人逼她寫供詞時,秋瑾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望著門外的風雨,揮筆寫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大字,藉此來表達她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前途的擔憂和對革命暫受挫折的悲憤。清政府無奈之下,只得編造秋瑾的口供,於1907年7月15日在紹興軒亭口將秋瑾殺害。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親自批准將秋瑾烈士遺體重新安葬在杭州西子湖畔,並親書“巾幗英雄”匾額。解放後,人民政府又在紹興建立了秋瑾紀念館,永遠紀念烈士的英雄事跡。秋瑾的革命精神和光輝形象將永遠留在人們心間。
劉胡蘭
劉胡蘭是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1932年出生在一個憨厚樸實的農民家裡。1940年她上了國小,學習刻苦勤奮,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童年時期,她親目艮目睹了地主老財橫行霸道,閻錫山軍隊打家劫舍,以及日本侵略者肆無忌憚燒殺搶掠的惡行,這些都在劉胡蘭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因此她積極參加校外活動,跟著老師到民眾中宣傳革命道理。
1938年春,一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來到雲周西村,趕走了欺壓老百姓的惡勢力。八路軍紀律嚴明,還幫助老百姓蓋屋、掃街、挑水、磨麵,同時向老百姓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劉胡蘭常常到部隊駐地聽戰士們唱歌,聽他們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一天夜裡,這支部隊悄悄開出村外,狠狠地打擊了第一次到平川活動的日本侵略軍,繳獲了不少戰利品。這次勝仗,激起了當地民眾的抗日鬥志,他們自發地聯合起來慰勞軍隊,一批批青年加入八路軍,民眾抗日情緒日漸高漲。
這時候,共產黨在文水縣的西山成立了抗日縣政稈。此外,村里還成立了農民會、婦女會、青年會等抗日救國的民眾組織。劉胡蘭的父親劉景謙也加入到了為西山裡的八路軍運送給養的隊伍里。
1941年1月,祁縣、文水等縣城的日軍,趁老百姓忙著準備過年的時機,偷偷集中了幾個縣白勺兵力,突然向文水縣平川發動襲擊。,敵人圍攻了幾個村子,都沒有找到抗日部隊。他們惱羞成怒,過一村,燒一村,到處燒殺,並建立日軍據點。雲周西村正處於據點當中,學校被迫停課了,劉胡蘭便只能每天留在家裡紡棉花。她時常想起文水縣顧縣長對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一定要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這句話使她很受觸動。這時候,村幹部石居山被敵人拷打致死,劉胡蘭最崇敬的顧縣長為掩護民眾轉移也壯烈犧牲了。不久,又發生了一連串的不幸事件:張有義區長犧牲了,一二○師民運工作隊的指導員李貫三和他的通訊員都被敵人殺害了,時常來往於雲周西村的胡區長的兩個小通訊員武占魁王士信也相繼犧牲了……面對這些殘酷的事實,劉胡蘭心中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
兩個小通訊員死後,許多幹部撤回山上。敵人開始了第五期“強化治安”,統治更為殘酷,手段也更加狠毒,老百姓的日子更加不好過了。
1943年夏天,情況發生了變化。大批抗日幹部來到平川,軍民聯合開展了“反蠶食”的鬥爭,並懲治了幾個罪大惡極的漢奸,抗日組織重新在敵人的心臟地區建立了抗日根據地。
一天下午,劉胡蘭正在地里拾麥子,忽然看見漢奸諜報組長劉子六騎著腳踏車直奔保賢村而去。她急忙跑回村里向幹部報告。第二天,傳來了劉子六和另一名漢奸王益龍被游擊隊逮捕的訊息。劉胡蘭聽後,心中暗暗高興。
偽區長白瑞棠被處決之後,村里各個抗日組織又活躍起來。劉胡蘭成了婦救會的積極分子,她和其他成員一起,做軍鞋、軍襪,給游擊隊員洗衣服,分頭到各戶作宣傳,動員民眾不要向敵人交糧。
1945年初夏,八路軍一二○師六支隊和縣游擊隊在雲周西村一帶打了幾個勝仗的訊息傳開後,村裡的抗日團體就更加活躍了。劉胡蘭更是事事走在前頭,積極參加各項抗日活動。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頓時,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不久,文水縣婦聯在貫家堡開辦婦女訓練班,經過40天的學習,劉胡蘭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特別是《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怎樣分析農村階級》這兩篇文章對她的教育很深。
回到村里後,劉胡蘭就做村里婦女的工作。她首先整頓婦女組織,辦起了冬學,並利用冬學上課的機會向婦女們進行革命教育。當時,農村婦女的任務主要是發展生產、支援前線,區里動員雲周西村一個月紡200斤棉花。雲周西村在劉胡蘭等幹部的帶領下只用20天就完成了任務,得到了上級的表揚。之後,她們接到做200雙軍鞋的任務,劉胡蘭等人找手巧的婦女剪出鞋樣,只用七八天,軍鞋就做成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