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達》

冰島史詩《埃達》(又稱《伊達》或《伊達斯》)是中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最重要的北歐文學經典,也是在古希臘、羅馬以外的西方神話源頭之一。它的含義現已無從考證。有人認為它的意思是“詩”;另有人認為它是冰島南部學術中心奧迪的變音,可能表示“奧迪叢書”的意思。

簡介

冰島史詩《埃達》(又稱《伊達》或《伊達斯》)是中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最重要的北歐文學經典,也是在古希臘、羅馬以外的西方神話源頭之一。它的含義現已無從考證。有人認為它的意思是“詩”;另有人認為它是冰島南部學術中心奧迪的變音,可能表示“奧迪叢書”的意思。
流傳至今的埃達有兩部:一是冰島學者布林約爾夫·斯韋恩松於1643年發現的舊埃達,或稱詩體埃達,為手抄本,寫作時間大概在9至13世紀之間;二是新埃達,或稱散文埃達,由冰島詩人斯諾里·斯圖魯松(1178~1241)在13世紀初期寫成。它是舊埃達的詮釋性著作。

文體

《埃達》有詩體和散文體兩種,前者又叫“老埃達”,後者又叫“新埃達”,後者是對前者的解說。詩體埃達共收詩歌35篇,按其題材可分神話詩和英雄詩兩大類,其中神話詩14篇,英雄詩21篇。神話詩記錄的是有關北歐神(如奧丁、托爾神)的傳說,有敘事體,也有教諭體。敘事體的代表作是《弗盧斯保》,它敘述世界和人類的創造、毀滅和再生。由於惡魔在世界上肆虐,人和神都受到它的誘惑,和它同流合污,最後世界歸於毀滅。詩中還描寫了女預言家看見一個美麗的世界從海中湧現的情景,表達了古代人民對理想社會的嚮往。教諭詩的代表作是《豪瓦毛爾》,又名《天主之言》,天主即奧丁神。他在詩中以說教者的身份出現,講述他對人生的見解,告誡人們不要以財富自傲或依賴財富。他重視真誠的友誼和豐富的知識,認為智慧是人生最好的稟賦。英雄詩都是短詩,歌唱古代英雄、北歐海盜時期以前的國王和戰士。如歌唱英雄西古爾的《西古爾祖爾·福布尼斯班尼》。有的詩記述了4至6世紀歐洲民族大遷移時哥特人的國王埃曼納立克、匈奴人的國王阿梯拉以及其他北方英雄的故事。

意義

丹麥中古時代歷史學家薩克索曾說過:“冰島人用智慧彌補了他們的貧瘠。”確實,就在冰島這片貧瘠而相當荒涼的土地上,滋生出了堪與希臘神話羅馬史詩相比美的冰島埃達。瑞典大百科全書告訴我們:“中古時代的冰島是一個貧窮的農業社會,人口不足七萬,然而多才多藝的冰島人創造出了世界等級的文學珍品冰島埃達。”這朵文學奇葩不僅被後世同希臘赫希俄德的《神譜》,羅馬奧維德的《變形記》和印度的《摩訶婆羅多》等巨著相提並論,而且對中古時代的歐洲文學產生過重要影響,尤其是英國和德意志文學,如德國中世紀的著名英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即是從冰島詩體埃達脫胎衍生,它的內容和風格都和冰島詩體埃達如出一轍。何謂“埃達”,又何謂冰島“詩體埃達”?“埃達”一詞在古代斯堪的那維亞語裡原義是“太姥姥”或是“古老傳統”,後來轉化為“神的啟示”或“運用智慧”。十二世紀末,冰島詩人斯諾里·斯圖拉松從拉丁語“Edo”一詞變化創造出冰島語單詞“埃達”,意思是詩作或者寫詩。“埃達”一詞前面再配以“詩體”兩字,為的是同稍後出現的散文體埃達區別開來。冰島詩體埃達是公元九世紀從挪威遷到這裡來的定居者將流傳已久的北歐神話和英雄傳奇帶到了剛剛拓殖的處女地,並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繁榮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有詩的體裁、格律和韻律,可供吟唱。這些作品大多在民間已流傳了數百年之後,然後在十三世紀前佚名的冰島行吟詩人寫定成篇,它們被稱為“詩體埃達”、“老埃達”或“塞蒙恩德(註:塞蒙恩德·弗魯德(1056—1133),冰島歷史學家。有的冰島學者誤認為詩體埃達由他收集整理,故又有“塞蒙恩德埃達”之稱。)埃達”。斯諾里·斯圖拉松在十三世紀寫定的無韻體散文神話故事和英雄傳奇則被稱為“散文埃達”、“新埃達”或“斯諾里埃達”。

地位

簡言之,冰島詩體埃達就是中古時代的冰島民間史詩。這些敘事詩歌和歌謠在北歐地區輾轉流傳幾百年,內容和形式都漸趨臻美,北歐其他地區裡的口頭文學已經失傳,唯獨在冰島卻得以保存下來,而且是原汁原味的民間史詩,不是後人仿作的文人史詩。公元八世紀末九世紀初,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地區封建模式的國家雛形開始出現。北歐居民是驃悍的海洋民族,“大海是他們的後院,戰船便是他們的長靴”。在公元八至十一世紀的三百多年時間裡他們橫行於波羅的海和大西洋海面上,以北歐海盜著稱於世,而這段時期也被史籍稱為“北歐海盜時代”。北歐海盜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海盜,他們自稱是“維京人”,即居住在海岬上的人。由於北歐氣候條件差,耕地狹小和粗放農業產量低下,北歐居民為了生存和追求財富便出海冒險。往往由部落首領組織,整個部落青壯都出動的經常性掠劫,後來發展成為動輒上百艘戰船一齊出動的侵略戰爭。自公元七九三年北歐海盜在英格蘭登入騷擾得手後,每年夏天他們都去而復來並且侵占了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大片土地。公元八四五年北歐海盜洗劫了巴黎,並在塞納河入海口建立了諾曼第王國。公元一○一三年丹麥卡努特大帝建立起“北海大帝國”,版圖包括斯堪的那維亞地區、英倫三島的大部分。公元一○六六年諾曼第王國征服英格蘭並且攻占了義大利部分土地。至此,北歐海盜進入了鼎盛時期,他們東進到基輔,南進到拜占庭,西進到冰島甚至北美洲東海岸。然而北歐海盜稱霸歐洲並不像羅馬帝國那樣長久,到十一世紀末便土崩瓦解了。冰島詩體埃達是這幾百年里流傳在北歐地區的口頭文學作品的筆錄和集成,它所記載敘述的自然不外乎海盜和海盜生活。英雄史詩中的主人公從君主到奴隸無一不是海盜,神話故事裡的神,從主神奧丁到他手下的大小神靈也都是海盜的形象。因而,埃達詩篇里崇尚的是兇狠好鬥,吹噓的是兵刃的鋒利,讚美的是殺人武藝。如果說希臘、羅馬的神話和英雄史詩以藝術和哲理的方式反映出希臘、羅馬氏族社會生活最本質的面貌和塑造出氏族社會所需要和為之謳歌的英雄人物和殉道者,冰島埃達也就是北歐海盜時代的文學,反映出北歐海盜社會生活面貌並且塑造出一批值得為當時社會贊美謳歌的海盜神靈和英雄形象。冰島詩體埃達包括神話和英雄傳說兩部分,神話主要是關於開天闢地、神的產生、神的譜系、神的故事和日常活動、人類的起源等等。

手抄稿

《冰島詩體埃達》的手抄稿本是丹麥主教布呂恩約爾弗·斯汶遜在十七世紀初在冰島發現的,這些已經成褐黃色的手稿存放在一個幾乎變成棕黑色的羊皮紙口袋裡,外形絲毫不起眼。然而斯汶遜主教卻認出了它的無比重大的價值,因為曾經在巴黎學習的冰島學者聰明人塞蒙恩德曾經擁有過這些手稿;斯諾里·斯圖拉松也曾引用過這些埃達的片斷,然而手稿後來卻不明去向。因而這一發現自然令人喜出望外,斯汶遜主教將這袋珍貴的手稿起名為雷吉烏斯經典,並宣稱他已尋找到了聰明人塞蒙恩德所收集的人類智慧的主體部分。一六四三年他將這部手稿帶回哥本哈根呈獻給丹麥國王。一六六五年丹麥出版了《女占卜者的預言》和《高人的箴言》,此後北歐和歐洲其他國家陸續翻譯出版冰島詩體埃達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詩篇。到十九世紀下半葉左右,歐洲的一些大國不僅出版了冰島詩體埃達全集,還興起了一門專門的學科叫做“埃達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