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殺滅絕》

《愛殺滅絕》

《愛殺滅絕》是林清玄創作的又一篇散文,闡述了作者對野生物種滅絕的一種嘆息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愛殺

講座中的林清玄講座中的林清玄

一位婦人來向我哭訴,她的丈夫是多么不懂得憐香惜玉,多么橫暴無情,哭到後來竟說出這樣的話:“真希望他早點死。希望他今天就死。”
我聽出婦人對丈夫仍有愛意,就對她說:“通常我們非常恨、希望他早死的人,都會活得很長壽,這叫作怨憎會。往往我們很愛、希望長相廝守的人,就會早死,這叫作愛別離。”
婦人聽了,感到愕然。
“因此,你希望丈夫早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拚命去愛他,愛到天妒良緣的地步,他就活不了啦。”我說。
“可是,到那時候我又會捨不得他死了。”婦人疑惑著。
“愈捨不得,他就愈死得快呀!”
婦人笑起來了,好像找到什麼武林秘芨,歡喜地離開。
我看著她的背影,想到最好的報復其實是更廣大的愛,使仇恨黯然失色的則是無限的寬容。

滅絕

參觀自然科學博物館時,在物種演化的歷史部分,看到兩則說明: "滅絕——不死不生,不生不死: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物種,目前已經滅絕的可能達百分之九十九。在演化上,滅絕、生存,幾乎同等重要。"

"如果地球上的每一樣生物都不會滅絕,那這個世界必定非常混亂。"

真的很難想像地球上曾有的物種,有百分之九十九消失了,再看著說明旁邊的插圖,蛇纏在雷龍的脖子上,猴子在象牙上睡覺、青蛙棲息在恐龍頭上……實在擁擠不堪,幸好物種會滅絕,生存才有了空間。

物種如此,人也是如此,假如人都不死,我們可以想想那可怕的情況,下班回家後可能要和一萬年前的祖先一起吃晚飯,嚇得不敢回家,逃到街上遊逛。但街上遊逛也不保險,可能會遇到五千年前或八千年前的祖先呢!

滅絕可能是不幸的,生存也可能艱辛。

滅絕可能是好的,生存也可能不幸。 

作者介紹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

林清玄林清玄

《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作。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作者生平

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之後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1979年起連續7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30歲前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曾於台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傑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傑出校友獎、成功雜誌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

他連續十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國小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台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台灣創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下高達5億元台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後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傑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台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國小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