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口》

《惡口》指那些出惡語穢言,或罵人,或罵風咒雨、怒罵畜牲等的惡言。

定義

惡口,就是指那些出惡語穢言,或罵人,或罵風咒雨、怒罵畜牲等的惡言。這是我們文化傳承中的低劣的基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劣根性”。

相關資料

佛言:喜兩舌讒人、惡口、妄言、綺語、或貢高誹謗經道、嫉賢妒能、恃才傲物,入此地獄。獄中鬼卒從人頭拔其舌,燒鐵鉤其舌斷,燒鐵刺其咽,令其欲死不得,欲生不得,不能言語,痛苦萬分,至千萬歲盡。又報盡為人,多患瘖啞不能言語。觀此地獄,予人啟示極深,口過罪報真是苦慘呀!
舌根能卷千江水敗德皆於口業中
五官殿北為拔舌地獄,墮此罪犯個個面色鐵青,由厲差一手執著鐵鉤,勾其舌頭使勁往外拉,或以烙鐵在咽喉中滾動,挖掉舌根,令其求死不得,求生不能,真是苦不堪言。“口業”,最易犯的罪惡,孔子教育分四科:德行為第一,言語為第二,政事為第三,文學第四,可見言語之重要性,人人都會講話,然而很多人終其一生沒說過好話,挑撥是非,兩舌讒人,粗俗不堪,惡口罵人,巧言令色,綺語煽情,詆毀大道,嫉賢妒才,自命不凡,無非口業之過!
身口意所造的惡業,歸納起來,就有十樣,身體造的惡業是殺、盜、淫;嘴巴造的惡業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念上造的業是貪、嗔、痴。像我們的身體本身也會使人乖離,拿現代語來說就是‘肢體語言’,怎么說身體會挑撥人家呢?譬如眼睛是身體的一部分,有時候用不著說話,一群人坐在一起蠻好的,對方故意跟你眨眼睛,示意某人對你不好,挑撥一下,就可使你們起仇恨。那個眨眼睛的動作就是身在造業。
言語上造業更厲害,中國儒家也經常講到言語的嚴重性。書經上說:‘惟口出好興戎’,也就是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如果不深讀歷史,不會相信這句話;看歷史就知道,往往因為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句話也可以使國家滅亡。
事實上,身、口兩種業力的總指揮是意,也就是意識、意念、思想,意所造的業主要是由貪嗔痴而來。例如我們偶而有一點不高興的心理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在修行來講,對人對事有一點不高興,就已經犯了嗔戒。嗔的心理行為有很多,微細的較難察覺。

相關評論

佛家講十善,其中之一是說“不惡口”,就是不說粗惡毀辱他人的話,不講咒詛他人的惡毒言語。
惡口,絕對不能算是一種評論形式,應當是一種網路暴力。在網路陰溝里或是網路廣場上潑口大罵,又經成了網路上的一道風景,有些人把這種漫罵真的當成了一種事情,有事沒事就會找幾個對象來惡罵一通,象“水滸傳”中的“沒毛大蟲”。面對這種人,你真的無可奈何,你理他不理他,他都很得意。
唉!!!人沒有了靈魂的羞恥,誰又能把他如何呢?我真替宋朝的大俠楊志鳴不值,急了眼,犯下一個低級的錯誤:以一個下三爛的態度決定了自己的態度,把自己等同於一個自己所厭惡的東西。
“惡口”的直接目的地就是以漫罵來打擊他人暢意自己,可中國人是從罵聲中走出來的,怕是都有對“惡口”的免疫力。回擊漫罵是因為尊嚴,而不是因為罵。
當“惡口”成了一種網路社會現象時,批評某一個人是無趣的,我們有罵人的傳統,也有罵人的文化,當網路這種開放的媒體出現後,迎來了虛擬的時代,這也給“惡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長條件,於是我們的傳統被放大和發揚了,被嚇了一跳的外國人看我們是一群怪物,直呼“網路暴民”。
以善意為界,為人出發於善意,這怕是連打家劫舍的山大王都能認同的道理,現實生活中這是象空氣一樣普通的為人之道,可一到網上,空氣就消失了,有些人就失去了善意,成了語言的暴力者。看來真不能以簡單的道德來理解這個問題。
找出網路語言暴力的深層背景並不難,從古到今,中華文化對宗教態度都是實用主義的,中國並沒有真正地從根本上接受宗教,中國人的靈魂從來都沒有一種絕對的制約力量,一個沒有靈魂制約的民族,發生什麼樣的事都有可能,網上惡罵算不了什麼.
二十多年前讀的泰戈爾的詩,有一首給我的印象很深,原詞都忘光了,意思是一位畫家仇恨一個人,一心想報復,最後他驚奇地發現自已畫的畫全是仇人的肖象,他感嘆了:報復回到了自己身上。對於網上“惡口”的人,怕是最後的結果也會是如此。
佛經說:惡口者,將來當受畜生果報。佛家講生命的因果報應,不惡口就是積德,會有善報。縱使你不信因果,不畏神鬼,恣意妄為,不畏報應。迷途的羔羊也該明白“惡口”無論如何不是什麼好事,損人不利已,惡罵聲中收穫的快意會化成罪過。
一個相互尊重、和平安寧的世界,多好!
地藏王菩薩發大願,要救所有受苦受難的地獄中的眾生,可謂大慈大悲。祈求我佛,救我們於水火之中!
阿彌陀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