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心理學》

《性別心理學》

《性別心理學》,既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性別研究者的參考書,還可以作為了解性別心理的大眾讀物。是一部心理學佳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性別心理學
作者:方剛
ISBN:9787533655761
類別:心理學
定價:38.00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性別心理學性別心理學

出版時間:2010-5-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呈現性別心理差異,並對差異的原因做出解釋。編者強調以性別平等的價值觀看待性別差異。以往,國內常見“女性心理學”,而無“性別心理學”。用詞的改變是一種學術價值觀的改變,女性不再相對於“男性標準”而存在。本書先介紹了性別心理學的發展,特別是各種理論流派的演變,然後在一些獨立的議題上進行展開,如情緒、攻擊性行為、溝通、友誼、愛情與婚姻、性、學校、工作、成就、壓力與健康。本書既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性別研究者的參考書,還可以作為了解性別心理的大眾讀物。是一部心理學佳作。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性別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性別的表現
第二節 性別的界定
第三節 性別偏見
第四節 性別的形成
第二章 性別心理學的歷史
第一節 心理學家對性別思考的開始
第二節 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基於sex的區分
第三節 女性主義心理學的興起:基於9ender的考慮
第四節 性別角色:多維的與社會的
第三章 性別心理學的理論
第一節 性別差異的生物學理論
第二節 精神分析的心理動力學理論
第三節 行為主義的條件反射理論
第四節 認知心理學的性別理論
第四章 性別差異的生物學解釋
第一節 性別差異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染色體的作用及其角色
第三節 荷爾蒙的作用與角色
第四節 腦結構的性別差異
第五章 智力與認知能力
第一節 智力與認知能力的性別差異
第二節 智力與認知能力性別差異的解釋
第六章 情緒
第一節 情緒的性質和功能
第二節 情緒的性別差異
第三節 情緒性別差異的原因
第七章 攻擊性行為
第一節 攻擊行為
第二節 攻擊行為性別差異的發展
第三節 攻擊行為性別差異的具體表現與要因分析
第八章 溝通
第一節 語言
第二節 非言語
第三節 相互影響方式
第四節 對溝通所表現出來的性別差異的解釋
第九章 友誼
第一節 對友誼的認識
第二節 友誼的發展
第三節 各種特定的友誼
第十章 愛情與婚姻
第一節 戀愛關係
第二節 婚姻關係
第三節 關係的維持與破裂
第十一章 性
第一節 生物本質主義與男女性心理差異
第二節 社會建構主義與男女性差異
第三節 對些男女性心理差異的解讀
第十二章 學校
第一節 環境與教材
第二節 教學與學業
第三節 體育與遊戲
第十三章 職業與工作
第一節 職業
第二節 工作角色
第三節 工作中的性別問題
第十四章 成就
第一節 成就取向相關研究
第二節 自我取向相關研究
第三節 社會取向相關研究
第十五章 健康
第一節 壽命中的性別差異
第二節 疾病中的性別差異
第三節 對健康中性別差異的解釋
第十六章 壓力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壓力概述
第二節 壓力的性別差異
第十七章 性別的未來
後記

書摘

序言  本書是我們所知的,第一本綜合性的性別心理學的中文專著。
我們這裡所講的性別心理學,關注的是不同性別的心理差異、這種差異產生的不同行為結果,以及對這些差異和結果的解釋。
什麼是不同的性別?性別有多少種?我們尚無法確定。人類對於性別的認識尚不完全。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只是男性和女性,至少還有跨性別。
但是,人類目前關於性別的知識,幾乎都是建立在男女兩性二元劃分基礎上的,關於跨性別人群的深入研究非常缺失,完全無法與男女兩性相對照。本書雖然試圖在男女二元劃分之外,將跨性別的視角補充進來,但是,因為基礎研究的缺失,我們遠遠沒有做到呈現跨性別的“性別心理學”。這雖然是一個缺陷,但基礎研究又確實不是本書可以做到的。我們只能期望,本書在總結以往對性別(主要是男女兩性)的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關於跨性別的命題,以期未來的學人可以補充它。
即使對於男女兩性差異的研究,也存在著不同的流派:或者強調生物決定論,或者突出社會建構論,或者主張二者的融合;或者強調男女的差異,或者強調男女的相同之處;或者強調生理意義上的男女,或者強調社會角色意義上的男女。對這些不同和爭論做出一個定論仍然是為時過早的,我們試圖呈現不同的觀點,傳達多元的聲音。我們相信,這是進一步的思考所必需的。

後記

此書是集體力量的結晶。從收集、閱讀英文文獻,到謀篇布局,完成書稿,再到最後一次次修改、統稿,前後歷時一年。
本書各章的作者分別為:前言、第一、十一、十七章,方剛;第二章,陳曉慶;第三章,羅曉娜;第四章瞿玥涵;第五章,王明怡;第六章,李建平;第七章,雷秀雅;第八章,高嘉璐;第九章,付婷;第十章,龔月圓;第十二章,王玲玲;第十三章,張娥;第十四章,趙漫;第十五章,劉美辰;第十六章,王廣新。
方剛承擔了本書的策劃、統稿等工作。
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系的一些同學,如黨靜雯、陶弋婷、崔曉婧、王炳鈞秦耀幫、甘春琴、喬婉露、梁熙等,也參加了前期文獻的收集、翻譯工作,特此說明並致謝。
還要特別感謝安徽教育出版社,以及本書責編張利先生,使此書得以順利面世。張利先生做了非常多辛苦的核校工作,令我感念在心。
希望此書的出版,能填補中文性別心理學著述的空白,推動性別心理學在中國的研究與教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