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我的哲學與宗教觀》

1.存在哲學是蒼蠅的哲學 1.哲學的科學地位 3.中國佛學的理性主義

思考--我的哲學與宗教觀 內容簡介

在今日中國知識分子當中,最具爭議及傳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屬。他所首先倡導的一些基本觀念,已匯為思潮,深刻地影響了當代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發展,受到支持者和反對者的廣泛注意。人們可以不贊同他,但是不可能不重視他!本書通過問答對話的形式,對何新的思想發展歷程提示了脈絡,是一部可以全面展示何新先生傳奇性的生平經歷、學術歷程和獨特的思想系統的極其重要的著作。

思考--我的哲學與宗教觀 本書前言

叛逆與思考

何新

本書原名“叛逆與思考”。所謂叛逆,是指我個人政治和文化思想發展的兩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由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我叛離了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文革政治思潮。
在第二階段,由80年代中期到當前,我又叛離了當代的主流意識形態――所謂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以及泛西化。反傳統、激進主義的改革思潮。
我曾經嘗試將我所經歷過的事件寫成自傳。
但《孤獨與挑戰》第一卷出版後,我對之很不滿意。所以我椎遲了出版後續幾卷的計畫(此書我準備重寫)。
近幾年中,我接受了孫偉化等朋友的採訪。他們對我的人生經歷和思想發展進程感興趣,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我感謝這些朋友的採訪所給予我的刺激,引發我對自身經歷與思想形成發展過程重新作一系列系統的反省。我也感謝立意編寫本書的黎明君,他將這些採訪錄音搞成了文字,編纂連貫起來,提供給我。使我能對這一系列採訪記錄作全面慎重的重新思索和修改。
本書並不是一次連續採訪的記錄。而是多次、多篇、多人訪談的彙纂和改編。因此書中作為對談人的“記者”(已錄者),只是一個綜合的虛擬人格
談話錄是一種方便的形式。通過與採訪者的對談,可以直接把我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簡略明快地陳述出來。我大跨度地陳述這些觀點,目的並不是建構一種體系;而是向讀者提示一系列思路。這一思路中記錄了我個人的思考歷程,但它們並非終點。其中也包涵著某些方法。黑格爾說過,在哲學中方法是比觀點更重要的東西。
但是,這種陳述不是學術論文,也不是專著,它省略了對許多複雜問題的邏輯論證。
這種敘述形式很難避免康德所謂“獨斷論”。我只是在作主觀的自我陳述。我難以證明我的論點必定對,因此也不介意反對的人們會說它錯。
我把此書託付於歷史。託付給那些願意讀它的朋友們。
讓人們去批評它吧!讓歷史來批判它吧。我講的是真話。這些話,我已經反覆思考了許多年。

何新
新世紀第一春記於滬上竹園守愚廬

思考--我的哲學與宗教觀 本書目錄

我的哲學與宗教觀
上編
一、影響重大而極具爭議的學者
1.家庭與家世
2.專職全國政協委員
3.我追求精神的自由
4.猖者有所不為
5.為國家的長治久安
6.堅守一種價值
7.憂患意識
8.關於“保守”
9.“民主”的真諦何在?
二、論國家與權威
1.“以德治國”切中時弊
2.政治改革需要理論基礎
3.英國君主憲政的理論基礎是“國家主義”
4.改革需要反思
5.王震約見
6.權威真空國必動亂
7.向鄧小平呈送密札
8.拜訪胡耀邦
9.與王震副主席一次談話的紀要(摘要)
三、我相信命運
1.特批調進中國社會科學院
2.最具爭議性的人物
3.與當代主流思潮的根本分歧
4.全球金融體制將面臨新的動盪
5.山雨欲來風滿樓
6.理性是進行預測的可靠工具
7.我年輕時放蕩不羈
8.我相信命運
四、論存在哲學
1.存在哲學是蒼蠅的哲學
2.如果沒有了上帝
3.人類為宇宙賦予意義
4.人格的存在超越時空
5.選擇並非自由
6.存在主義是搖頭丸
7.命運就是理性
8.我不喜歡“新新人類”
9.什麼樣的人就選擇什麼樣的哲學
五、艱難的起步
1.我只上過三個月大學
2.試圖改革傳統邏輯
3.尷尬的列席者
4.遭遇伯樂
5.緋聞導致調離
6.文革中的反思
7.美學的革新
8.不務正業
9.被三位歷史學家看中
10.成為黎澍的學術助手
11.亞細亞生產方式
12.觸及政治的敏感問題
13.被黎澍解除職務
14.我永遠感念他們
六、信仰始終如一
1.異化與人性的疏離
2.共產主義作為最高形態的人道主義
3.文革後涌動的新思潮
4.異化理論引起政治風波
5.我所了解的胡喬木、鄧力群
6.錢鍾書與“錢學”
7.胡喬木親筆改文章
8.我的信仰始終如一
9.我是毛澤東的崇拜者
10.這份遺產不該丟棄
七、走向新思維之路
1.異端思想從文革中萌芽
2.焚書與竊書
3.經濟基礎決定社會存在形態
4.精神的最初洗禮
5.宇宙常變常新
6.下鄉黑龍江
7.當了“反革命”
8.奇特的批鬥體驗
9.瘋狂的幽默
10.活不過40歲
八、我的生存目標
1.逃離囚禁
2.流浪京華
3.恩人與女友
4.收審與遣送
5.輸得精光
6.無根之愛情
7.我的生存目標
8.苦工生涯
9.三本書塑造我的人生觀
10.投書《文匯報》
11.當時人們認為我是“瘋子”
12.馬恩是19世紀最淵博的人物
13.歷史學忽視了農民起義愚昧性的一面
14.自由主義是瓦解性的精神工具
九、當代問題的根本在於意識形態
1.回顧與反思
2.政治啟蒙是雙刃劍
3.意識形態的涵義
4.警惕意識形態的誤用
5.信仰與理性
6.科學精神的特徵是理性主義
7.政治意識形態是一個虛擬的象徵體系
8.啟蒙思潮有偏激性
9.關於哲學的政治屬性
10.社會意識形態有功利性意涵
11.法制不能取代意識形態
12.馬克思主義是工具理論也是意識形態
13.意識形態問題關係國家命運
14.當代的首要問題是意識形態存在危機
15.民族復興的根本在於精神
16.創造有利民族振興的新意識形態
下編
十、我的哲學思考
1.哲學是什麼
2.哲學的地位
3.我不贊同機械唯物論
4.自然秩序就是客觀理性
5.自然過程的目的性
6.天籟:無聲的音樂
7.新物理學突破了舊哲
8.現代物理學提示了新的宇宙觀念
9.時空的本質
10.如何理解時空的多維性
11.時間為何不可逆?
12.現代科學認識論具有思辨性質
13.列寧後期重新評價唯心論
14.唯理主義有認識論根源
15.絕對之物是什麼?
16.宇宙具有生命的過程
17.“理念”(Idea)就是“信息”
18.普遍性與必然性的客觀根源
19.毛澤東並不贊同絕對物質論
20.青年馬克思的唯心論
21.中國科學落後於西方的哲學原因
22.東西方哲學的比較
23.西方哲學範式不適用於中國
十一、論中國古典哲學
1.哲學的科學地位
2.中國科學何以落後於西方
3.哲學是求智之學
4.中國古典哲學的精髓是理性主義
5.陰陽觀念的實質
6.“五行”論的真義
7.太極一元論
8.道就是邏各斯
9.儒家的流變
10.儒名的由來
11.“儒”的功能
12.孔子為何偉大?
13.孔子以“述”為“作”
14.“仁”與“恥”
十二、新邏輯的探索
1.《哲學筆記》引我入門
2.我是英文糟糕的翻譯
3.我的工作只是鋪路
4.上書毛澤東談哲學
5.《矛盾論》的一個問題
6.從語根找哲學
7.兩種對立與兩種矛盾
8.黑格爾邏輯學的來源
9.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
10.邏輯理性主義更見深刻
11.一種新的邏輯理念
12.唯名論與唯實論
13.分類是大自然作出的
14.概念具有實體性基礎
15.思辨邏輯是形式邏輯的基礎
16.關於“何新樹
17.揭示思維之謎
18.錢學森的第二封信
19.探索新邏輯之路
20.最強大的力量就是智慧
十三、“邏輯斯蒂”與數理哲學
1.新黑格爾主義不懂黑格爾
2.關於因果律的佯謬
3.因果規律與人類實踐
4.西方運用諾貝爾獎建樹意識形態偶象
5.羅素與邏輯斯蒂
6.羅素哲學十分淺薄
7.現代數學哲學中的不可知論
8.關於哥德爾定理
9.先驗的抽象時空並不存在
10.數學史上的三次危機
11.1+1=?
12.數理哲學
13.數學崇拜沒有根據
14.現代數學成為虛擬的邏輯系統
十四、關於邏輯悖論問題
1.邏輯中的悖論佯謬
2.辯證邏輯可以解決悖論佯謬
3.悖論的三種類型
4.黑格爾論“說謊者悖論”
5.悖論源於客體本體內在的矛盾
6.現代西方哲學中沒有巨人
十五、理性主義的宗教觀
1.宗教與邪教
2.佛教與中國文化
3.中國佛學的理性主義
4.破除“我相”達到“無我”
5.佛教的濟世情懷
6.說緣
7.佛教哲學博大精深
8.佛教的中國化
十六、自然主義的科學哲學
1.宇宙秩序與科學哲學
2.自然神論與自然科學
3.愛因斯坦的自然神論
4.大自然的普遍進化
5.廣義進化論
6.關於“第一原動力”
7.所謂“惡劣的無限性”
8.圓圈式發展模型
9.宇宙自身就是生命體
10.新的發展就是走向更高的綜合
11.自我與無限
何新著作年表

思考--我的哲學與宗教觀 文章節選

3.我追求精神的自由

記者:您這種地位在知識分子中似乎是很特殊的。這是一種特殊安排嗎?
何新:這應該算是一種特殊安排。國家還為專職的政協委員提供了一些生活待遇和照顧,但近年來我基本上都主動放棄了。
例如,國家為專職委員每年提供一個月的公費避暑休養(可以選擇北戴河或其他風景名勝地),我自1996年後,沒有去過。國家為我提供公務用車。但我開的是自己的車,汽油費也是自己出。我每年有公費視察的機會,可以申請公費出差、開會。調研,所有這些待遇,都是有正式檔案的。但所有的這些,我都放棄。
記者:您為什麼要放棄呢?
何新:我這個人不僅追求精神的自由,而且也追求物質的自由。古代有一種游士寄人籬下,為“出無車食無魚”而彈鋏悲歌,作搖尾乞憐狀。我認為這是士之奇恥。我欣賞歷史上那些功業成就即遠離權力中心,奔富貴如敝展而浪跡江湖的隱者。這是真正洞徹達觀的大智。
得志則行其道而兼濟天下,不得志則志於學而獨善其身,這就是我的抱負和理想。
既然已經是市場經濟的時代,既然這個時代存在很多機會,那么我還是寧願自食其力,依靠自身的智慧型和才藝去養活自己。
記者:您寫了那么多書。您令人不可思議。請問全國政協有多少專職的委員?
何新:在兩千多位全國委員中,好像只有二、三十人是專職……

思考--我的哲學與宗教觀 作者介紹

在今日中國知識分子當中,最具爭議及傳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屬。多年來,他在理論上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其中最有影響的一次是1990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他的長文《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經濟問題》。他的許多文論曾送到最高領導層,受到廣泛注意。
何新沒有讀完大學,但他曾被中國國家權威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聘為研究員。他不是共產黨員,但在理論方法上卻信仰馬克思主義。
何新1949年12月出生於浙江溫州蒼南,5歲隨父親定居北京。他在北大荒生活過9年。在這9年中,他從事過多種職業。當過農民,鑄造工人,由於寫信反對江青而成為反革命,挨過斗、坐過牢。這個時期最戲劇化的一段經歷是1970年,他在北京流浪了一年。流浪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在當時重新開放的北京圖書館裡閱讀書籍。在這流浪的一年中,他經常每天只能吃兩個燒餅一碗豆腐湯,棲息於地下防空洞。但在北京圖書館的閱覽室里,他閱讀了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黑格爾的著作,以及義大利思想家克羅齊的美學著作和南斯拉夫政治家德熱拉斯的著作。
1975年以後,他成為黑龍江省一個小縣城友誼縣的教師。1977年恢復聯考,他被錄取到黑龍江一所大學,但不到一年,便自動退學,回到北京。他認為自己已不必要在大學裡耗費4年時光,謀取一個文憑。命運證明他的自信是對的。1979年他應聘到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任代課老師,教授古代漢語及古代財經文選。一年以後到中國社科院。先在科研局作零活,由於陸續發表了一些有影響的論文,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1981年他受聘擔任歷史學家黎澍的助手。1982年以後開始獨立從事研究工作,先後在近代史所、研究生院、文學所工作,被聘為助理研究員(1985),副研究員(1987),研究員(1990)。這些職稱,每一次都是由於他在學術上的傑出表現而被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破格特別批准的。
1991年何新進入全國政協,被特殊安排為專職委員。他除了以大量精力從事歷史、考古、語言、神話方面的研究外,同時也密切關注著對於我國國家發展、民族生存最緊迫的現實經濟、政治和國際關係問題的研究。並隨時將其研究成果和建議,直接向黨和國家領導提出報告。
1990年秋,他應日本著名人士德間康快之邀訪問日本,會見了後來成為日本首相的參議員宮澤喜一。歸國後就日本對華政策動向向國家最高領導作了匯報。在歸國後寫的研究報告中,他在國內最早地揭示了世界上三大貨幣經濟集團(美元、馬克、日元圈)的分化和崛起。
1992年3月他應古巴亞太研究中心和駐華大使格拉先生之邀訪問古巴,卡斯楚專門安排會見他,與他共進晚餐並在我國駐古大使的陪同下,極其破例地與他進行了9小時的長談。歸國後他將古巴經濟、政治社會情況向中央作了實事求是的報告。並提出了援助和貿易的建議。卡斯楚曾希望他到古巴擔任亞太研究中心主任。
1993年在日本富士電視台專程安排下,在北京對他和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聯席進行了特邀採訪,在與托夫勒的對話中,何新展示了他對21世紀人類前景和面臨問題的預測和展望。
何新以自已卓越的才華和獨到的眼光奠定了他在中國學術界的特殊地位。他在1987年預言蘇聯改革必會失敗以及國家將解體,在1990年與日本教授的談話中指出中國面臨的經濟主要問題不是“需求大於供給”而是生產過剩,他在1993年向鄧小平及中央上書指出當時過熱的房地產業可能成為"泡沫經濟";他提出的"開發中國家的人權首先是溫飽權、生存權、發展權"的觀點被廣泛採納,成為中國回擊美國人權攻勢的武器;他的許多經濟學觀點儘管在理論上不居於主流地位,但由於密切聯繫現實和具有務實的可操作性,而深刻地影響了國家的某些經濟決策。
由於何新的特殊影響,他一度成為海內外各主要新聞機構追逐採訪的對象。採訪過他的包括美聯社、紐約時報、共同社、ABC、NHK、美國之音、路透社、獨立報、費加羅報等世界著名傳媒。1994年後,何新主動拒絕與一切內外傳媒作直接接觸。也不再出席公開會議,講課講演。從公眾視線中遁失。

【摘自《跨世紀人才》作者:言午/及《中國高層智囊:影響中國發展進程的11人》,陝西師大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京華出版社2000年八月出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