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活力論》

《思想教育活力論》

《思想教育活力論》是由張世欣和周凌編著,由浙江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10月1日出版的中文圖書,意在於熱切呼喚教育者從權威世界走向對象世界。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思想教育活力論
作者:張世欣,周凌著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思想教育活力論思想教育活力論

開本:16開
ISBN:9787308071413
定價:¥28.00

內容簡介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為主脈,以對問題的坦誠關注與直率揭示為研究的邏輯起點,在對教育理念的自我審視、自我追問中,作思想道德教育活力的追尋,在對思想教育中的諸多觀點、疑點、盲點、爭議點作深度剖析、理性甄辨中,作激活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的求索,其意在於熱切呼喚教育者從權威世界走向對象世界,從理念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以自己的博大胸襟與開放視野,提升自己正視問題的勇氣與破解問題的智慧,從而強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意蘊與社會強力,一展理論創新的銳氣和思想開放的清新,一展思想道德教育與時代俱進的時代風采。

目錄

引論:成功,需要有追問自我的勇氣
一、尋求教育目標的活力
(一)維護今天,贏得明天?
(二)崇尚純粹,崇尚豐富?
(三)追求精確,追求美好?
(四)善者追求,強者追求?
(五)教會順從,教會選擇?
(六)應該求“同”,應該求“和”?
二、營造教育內容的活力
(七)羊性教育,狼性教育?
(八)成功意識,問題意識?
(九)責任意識,權利意識?
(十)有思想的教育,有思想的人生?
(十一)傳授思想,教會思想?
(十二)思想的魅力,生命的顫抖?
(十三)真理,謬誤?
(十四)恪守經典,尊重生活?
(十五)權威世界,對象世界?
三、注入關注人生的活力
(十六)人是一個謎,還是一首詩?
(十七)人的本然、已然、應然、或然?
(十八)人是目的,還是手段?
(十九)單向教育,雙向教育?
(二十)死亡地帶,希望地帶?
(二十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二十二)關注人的現實,關注人的期望?
(二十三)希望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四、釋放教育個性的活力
(二十四)我是誰?我就是我!?
(二十五)要精深,要博大?
(二十六)陰、陽、剛、柔?
(二十七)灌輸,服務?
五、凸現教育品性的活力
(二十八)人學空場,人學為宗?
(二十九)萬能,無能?
(三十)新聞、宣傳、思想教育?
(三十一)抑惡靠教育,靠法制?
(三十二)封閉型體系,開放型體系?
(三十三)自轉系統,公轉系統?
六、構建教育方法的活力
(三十四)需要力度,還是韌性?
(三十五)辯護功能,批判功能,開拓功能?
(三十六)外塑造,內生成?
(三十七)沉默的螺旋:內深化,外爆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