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力》

《思想力》

 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集聚了一批朝氣蓬勃、銳意進取、敢於創新、勇於創意的專業研究人才,開展了一系列創意產業方面的研究實踐和國際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穩定的研究運行團隊,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拿破崙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有力量,一是寶劍,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寶劍更有力量。”
今天,在眾人仰望的財富之巔,站立著這樣的偉岸之軀。他們是夢想者在茫茫黑暗中的燈塔,他們手裡高舉的是比金子還光彩奪目的思想的火炬。
他們告訴世界:一切夢想皆是可以成真的,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挖掘、挖掘、再挖掘自己思想的力量。
“創意書系”是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的套用展示,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總體策劃、主編。
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成立於2005年7月,隸屬於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以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區域發展研究部研究人員為核心,聯合各大學、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組成顧問團隊,開展全方位的創意產業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思想力》是其一。

內容簡介

《思想力》精選了20個創意人物案例,深入挖掘了他們的成功模式。他們風格各異,個性鮮明,是極其富有魅力的一群人。他們之中既有美國的創意天才史蒂夫·賈伯斯,也有將SOHO概念演繹到極致的明星企業家潘石屹,還有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的創始人張朝陽、馬雲,更有“80後”億萬財富新貴李想、戴志康、高燃、茅侃侃。通過對他們的深入細緻的分析,力圖為讀者找到一條通向創意和成功的康莊大道。

目錄

世界頂尖CEO——任思想自由飛揚的商業領袖
理察·布蘭森——聞名全球的嬉皮士資本家
史蒂夫·賈伯斯——讓比爾·蓋茨感到恐懼的壞孩子
麥可·戴爾——直銷模式和供應鏈大師
地產大腕——讓建築讚美生活
王石——一個站在地球之巔的鐵骨硬漢
潘石屹——賦予建築以思想的商人
馮侖——“段子派”掌門
網路傳媒——引領科技潮流的創意英雄
馬雲——笑傲網際網路江湖的俠客
張朝陽——愛作秀的時尚CEO
江南春——電梯間的掘金詩人
工業設計少帥——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馮軍——令西方企業家畏懼的中國人
鄧中翰——他讓中國有了“中國芯”
陳志列——特種計算機的領頭羊
文化史人——文化市場化的典範
易中天——從普通學者到明星學者
張賢亮——販賣荒涼的創意先鋒
俞敏洪——從農民子弟到教育首富
楊瀾——一個魅力女人的多彩人生
“80後”億萬富翁——中國創意新動向
李想——他和李開復站在了同一個領獎台上
戴志康——劍走偏鋒的極客少俠
高燃——捨我其誰的“80後”
茅侃侃——財富是玩出來的

前言

您知道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網路歌曲《老鼠愛大米》為創作者和發行公司創造了多少利潤嗎?整整1億元人民幣。這其中還不包括由此衍生出來的相關產業的利潤,而這一切都是由極具創意的思想,思想力帶來的。
本書為讀者詳盡分析了20個財富神話締造者是如何詮釋他們的思想力的。思想的主題都是人,所有的神話都是由人完成的,因此,他們的成功是可以移植的,他們成功的經驗可以成為點燃我們思想火花的導火索。

精彩書摘

馮侖:“段子派”掌門
馮侖頂著博士帽,先率五位江湖兄弟草創萬通,後一柱擎天成就萬通事業,而其言辭字字珠璣,段子鬨堂,思考深刻,有“地產思想家”美譽。在企業界,馮侖以“說野蠻段子’’著稱,被外人稱為“段子派”掌門。他有兩段名言,一是看《色戒》後得出的,他說:“民企遇到的兩個問題,一個是色,一個是戒。我要學習湯唯,很好地把人性展露出來,即使露點也義無反顧。因為心地清白,所以脫得乾淨。”而且其書《野蠻生長》的自序標題就是“清清白白的湯唯乾乾淨淨地脫”。二是對房地產的觀察,他說:“未婚女性刺激了中國的房地產需求,離婚女性促進了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甚至改變了某些上市公司大股東結構。”這些話細細想來都在理,可是,就是怎么聽著怎么“野蠻”。
他的其他野蠻段子還包括:“人在江湖,殺人是正常的,不殺人反而成了異類,就像一頭狼,不會吃肉,一個勁地吃草是很危險的做吃人的狼不做吃草的羊。”“掙錢像孫子,花錢像大爺,送錢像君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對我們這些男人們,革命才是身體的本錢!”“跟誰一起做事決定事情的性質。民初名妓小鳳仙,她要是找一個民工,‘掃黃’就掃走了;她找蔡鍔,就流芳千古;她要是跟華盛頓,那就是國母。所以,不在於你接客不接客,不在於你千什麼,而在於你跟誰做。”
萬通曾經創造過地產神話,“萬通系”在北京房地產市場上叱吒風雲,把著阜成門金角銀邊的萬通新世界商城的車水馬龍。作為北京房地產開發的“黃埔軍校”,萬通在北京房地產界的地位是無需爭議的。
應當說馮侖比萬通地產更有名,原因在於,他是萬通的領袖,尤其是萬通在後馮侖時代的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調,更表明馮侖的個人領導意志在左右萬通。原因還在於,馮侖通過自己的思索成了中國地產界的思想家或者哲學家。不過,作為一個用思想驅動事業的強者,對理論與未來的偏好使馮侖的事業有很深的文化歷史感。也就是說,在採取某個行動之前,在務實考慮之外,總需要邏輯上的成立。這也許同馮侖早前的理論工作有關。
一、馮侖思想史溯源
馮侖生於1957年,是“文化大革命”後的第二屆正式大學生。20歲的時候,馮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據馮自述,他一直擔任學生幹部,是個好學生、好黨員、好乾部,對黨的歷史也比較熟悉。接受過正統教育的馮侖,自然深諳正統意識形態及其語言方式。日後他的語言風格、思維方式、決策習慣,雖無刻意模仿的嫌疑,但自覺不自覺地就會露出那個時代的痕跡來。比如,他比較好用警句、口號,喜歡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每年元旦要寫一篇“社論”,還不時用“對外宣傳工作小組”、“創新小組”之類的組織進行決策,有較強的領袖慾,等等。馮侖也承認“傳統意識形態和宣傳對我影響最大”。從中央黨校畢業後,馮侖先是當教師,這也就是他說的“說話寫字受過專業訓練”的時期。萬通有一些能說會道的人,但肯定沒有一個人像馮侖那樣,說得高屋建瓴,富於哲理。馮侖曾經當著記者的面說:“做生意的人都特別能‘說’,而且你會發現,尤其是創業者,他們會就一件事情不停地說,說過之後,當著你的面還可以重新講給別人聽,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要沒有心理障礙地對某一件事情反覆地講,講到最後連你自己都相信了,然後你才能讓別人相信。我原來當過老師,老師就是在不停地講一些重複的內容。”
20世紀80年代是思想的年代,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思想潮起潮落,從啟蒙主義、叔本華、尼採到後現代主義、新權威主義,應有盡有,對政治敏感的馮侖不可能充耳不聞。正是在這個思想激盪的年代,馮侖正統的思想底版受到西方思想的光照。因此,我們從馮侖的嘴裡可以聽到“原罪”、“反省日”、“感恩日”之類的西式語言,這就不難理解馮侖面對新經濟時莫名的衝動
到了20世紀的90年代,吃膩了思想盛宴的國人開始關注自身的生存狀態,一批批思想者下海變成了實業家,馮侖也從紙上談兵進入前沿陣地。1989年,馮侖、王功權、王啟富、劉軍先後投奔牟其中的南德,對這段經歷,馮侖語焉不詳。兩年後,馮侖等四人會合海南體制改革研究所的易小迪、潘石屹自立門戶,成立了海南萬通。從那時起,馮侖就成了萬通的精神領袖,為萬通立下了一系列“軍規”,什麼正派執著啦、有責任感啦、追求理想啦、倡導犧牲精神啦,有點以天下為己任的意思。馮侖說:“你境界高,大家都高,合作空間才大。”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