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

《往事悠悠》

《往事悠悠》為張藝謀的前妻肖華之作,是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在1992年出版一部自傳體。作品披露了她與張藝謀的婚姻如何因為鞏俐的介入而走向沒落,其價值在於它不僅記錄了肖華的真實人生,而且標明了女性世界的覺醒。

基本信息

《往事悠悠》張末與媽媽肖華的合影
《往事悠悠》是張藝謀前妻肖華在1992年出版的一本書,披露了她與張藝謀的婚姻如何因為鞏俐的介入而走向沒落,這其中張藝謀與鞏俐的情事細節也被詳盡記錄。“1988年底我開始動筆,1989年4月書稿草成,我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在這期間我嘗夠了回憶的酸楚苦澀,可回頭看看,又為自己笨拙的筆墨羞郝,真想付之一炬,我沒有勇氣也不想將它投出去。”(肖華《往事悠悠·自序》)肖華忍受著回憶的痛苦,去回首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作者簡介

肖華是張藝謀的前妻,與張藝謀育有一女張末。她在西安電影製片廠擔任電影宣傳工作,張藝謀將她帶進了電影圈子,她從一個電影藝術的外行成了內行。她愛上了電影藝術。1986年,張藝謀與鞏俐在拍攝《紅高粱》的過程中相愛,肖華從鞏俐寫給張藝謀的信中知道其兩人的戀情,不久後兩人離婚。
張藝謀決絕地離開了她,也離開了那個家。真地像他說的那樣“背井離鄉”地去流浪。他們彼此相愛了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的友誼愛情、困厄與挫折、苦難與艱辛,留給肖華無盡的回味。二十多年中,肖華將自己奉獻給了神聖的愛的祭壇,然而,她收穫的卻是一枚人生的苦果。為了張藝謀,也為了他們共同的家,肖華曾多次放棄學習和深造的機會。她決定要自強、自立,要尋找真正的自我。肖華終於把握了機會,成為西北大學中文系作家班的學員。

寫作動機

面對著張藝謀愛的叛逃,面對著張藝謀的“背井離鄉”,肖華會生出何種感慨?這在旁觀者極難窺察。婚變
痛苦的,但婚變卻是一聲警鐘;藥是太苦了點,但卻是有益的。婚變迫使肖華面對現實,面對歷史,面對情感,面對舊有的生活方式,作一深刻的反思,這大約是肖華創作《往事悠悠》的深層動機吧。

出版經歷

肖華以血淚凝成的十餘萬字的這部長篇自傳體回憶錄《往事悠悠》的出版,因為種種阻撓,一拖再拖,悠悠數年而過,出版風波再度成為肖華不堪回首的往事。這部書終於由江蘇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價值

肖華的這部自傳體回憶錄雖然是對自我人生歷程的忠實記錄,但不可忽視的是肖華作為一名“知青”,一名“老三屆”學生,她的活動是在一個特殊的年代中,因此,她的生活反映了整整一個時代,濃縮了一代人難忘的歷史。在這段特殊的歷史中,肖華與張藝謀們,用百折不撓的勇氣克服了精神世界物質世界的貧乏蒼白,去追逐,去奮鬥,去尋找人生的真諦。他們未必能把握個人抑或時代的命運。但他們終於在不可把握的時局和命運中錘打和磨練了自己。什麼是這一代人最珍貴的收穫?不是那些當代青年聞所未聞的傳奇故事,而是那不畏艱難的自立精神、奮鬥精神和創造精神。這種精神雖然沒有海明威“硬漢子”精神的氣勢磅礴、深刻雋永,但它更為實在真切。正是這種偉大的精神成就了張藝謀。肖華筆下的張藝謀有熱血,有個性,有追求,又有幾分“鬼精”,肖華談他的生活,他的欲望,談他“有幾分像一個自私的孩子”,但肖華談得最多的,還是張藝謀的奮鬥,他的成長,他的喜怒哀樂,談的是張藝謀作為一名大藝術家的成長的道路。從這一意義上說,肖華超越了自我狹隘的情感,顯示出她女性的寬容與大度。

《往事悠悠》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記錄了肖華的真實人生,而且標明了女性世界的覺醒。能夠在痛苦與悲哀中對自己痛下針砭,肯定美好的,拋棄謬誤的;能夠在痛苦中超越自身,儘量客觀公正地對待自己對待別人;能夠寫出中國女性面對婚姻普遍的困惑;能夠在苦難中奮起,坦然面對打擊,以勇敢的精神、堅韌和毅力與明智的選擇來證明自身的價值;能夠在世界崩潰時重新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肖華是一位智者、勇者。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