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故人情》

《悠悠故人情》

《悠悠故人情》1984年上映的故事片。故事講述的是在戰爭年代裡,江子谷曾在彭德懷的司令部里工作,老丁是炊事員。久別重逢後,共同回憶起在彭總身邊工作戰鬥的往事: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統治下,彭總的侄子越伢子一家受彭德懷的連累,被逼得家破人亡。越伢子隻身來到延安投奔伯伯參加革命。彭總克制住個人情感,毅然把趙伢子交到戰鬥部隊。

基本信息

電影相關

《悠悠故人情》《悠悠故人情》

電影名:悠悠故人情
導 演:王炎
編 劇:王炎丁隆
主 演:丁笑宜馬昌鈺沈德貞方舒張寶如
上 映:1984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主要內容

悠悠故人情 (1984)故事梗概
列車在西嶽華山的懷抱裡面西疾馳。一間包房裡,坐著冤案得到平反的老幹部江子谷、他的妻子朱玉姿和女兒谷天。他們全家重返陝北革命根據地,去看望闊別多年的老戰友。他們先找到了丁大爺。無情的歲月給他們的外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使他們彼此久久不敢相認。越伢子隻身來到延安投奔伯伯參加革命。彭總克制住個人情感,毅然把趙伢子交到戰鬥部隊。1946年,國民黨胡宗南部隊大舉進攻延安。撤離延安前,部隊上下心情沉重。有些人對離開駐地還要打掃衛生很有情緒,彭總說服大家把工作做好。彭總的膽略的氣度,穩定了部隊的情緒。人們堅信,延安是我們的家,我們一定會回來,胡宗南的進犯,在老百姓中引起思想混亂,許多人盲目地殺掉自己的牛羊。部隊里有人趁機買了老鄉的牛羊改善一伙食,炊事員老丁也給彭總和懷念部煮了一鍋羊肉。彭總了解實情後,嚴令取消小灶,官兵待遇相同。老丁想不通,被調到後方。一直惦念彭總的老丁,又迫不及待地回到司令部,他不好意思承認是為彭總回來的,只是支吾著說是來看看小狗子。當年的小狗子是彭總的警衛員,如今已是軍分區的司令員了。苟司令聽說江子谷一家來到這裡,急忙找來。他們先到蟠龍,瞻仰烈士墓。苟司令回憶起攻打蟠龍的情景:當時,彭總親臨前線指揮戰鬥。經過一場激戰我軍攻下了蟠龍。第二天,彭總到陣地上視察,發現許多受傷的解放兵未被抬下山去。經了解才知道,因為他們還穿著國民黨軍裝,被老百姓誤認為是敵人,丟棄在陣地上,有的人因此死去了。彭總的心情十分沉重,他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並莊重地把自己的軍帽給死去的士兵戴在頭上,同時命令後勤部連夜趕製軍帽,發給解放軍。江子谷一家來到苟司令家做客,見到了苟司令的愛人羊秀英。她就是當年的貧苦孩子羊女子。有一天,童年時的羊女子在河邊挖野菜。小狗子唱著歌跟在彭總後面路過河邊,羊女子跑上前來把自己的青杏送給小狗子。小狗子忽然發現羊女子沒穿褲子,急忙轉過身跑開了。羊女子臊得無地自容,哭著跑回家。彭總忙去羊女子家,向她母女道歉,並用美好的未來撫慰和鼓勵她們。回駐地後,彭總嚴厲批評教育了小狗子,並拿出自己的舊軍褲,令小狗子送去,讓羊女子改了穿。至今羊秀英一家還保存著這條補了又補的褲子。苟司令介紹江子谷一家住進賓館。這天,一輛小轎車駛來,接待處處長親自出馬迎接當地的一位首長安文劍。很快,接待處處長找上門來,以"賓館有任務,實在安排不下"為理由,客客氣氣地向江子谷一家下了逐客令。在去縣招待所的路上,江子谷一家正在小攤上吃涼粉。安文劍乘車親自來請他們回賓館。原來他就是當年的安二娃子。他大擺筵席,報答朱玉姿當年的救護之恩。看他養尊處優、官氣十足的樣子,江子谷憤然離席罷筵。當年的安二娃子還只是個普通小兵。攻打榆林過沙漠時,他正病著,彭總讓他騎在自己的馬上。二娃子昏昏欲墜,唇乾口燥,朱玉姿一直看護著她。彭總乾渴的嘴唇都腫了,卻讓警衛員把水送給他喝。江子谷一家又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在歷史博物館,他們看到一位儀態莊重的老人虔誠向彭總塑像行禮。老人向他們自我介紹是彭總的手下敗將。他就是原國民黨師長周興宇。在瀕臨覆滅的時刻,他仍負隅頑抗,甚至一頭撞在石階上以求殺身成仁。被俘後,我軍戰士拿燒好的土豆給他充飢,他輕蔑地斥為"豬狗之食"。戰士大怒,令他抬頭看看。這一看卻叫他大吃一驚:鼎鼎大名的彭德懷將軍正和戰士們一起圍坐在篝火邊談笑風生地剝食土豆。還有一次,他親眼看到彭總像個普通農民一樣,伏在老鄉桶里喝水。當時他曾感慨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如今,戰勝者和戰敗者相遇在這裡。周興宇從彭總身上悟出了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區別以及共產黨取得勝利的原因。於是,他毅然做出了正確的抉擇,使自己的後半生走上一條光明的道路。江子谷一家結束了對老根據地的走訪,離開了延安。

彭德懷生平

《悠悠故人情》《悠悠故人情》

彭德懷(1898—1974),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 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彭家圍子。幼年讀過兩年書,因家貧輟學務農,下煤窯做工。十五歲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緝,逃到洞庭湖當堤工。1916年入湘軍當兵,痛恨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黑暗統治,萌發富國強兵思想。1919年在連隊秘密組織“救貧會”,後因派會員殺死一惡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脫。1922年改名彭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回湘軍任排長、連長、營長。

1926年隨部隊編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結識共產黨人段德昌,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27年1月於所在營成立士兵委員會,訂立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維護士兵權益的會章。1928年1月升任團長,4月在大革命失敗的革命低潮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22日與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任軍長兼第13師師長。率部在湘鄂贛邊轉戰數月,建立三省邊界革命根據地,後率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第4軍會師。1929年1月為了配合第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擔負留守井岡山、鉗制湘贛敵軍的艱巨任務。1930年6月任第3軍團總指揮,率部在平江擊敗國民黨軍的進攻,乘勝攻入長沙,占領十日。1931年11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4年1月補選為中共第六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中,他是前線主要指揮員之一,所率3軍團屢建戰功。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逐漸認識到“左”傾冒險主義的危害,曾對錯誤的軍事指揮提出嚴肅的批評。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會後率3軍團積極執行新的作戰方針,北渡赤水,回師攻占婁山關,再克遵義城,協同第1軍團殲滅大量反撲之敵,取得第一方面軍長征後第一個大勝利。1935年6月第一方面軍同第四方面軍會合後,他堅決擁護北上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9月,第1、3軍合編為陝甘支隊,任司令員。10月,與政治委員毛澤東率部到達陝北。在他率領紅軍勇猛打退敵軍騎兵的追擊後,毛澤東曾寫詩讚揚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同年11月,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參與指揮直羅鎮戰役。1936年1月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2月任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與毛澤東等指揮部隊東渡黃河,挺進山西,宣傳抗日,擴大紅軍。5月任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西征寧夏、隴東,迎接第二、第四方面軍北上會師。10月底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悠悠故人情》《悠悠故人情》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八路軍副總指揮(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爾後在華北敵後領導發動民眾,擴大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指揮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在與日軍進行頻繁戰鬥的同時,並與製造磨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40年,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使全國軍民受到鼓舞。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統一領導對敵鬥爭、整風學習、大生產和減租減息運動,實行精兵簡政,領導華北軍民渡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1943年9月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並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對日軍的大反攻。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後為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1947年3月初,國民黨軍胡宗南等部20多萬人重點進攻陝甘寧解放區時,指揮僅2萬餘人的陝北部隊和後勤機關,同十倍於己的敵軍作戰。在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作戰方針,採取拖疲敵人的“蘑菇戰術”,伺機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在一個半月內連續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後又在沙家店殲敵兩個旅,挫敗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扭轉了西北戰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在其他戰場的作戰。1948年2、3月間率部在宜川、瓦子街一舉殲敵五個旅,於4月22日收復延安。彭德懷出奇制勝,以劣勢兵力戰勝優勢兵力的指揮藝術,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1949年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形勢下,運用軍事進攻與和平談判方式,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0年10月,當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嚴重威脅中國邊境安全時,他堅決擁護抗美援朝的決策,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七個月內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迫使其轉入戰略防禦,接受停戰談判。經過兩年邊打邊談,於1953年7月簽訂停戰協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1952年4月回國,主持中共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從1954年9月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他以極大的魄力,領導實行軍隊組織機構和重大制度的改革,改善武器裝備,組建技術兵種,舉辦各類軍事學校和研究機構,實施正規的軍政訓練,建立第一線國防築城體系,促進人民解放軍在保持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實現從單一兵種到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歷史性轉變。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期間,勇於直言,寫信給毛澤東主席,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提出批評,遭到錯誤的批判,並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首領,免去國防部長職務。1962年6月,他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寫信,反駁廬山會議強加給他的不實之詞,堅持真理,再次受到錯誤的批判和審查。 1965年9月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仍顧全大局,兢兢業業地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四人幫”嚴重迫害,他據理鬥爭,堅貞不屈,由於長期的摧殘和折磨,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出版有《彭德懷自述》、《彭德懷軍事文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