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堡宣言》

1908年俄國、德國、丹麥、瑞典四國代表簽署的為維持波羅的海區域現狀的宣言。

《彼得堡宣言》

正文

俄國和德國曾在1907年10月29日簽訂維持波羅的海現狀的《彼得堡議定書》,並同意和瑞典、丹麥締結關於該兩國領土不可侵犯的條約。德國還聲明:將不認為俄國拒絕履行關於奧蘭群島不設防的1856年《巴黎和約》(1856)是破壞現狀的行為。後來德國企圖把瑞典拉入三國同盟(1882),便於其在戰時占領丹麥,以鞏固其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地位。這一圖謀引起俄、英的關注和沿岸國的不安。1908年4月23日,由俄國、德國、丹麥、瑞典四國簽訂了《彼得堡宣言》,聲稱:簽字國確保本國在波羅的海區域的陸地和島嶼的領土主權不受侵犯,並同意如該區域現狀受到威脅時,立即就維持現狀所必需的措施進行磋商。同一天,德國又同美國法國荷蘭、瑞典、丹麥等國代表就維持北海區域領土現狀問題簽訂了《柏林宣言》。這兩個宣言暫時緩和了北歐地區矛盾的尖銳程度。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