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集》

《建安七子集》

建安時期,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是一個創作繁榮、成就突出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著名作家,除“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以外,當推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的“七子”,即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等七人,世稱“建安七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建安七子集》建安七子集

建安時期,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是一個創作繁榮、成就突出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著名作家,除“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以外,當推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的“七子”,即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等七人,世稱“建安七子”。建安七子的生活年代,從漢桓帝元嘉三年(公元一五三)孔融出生,至漢獻帝建發二十三年(公元二一八)徐幹最後去世,前後共六十餘年,正處於漢末社會動亂的時期。東漢王朝自桓帝時起,宦官和外戚互相傾軋,輸流把握政權,政治日益腐敗黑暗,加以他們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掠奪,激起了靈帝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的黃巾大起義。這次起義雖在地主階級聯合武裝力量的血腥鎮壓下失敗,但東漢王朝也因此而一蹶不振,氣息奄奄了。

目錄

卷一孔融

離合作郡姓名字詩
雜詩二首
臨終詩
文言詩三首

上書薦謝該
上書薦趙台卿
上書請準古王幾制
上書
上三府所辟稱故吏事
薦禰衡表
失題表
崇國防疏
馬日磾不宜加禮議
肉刑議
南陽王馮東海王祗祭禮對
告高密縣立鄭公鄉
教主密令
失題教
告僚屬教
又教高密令
告昌安縣教
答王脩教
重答王脩
喻邴原書
與邴原書
與王朗書
遺張紘書
答虞仲翔書
與韋休甫書
與宗從弟書
與諸卿書
與許博士書
與曹公書薦邊讓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嘲曹公為子納甄氏書
嘲曹公討烏桓書
難曹公禁酒書
又書
報曹公書
失題書
周武王漢高祖論
聖人優劣論
汝煩優劣論
肉刑論
同歲論
衛尉張儉碑銘
失題文三則
卷二陳琳集

遊覽詩二首
宴會詩
飲馬長城窟行
失題詩五則

大暑賦
止欲賦
武軍賦並序
神武賦並序
神女賦
大荒賦
迷迭賦
馬腦勒賦並序
渠椀
柳賦
悼龜賦
鸚鵡賦

諫何進召外兵
答東阿王牘
易公孫瓚與子書
答張弦書
為曹洪與魏文帝
為袁紹檄豫州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失題檄二則
應譏
答客難
韋端碑

為袁紹上漢帝書
與公孫瓚書
拜烏丸三王為單于版文
卷三王粲集

贈蔡子篤
贈士孫文始
贈文叔良
贈楊德祖詩
為潘文則思親詩
雜詩五首
七哀詩三首
詠史詩二首
公讜詩
從軍詩五首
俞兒舞歌四首
失題詩四則

大暑賦
游海賦
浮淮賦
閑邪賦
出婦賦
傷夭賦
思友賦
寡婦賦
初征賦
征思賦
登樓賦
羽獵賦
卷四徐幹集
卷五阮瑀集
卷六應瑒集
卷七劉楨集

精彩書摘

治平在庶功興,庶功興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數周,民數周為國之本也。故先王周知其萬民眾寡之數,乃分九職焉。九職既分,則劬勞者可見,怠惰者可聞也,然而事役不均者末之有也。事役既均,故民盡其心,而人竭其力,然而庶功不興者未之有也。庶功既興,故國家殷富,大小不匱,百姓休和,下無怨疚焉,然而治不平者未之有也。故日水有源,治有本,道者審乎本而已矣。周禮:「孟冬,司寇獻民數於王,王拜而受之,登於天府,內史、司會、冢宰貳之。」其重之如是也。今之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無田而欲樹藝也,雖有良農,安所措其強力乎?是以先王制六鄉、六遂之法,所以維持其民,而為之綱目也。使其鄰比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延相及,故出入存亡,臧否順逆,可得而知矣。如是奸無所竄,罪人斯得。迨及亂君之為政也,戶口漏於國版,夫家脫於聯伍,避役者有之棄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於是奸心競生,偽端並作矣。小則盜竊,大則攻劫,嚴刑峻法不能救也。故民數者,庶事之所自出也,莫不取正焉,以分田裡,以令貢賦,以造器用,以制祿食,以起田役,以作軍旅,國以之建典,家以之立度。五禮用修、九刑用措者,其惟審民數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