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

《平原》

《平原》這部小說赤裸裸地將那個時代的“神話”通過端方、三丫、吳蔓玲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出來被過濾廣告。作者是畢飛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玉米》一樣,畢飛宇讓《平原》的故事發生在王家莊,不過王家莊的主人不再是王連方和玉米一家,而是端方和一群年輕人。端方高中畢業,回到了王家莊。沉重得近乎殘酷的農活給了他第一個下馬威,但端方天生是個不服輸的人,通過自虐式的勞作,他獲得了鄉親們的喝彩。但青春期特有的騷動並沒有因為身體的疲憊而消減,在收穫的季節,端方找到了他的愛情,地主的女兒三丫成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三丫的出身使他們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注定是悲劇。轟轟烈烈的愛情之火很快被形形色色的閒言碎語澆滅了。三丫選擇了死亡。

被愛情拋棄的端方變成了一頭真正意義上的獨狼,他在王家莊天馬行空,我行我素,在1976年的平原上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知青出身的大隊女支書吳蔓玲是一個幾乎已沒有性別意識的政治動物,但是端方身上獨特的男人氣息,卻激發起了她內心蟄伏已久的女性情愫,她不可抑制地愛上了端方,但是此時的端方早已對愛情心如死灰,他只想利用吳蔓玲的權力達到參軍從而離開王家莊的目的。兩個各懷鬼胎的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但很快,端方的計畫不出意料地破產了。稻子終於收割完了,端方還是那個端方,但吳蔓玲卻再也不是那個吳蔓玲了……

影響

這是一個人的故事,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代人的故事——囊括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記憶、經驗和知識。小說摹寫了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和命運:以端方、佩全、紅旗、三丫、紅粉為代表的鄉村青年,以吳蔓玲、混世魔王為代表的下放知青,以老駱駝、顧先生、沈翠珍、孔素貞為代表的“牛鬼蛇神”,他們充滿夢想與幻滅、掙扎與奮鬥的獨特心路歷程,充分展現了這片蒙昧與淳樸共生的古老土地上的愛情和人性,勾畫了“激情燃燒的歲月”里遍布神州大地的鄉村“理想國”的荒謬圖景。

《平原》不僅是寫給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書,它也是一部關於當下的書,更是一部“權力”之書,權力被系統深入地檢視和想像,身體的權力、精神的權力、政治的權力。
小說赤裸裸地將那個時代的“神話”通過端方、三丫、吳蔓玲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出來被過濾廣告。在一次次的閱讀中,我們被畢飛宇的力量拉回到了上個世紀的70年代。於是歷史的黃頁在一點點地翻開,關於人本身的永久思考再次牽扯著我們的思維。

作者簡介

畢飛宇,男,1964年1月生於江蘇興化,1987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做過教師,新聞記者,現任江蘇某文學期刊編輯。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出版有《畢飛宇文集》四卷,《玉米》,《那個夏季,那個秋天》,《上海往事》,《沿途的秘密》,《好的故事》及二十多部中短篇小說選本,共兩百五十餘萬字。代表作有《是誰在深夜說話》,《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等。

作品簡評

李敬澤(《人民文學》主編,著名評論家):

《平原》的作者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最具魅力的敘事者之一,他錘鍊出一種能夠被明確識別的聲音:音律流暢,機鋒凌厲,指意多端,把對人類經驗的冷酷分析變成了華麗眩目的劍術。《平原》是關於囚禁和出逃的龐大敘事,是對人的激情、意志和忍耐的一次深思熟慮的考驗。農事和節氣確定了無限循環如同牢籠的時間,然後,在廣大的“平原”上,人們夢想、行動和受難。《平原》是寫給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書,但更是一部“權力”之書,權力被系統深入地檢視和想像,身體的權力、精神的權力、政治的權力,權力的暴烈和軟弱,真實和虛妄,在我們心中、我們之間涌動著的錯綜複雜的“力”被華美而精確地展現——它不僅是關於七十年代的書,它也是關於此時的書。

汪政(評論家):

《平原》是一代人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當歷史的鑄件慢慢冷卻幾近成型的時候,畢飛宇頑強地凸顯出個人書寫的力量,掙扎著抓住行將消逝的碎片,搜尋墮入深處的思緒,拼湊、修復舊日時光里的日常影像。它不是牧歌,也不是輓歌,更不是人們習見的似成儀式的憤怒。當人們從平原貧瘠而又豐饒的土地上看到日常生活零亂倉皇卻一路前行的腳印,感受她雖屢遭砍磔、遍布傷痕卻不屈不撓的偉力的時候,便不由地思考誰是世界的主宰,更欽佩寫作者的睿智、理性和抵抗流俗的勇氣。

洪治綱(評論家):

《平原》以異常質樸的敘事話語,深入到中國鄉村社會的肌理之中,在展現特殊歷史背景下中國農民奇特生存形態的同時,精妙地敘寫了鄉村青年的衝動、焦灼、困厄和迷惘,凸現了個人理想與現實倫理之間無法協調的尷尬。它既是一曲青春的輓歌,又是一次歷史的深度拷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