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政策微觀基礎:中國居民消費和投資行為動態模擬研究》

《幣政策微觀基礎:中國居民消費和投資行為動態模擬研究》

中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出現了較長時間的通貨緊縮現象,儘管中央銀行採取了降低利率、增加貨幣供應等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措施,但是居民儲蓄存款持續高速增長,居民消費需求仍然不足,貨幣政策效應下降。即使在2003-2004年,經濟出現了投資拉動的需求膨脹,導致經濟的局部過熱,2006-2007年出現出口拉動的經濟高速增長和輸入型的通貨膨脹,但均未出現以前經濟過熱時出現的居民消費需求膨脹現象。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貨幣政策微觀基礎:中國居民消費和投資行為動態模擬研究》是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2008年下半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衰退導致我國出口需求大幅下降,經濟成長和就業迅速滑落,政府為了擴大內需,保增長、保就業,採取了較大幅度的降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減稅、增加政府投資等一系列貨幣和財政政策,但居民消費卻並未大幅增長。與之相反,在存款利率大幅下調的情況下,居民儲蓄存款卻大幅上升,而股市收益率卻大幅下降。是什麼原因導致貨幣政策效應的下降?顯然僅從巨觀理論方面並不能很好地解釋這些現象。

作者簡介

陳學彬,1953年生,四川自貢人。1994年獲四川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經在農村當知青,在政府機關、研究機構和大學工作。現任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學科評審組成員。
主要研究領域:貨幣理論與政策、金融博弈、金融定量分析、銀行經營管理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科基金等國家級課題十多項,省部級和企業課題十多項。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等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代表性著作:《巨觀金融博弈分析》、《論金融機構激勵約束機制》、《價格巨觀調控論》、《當代金融危機的形成、擴散與防範機制研究》、《金融博弈論》;主編教材《中央銀行概論》、《金融學》、《金融監管學》等。

目錄

0引言
0.1問題的提出
0.2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第一篇居民個人生命周期消費和投資行為
動態最佳化模擬
1基本模型及其模擬結果
1.1居民個人生命周期消費和投資動態最佳化模擬模型
1.2模擬方案的設計和求解
1.3模擬結果分析
1.4結語
2消費和投資決策中的時間偏好與風險偏好理論研究
2.1時間偏好
2.2風險偏好
2.3時間偏好與風險偏好的結合
3時間偏好與風險偏好的實驗研究
3.1研究背景與內容
3.2實驗設計
3.3計算方法
3.4實驗結果分析
4基於時變時間偏好的消費和投資模擬分析
4.1時變時間貼現因子計量模型的構建
4.2消費與投資最佳化模型的構建
4.3模擬分析
第二篇多決策約束下的家庭生命周期消費和儲蓄行為模擬
5 家庭生命周期中的重大決策
5.1家庭生命周期的劃分
5.2家庭生育決策
5.3親職教育投資決策
5.4家庭代際收入轉移決策
6 家庭生命周期消費、儲蓄行為模擬設計
6.1家庭微觀模擬的已有研究
6.2生命周期各階段消費模型
6.3家庭分類
6.4模擬變數選擇和參數估計
7 信貸約束和利率變動的影響模擬
7.1信貸約束差異下的消費路徑
7.2利率變動下的消費路徑變化
8 教育決策約束的影響模擬
8.1教育資源無限供給下的家庭最優消費路徑
8.2教育資源有限供給下的家庭最優消費路徑
8.3低教育費用下的家庭最優消費路徑
9 生育和轉移支付決策約束的影響模擬
9.1生育決策約束變化的影響
9.2轉移支付約束變化的影響
第三篇醫療保障制度對家庭消費與儲蓄行為影響的模擬
10 城鎮醫療保障制度下的家庭消費與儲蓄模型
10.1我國現階段的醫療保障制度
10.2家庭消費與儲蓄動態最佳化模擬模型設計
10.3模擬方案設計
11醫療保障制度對無重大疾病家庭消費與儲蓄行為影響模擬分析
l1.1無信貸約束時醫療保障體制存在性的影響模擬分析
11.2信貸約束對家庭消費與儲蓄行為的限制
11.3方案比較分析
12醫療保障制度對重大疾病影響的模擬分析
12.1家庭生命周期初期醫療保障制度的影響
12.2家庭生命周期中年階段醫療保障制度的影響
12.3家庭生命周期老年階段醫療保障制度的影響
12.4極端狀況的模擬分析
13主要醫療保障模式效用的模擬比較
13.1世界主要醫療保障模式概述
13.2主要醫療保障模式的模擬比較
第四篇家庭生命周期資產組合選擇行為最佳化模擬
14我國城鎮家庭資產組合選擇行為分析
14.1我國城鎮家庭資產概況
14.2我國城鎮家庭資產選擇行為分析
附錄2005奧爾多調查數據
15家庭生命周期最優資產選擇行為模擬的基準模型
15.1模型假設
15.2模型建立
15.3參數估計
15.4計算方法
16家庭生命周期投資組合選擇基準方案模擬分析
16.1概念解釋
16.2基準方案模擬
16.3偏好變化對家庭資產選擇的影響
16.4風險因素變化對家庭投資決策影響的模擬分析
附錄基準方案參數
17考慮代際交疊的家庭資產組合選擇行為模擬分析
17.1影響家庭消費與投資決策的主要代際關係分析
17.2模型建立
17.3方案設計
17.4模擬結果與分析
18主要結論與建議
18.1主要結論
18.2政策建議

精彩書摘

在居民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假設下,時變時間貼現因子模型下居民生命周期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行為呈現典型的倒U形,但兩者又略有差別。這與常數時間貼現因子模型存在明顯的不同。常數時間貼現因子模型中消費水平呈現穩定的增長。在常數時間貼現因子模型中,時間貼現因子保持不變,因此未來消費的效用水平對於現在存在穩定的指數化遞減效應。當消費者預期到這種遞減效應時,他在決策的時候能夠充分考慮這一因素,因此,能夠做到消費水平的穩步增長。而在時變時間貼現因子模型當中,未來時間貼現因子在現期是不可預測的,存在隨機性,因此他會更多地考慮這一不確定性帶來的消費效用水平的下降,因此會增加在當前時刻能夠消費的水平。從而在40-50歲之間時,由於財富效用作用,消費達到最高點。此後逐步下降,形成典型的倒U形。而從資產積累來看,兩者不存在明顯的區分,只是時變貼現因子模型的財富積累水平相對於常數消費貼現因子模型更少。在形態上。資產水平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參加工作到中年時期,此階段收入水平相對較低,主要用於滿足即期消費,儲蓄水平較低,擁有的金融資產增長較為緩慢,主要為風險較低的銀行存款,而基本上未涉及股票投資。此後到退休為第二階段,此階段收入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相對於消費有較多的結餘,同時為了積累退休後的生活費也加大了該時期的儲蓄力度,擁有的金融資產急劇增加,消費增長相對變緩。退休以後為第三階段,此階段居民個人的收入隨退休而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為了維持消費水平隨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穩步增長,儲蓄由正變負,擁有的金融資產及其帶來的投資收入逐步減少,到死亡時擁有的金融資產全部耗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