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工程手冊》

編於2001年,已是第3版,不僅總結了成熟經典的工業工程成果,而且有大量章節反映了當今國際上工業工程的最新發展,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手冊。

基本信息

作者:(美)沙爾文
譯者:江志斌//易樹平
市場價: ¥220 元
ISBN:9787302140061
出版社:清華大學
2007-02-01 第1版
2007-02-01 第1次印刷
開 本:16開
頁 數:930頁

內容簡介

2001年,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學教授、國際工業工程領域著名學者沙爾文迪先生到清華大學任教,擔任工業工程系的講座教授和系主任。當時他送了我一本由他編著的《工業工程手冊》最新版。這本手冊編於2001年,已是第3版,不僅總結了成熟經典的工業工程成果,而且有大量章節反映了當今國際上工業工程的最新發展,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手冊。2002年,在一次談話中,沙爾文迪先生跟我說:“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業工程一定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應該翻譯手冊,讓更多的中國讀者了解和套用工業工程。”這是一本有著2800頁篇幅的較大手冊,同時內容覆蓋非常廣泛。受到沙爾文迪先生的鼓勵,我感到年輕的一代工業工程學者,應該以汪應洛院士等為代表的老一代工業工程學者為榜樣,為中國的工業工程發展做一點實事。同年,我與幾位年輕有為的工業工程學者聯繫此書的翻譯工作,得到大家的熱烈回響,由此組成了6人的主譯班子。
工業工程起源於19世紀末的泰勒和吉爾布瑞斯的工作: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在20世紀40年代引入運籌學等定量分析方法作為基礎後,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立的科學體系。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又為現代工業工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工業工程出現100多年來,眾多工業工程學者為產業效率的提升、產品和工作質量的提高,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說:“20世紀工業取得重大成就,在管理技術上貢獻最大的莫過於科學管理工業工程),這是一個由美國人創造,被世界接受並產生重大影響的思想。不論什麼時候套用它,生產率就會提高,在減少工人工作負荷的同時,他們的收入就會上升。它已經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率超過百倍。”工業工程最成功的套用領域是製造業,不論是福特的汽車流水線,還是豐田的精益生產模式,不論是戴明的全面質量管理,還是哈默的業務流程重組,背後無不大量運用工業工程的原理與方法。今天的工業工程套用領域已經大大擴展,在交通運輸、物流、醫院、銀行等越來越多的領域看到工業工程的身影。
工業工程在中國只有短短20餘年的發展歷史,但近些年來發展很快,在一些領域甚至是領先的,比如手冊中的計算機集成製造一章,就由吳澄院士撰寫。作為學者和教師,我也深切感受到工業界對工業工程人才和工業工程研究成果的迫切需要。
工業工程是一門旨在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工程技術,它主要研究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組成的系統,通過綜合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學和管理學的知識,對這些系統進行有效的設計、規劃和管理改善,從而達到不斷降低生產成本、確保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目標。
中國在倡導科學發展觀,實現“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的路子”的進程中,提高“效率”成為企業的必由之路。因為只有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產率,企業效益才會提高,員工和企業的實際收入才會增加。目前,人工費用低是中國製造的一大競爭優勢,但只有不斷提高效率,並將工作效率高作為競爭的優勢,中國製造才會有核心競爭力。新興工業化的另一個關鍵是要進行“系統最佳化”。因為全球化的浪潮,使得系統的範圍越來越大;小到企業內的各種資源組合,大到國家能源/礦產,更有效地利用資源毫無疑問是企業和經濟發展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的關鍵,有效地最佳化系統,既是新型工業化的關鍵也是難點。新興工業化又需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新型工業化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工業工程正是解決上述關鍵的鑰匙。它從系統、人本的角度研究工業生產效率提高的工程方法;強調安全、效率和愉悅3個層次的工作環境;通過“效率科技”、“運籌和系統科技”以及“人本科技”三大視角,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進步。
在西方經濟的發展歷史中,工業工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也開始大量地套用工業工程技術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本書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希望能為工業工程的研究和套用提供比較全面、系統的幫助和借鑑。
本書共有102章,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工業工程所涉及各種領域及其知識方法,比較前兩個版本,除增加了各個研究方向的新進展、新方法以外,還增加了對供應鏈管理和服務系統的闡述。本書的各個章節都經過了專家詳細認真的校訂,文中的內容來自全世界在工業工程或者相關領域從事研究的176位優秀的專業人士,囊括了工業工程領域的各個方面。
參加本書翻譯的除了孫林岩(西安交通大學)、江志斌(上海交通大學)、李從東(天津大學)、馬士華(華中科技大學)、易樹平(重慶大學)和我(清華大學)6位主譯人員外,還有來自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的4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近百位研究生,歷經3年的編譯和審校完成此書。在此,我對所有為本書做出貢獻的人員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我還要誠摯地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張秋玲女士,她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3年時間裡,還有許多人曾經給予了我們熱情的幫助,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所有人的辛勤工作使得本書今天得以成稿,這是一項艱辛的工作,但也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我很榮幸能與大家一起參與此項工作,追隨工業工程界的前輩們,為工業工程在中國的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力量。衷心希望這本手冊可以對中國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對從事工業工程領域研究和套用的學者、學生、工業界人士等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沙爾文迪先生是普渡大學的教授,發表以及合作發表的出版物超過380篇,其中包括190多篇期刊文章,24本著作。沙爾文迪教授主要從事提高網路的可用性研究。他的出版物目前已經被翻譯成6種語言。他是人機互動國際期刊、感知功效學國際期刊以及製造業人因與功效學3個期刊的創刊編輯,是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計算機科學中人的因素國際研究協會的創立主席。1990年,由於他“對工程系統中人因科學認知科學的發展做出具有帶領作用的貢獻”,沙爾文迪被選舉成為人因功效學協會以及國際功效學協會中首個美國工程院院士。1991年,俄國工程院授予他“Mikhail Vasilievich Lomonosov”獎牌,這是該獎牌第一次授予USSR以外的科學家。1995年,因為他“給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巨大貢獻和影響”,中國科學院授予他榮譽博士頭銜,成為45年來科學界和工程界各個領域中第4個得到這種榮譽的人。沙爾文迪先生得到了很多榮譽,是國際功效學協會人因功效學社團工業工程學會以及美國心理學協會的重要成員,在他的建議下,23個國家的組織和公司都開始進行人因方面的有效設計、運作和管理這些高科技的研究。沙爾文迪先生在英國伯明罕大學生產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

圖書目錄

《工業工程手冊》第1分冊目錄
Ⅰ工業工程的功能與技巧
1 何充分發揮工業工程的潛力
2 業:業務建模分析和設計
Ⅱ 理、規劃、設計與控制
A 項目管理
3 項目管理周期:管理項目的過程(執行步驟)
4 計算機輔助項目管理
5 工作分解結構
B產品規劃
6 規劃與整合產品開發
7 以人為中心的產品規劃與設計
8 面向製造的設計
9 專業服務項目的管理
C 工作研究
10 方法工程
11 時間標準
12 工作測量: 原則和技術
D 系統與設施規劃
13 設施規劃、位置與布局
14 物料搬運系統
15 倉庫和存儲
16 工廠與設施工程中的廢料和能源管理
17 維護管理和控制
E 規劃與控制
18 製造與服務系統的排隊模型
19 生產\|庫存系統
20 流程設計與再造
21 排序與調度
22 人員調度
23 作業監測與控制
F 質量
24 全面質量領導
25 用於學習和改進的質量工具
26 理解變差
27 統計過程控制
28 測量保證
29 測試與檢驗中的人因素與自動化
30 可靠性與可維護性
31 服務質量
32 標準化、認證和擴展標準
33 設計與過程平台的表征方法
G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
34 物流系統建模
35 需求預測與規劃
36 高級生產計畫與排產技術
37 運輸管理與裝運計畫
38 倉庫網路的重構: 戰略和模型
39 倉庫管理
40 供應鏈規劃和管理
《工業工程手冊》著者

第2分冊第2分冊

《工業工程手冊》第2分冊目錄
Ⅲ 績效改進管理
A 組織與工作設計
41 領導、動機和戰略性的人力資源管理
42 工作和團隊設計
43 組織中的工作評價
44 職員的選擇、培訓和發展
45 技術與組織變革的均衡
46 團隊、團隊管理和領導
47 績效管理
B 人因學與功效學
48 認知任務
49 體力工作:分析、設計和操作
50 數學化環境中的工效學
51 人因工程審計
52 職業健康與安全設計
53 人機互動
Ⅳ 決策方法
A 隨機模型與統計學
54隨機模型
55 決策模型
56 實驗設計
57 統計推斷和假設檢驗
58 回歸和相關性
B 經濟評價
59 生產成本分析和估算
60 製造業中基於活動的管理
61 現金流量折現法
62 經濟風險分析
63 經濟分析中的通貨膨脹和價格變化
C 計算機模擬
64 複雜系統的人類工效模擬
65 模擬軟體
66 模擬結果的統計分析
67 工業工程的虛擬現實:完全虛擬環境的套用
D 最最佳化
68 線性最佳化
69 非線性最佳化
70 網路最佳化
71 離散最佳化
72 多準則最佳化
73 隨機最佳化
《工業工程手冊》著者
《工業工程手冊》第3分冊目錄

第3分冊第3分冊

Ⅴ技術
 A 信息技術
74 建立信息系統的工具
75 決策支持系統
76 自動化技術
77 計算機集成技術和知識管理
78 計算機網路
79 電子商務
80 企業建模
 B 製造和生產系統
81 工廠的未來:支持可變生產的結構和方法
82 製造業的企業資源計畫系統
83 自動化與機器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