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龍游卷》

《崑崙·龍游卷》

《崑崙·龍游卷》為鳳歌 的武俠小說。

(圖)《崑崙·龍游卷》《崑崙·龍游卷》

作者: 鳳歌
出 版 社:
出版時間: 2005-10-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241
印刷時間:
開本: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802140455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青春文學 >> 玄幻/新武俠/魔幻/科幻

編輯推薦

該小說曾在《今古傳奇》雜誌上連載,被評為“新武俠小說”中最具傳統武俠小說風格的作品。傳統武俠小說宗師梁羽生先生對該作品也是讚譽有加,欣然為該書題寫書名。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對歷史史實的精確還原,使得這部以宋末元初民族紛爭、國家興亡為背景的傳奇故事更具一種波瀾起伏的大氣,同時他將現代的思想與古代的知識相互融合,令故事更具新意。
《崑崙》的出版是近年來武俠文學界一件標誌性的大事,若干年後,當我們回顧二十一世紀大陸新武俠時,也許會將《崑崙》和一九五八年金庸《射鵰英雄傳》的出現相比。
——韓雲波
認識鳳歌四年,而中間有三年,是在看著他寫《崑崙》。
——滄月
除了金庸,我最喜歡的兩本武俠小說,一本是孫曉的《英雄志》,一本就是鳳歌的《崑崙》。
——小非
鳳歌的《崑崙》是最受傳統武俠迷認可的武俠小說,它甚至已經被命名為“經典”。
——《中華讀書報》

內容簡介

一二七五年七月,宋度宗趙禥病故於臨安。同年,賈似道立年僅四歲的趙為帝,一手把持朝政,封鎖前方訊息,一時間大宋朝野惶惶,風雨飄搖。伯顏得細作稟報,心知時機成熟,率大軍二十萬,順漢水而下。其間靳飛雲殊屢興義軍,但宋軍將庸兵弱,義軍縱然拚死作戰,也是杯水車薪,不能濟事。
當年冬天,元軍渡過長江,夾江而進。大宋兵部尚書呂師夔,殿前指揮史范文虎等重臣大將紛紛投降,獻媚取寵,醜態百出。
為躲避仇家追殺,梁蕭和阿雪一路逃到華山,得女冠了情相救,了情實為公羊羽昔年情人。將公羊羽的絕學“歸藏劍”傳於梁蕭,梁蕭在練劍過程中,遇上一邋遢儒生,與之鬥劍,後來得知此人便是公羊羽。此時蕭千絕也趕來華山,兩大高手一場大戰,毀了陰陽球,但賦予梁蕭一身驚人內功。
阿雪與梁蕭隱居華山,結識漢人少年趙三狗等人和蒙古少年土土哈,不想南征風煙驟起,梁蕭為了保護朋友,加入元軍運糧隊伍,押運途中卻遭到了雲殊帶領的南朝豪傑襲擊,趙三狗陣亡,阿雪遭到凌虐,梁蕭一怒之下,發出滅宋誓言,在襄陽城下,梁蕭顯露了萬人敵的氣魄,成為元軍陣營中叱吒風雲的大將,與雲殊等宋將鬥智鬥勇,古代高科技層出不窮。最終,襄陽城破,梁蕭亦是聲威大震,然而,面對生靈塗炭,梁蕭開始反思戰爭。

作者簡介

鳳歌,生於夔州古城,遊學天府之國,而今寄居江城武漢,編稿為生,常自恨才拙,筆耕五載,未敢疏懶,然僅得《崑崙》一部,《曼育王朝》半部,科幻短篇若干。負登天之志,乏蘭台之才,雖信天道酬勤,惜乎知易行難,聊以自解而已。

目錄

石公山頭
蛇嘯雀來
誰勝誰敗
西塞龍吟
魂斷錢塘
無法無相
杏林醫隱
群魔亂舞
暗香浮動
見花生佛
舊愛難泯
佳人為注
花中聖哲

書摘插圖

一二七五年七月,宋度宗趙?病故於臨安。同年,賈似道立年僅四歲的趙鼠為帝,一手把持朝政,封鎖前方訊息,一時間大宋朝野惶惶,風雨飄搖。伯顏得細作稟報,心知時機成熟,率大軍二十萬,順漢水而下。其間靳飛、雲殊屢興義軍,但宋軍將庸兵弱,義軍縱然拚死作戰,也是杯水車薪,不能濟事。
當年冬天,元軍渡過長江,夾江而進。大宋兵部尚書呂師夔,殿前指揮史范文虎等重臣大將紛紛投降,獻媚取寵,醜態百出。
襄樊陷落,賈似道始終封鎖訊息,不料前方一敗塗地,再也掩蓋不住。訊息傳到臨安,大宋舉朝震驚,力邀賈似道親征退敵。賈似道被逼無奈,命夏貴為副帥,統領水陸大軍二十萬,戰船三千餘艘,逆江西進,與元軍交戰於魯港。
兩軍對決,十餘萬元軍齊聲發喊,如江上驚雷,順流而下。宋人陸上兵馬雖弱,但精熟水戰,逆流奮擊。雙方久戰未決,夏貴心中發虛,忽趁眾人不覺,掉船便逃。
這時候,賈似道摟著酒杯,正靠著愛妾香肩觀戰。他對軍陣一竅不通,看見雙方廝殺激烈,也不知誰勝誰負,乍見夏貴經過帥船,忙叫道:“勝了么?”夏貴嚷道:“抵不住啦!”賈似道大驚,他本就是潑皮出身,此時再也不顧斯文,跳腳大罵道:“賊廝鳥,也不早說?”匆匆拉著愛妾,撲通一聲,跳上早已備好的快船,咬著夏貴的屁股,一前一後,飛也似去了。
此時有人瞧見正副統帥先後走脫,驚叫起來,前方宋軍聞聲,鬥志煙消。軍中將領紛紛逃走,一時間,宋軍自相衝撞,亂成一團。元人趁勢進擊,宋軍兵敗如山,降者十餘萬,糧草輜重盡皆失落。
魯港敗績傳到臨安,大宋朝野怒不可遏。謝太后命將賈似道革職拿辦,流放循州。此時賈似道眾叛親離,束手就擒,押解中途為官差所殺。這一戰之後,江淮宋軍鬥志全無,或逃或降,鮮有抵抗。元軍兵分三路,梁蕭沿江南東進,不日抵達京口,忽得伯顏將令,命他返回揚州。抵達揚州,伯顏召集諸將,集於中軍大帳。伯顏神色陰沉,說道:“聖上有旨,命征宋大軍暫停南下,準備西巡。”梁蕭奇道:“為何西巡?不打大宋了么?”
阿術沉著臉道:“西北出亂子了!窩闊台的孫子,葉密立的海都趁我大軍南征,西北空虛,糾集西北諸王,在塔那思河邊結盟,認為聖上施行‘漢法’,踐踏了太祖遺訓。諸大叛王集結鐵騎二十餘萬,以海都為首,越過了阿爾泰山,直逼舊都和林。”
伯顏皺眉道:“海都足智多謀,善於用兵,乃是聖上的勁敵。聖上如今猶豫難決,讓人傳話說:‘朕兩度攻打大宋,兩度無功而返,眼看伯顏此次便要成功,海都又來生事,若為南方沼澤之地,丟了北方大好基業,好比得了羊,丟了牛,得不償失。’是以命我與宋廷議和,劃江而治。”
阿術揚聲道:“宋人連番慘敗,軍無戰心,正是用兵之時!若與宋人議和,讓他們緩過氣來,來日攻打難上十倍。海都兵馬雖眾,但西北諸王其心不一。依我看,只需精兵數萬,足可遏其鋒芒,何必調動南徵兵馬?”伯顏頷首道:“阿術,我與你念頭一般!如今我前往大都,設法說服聖上。我不在軍中,你代行主帥之責。”他頓了頓,又道,“梁蕭。”梁蕭應聲而起,伯顏道:“我命你為水陸兵馬大總管,輔佐阿術,統領大軍。”梁
蕭應了,伯顏又叮囑一番,遣散眾將,趁夜趕往大都。
是夜梁蕭紮營瓜州,營盤方定,聞報郭守敬求見,心中大喜,出帳相迎。二人久別重逢,握手寒暄一陣,郭守敬笑道:“梁大人,郭某此次特來辭行的。”梁蕭問道:“要回大都么?”郭守敬道:“如今大軍駐紮不前,我也不用再建水站,加之今年黃河水又漲得厲害,頗有泛濫之勢,聖上召我北還,擬議疏河泄洪。”
梁蕭嘆道:“干戈未平,水患又起,這天下真是紛擾不息啊!”郭守敬也嘆道:“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天下的紛擾,總是無窮無盡的!”二人各懷心事,捧茶默然。阿雪立在一旁,見二人神色忽轉沉重,心中奇怪:“方才還有說有笑,怎又突然不高興啦?”
郭守敬又道:“梁將軍,郭某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梁蕭道:“郭大人無須客氣。”郭守敬扶案而起,嘆道:“將軍一身經天緯地之才,用於征戰殺戮,不覺得可惜了么?”梁蕭聽得一愣。郭守敬望了望阿雪,口唇微張,欲言又止。梁蕭擺手道:“此間並無外人,郭大人有話直說。”
郭守敬點了點頭,正色道:“梁將軍非同俗流,郭某也就不妨直言了。
”他站起身來,負手走了幾步,望著帳外晴空,緩緩道:“聖上承父祖霸業,雄心勃勃,欲要包舉四海,創立百世不易之功;梁將軍韜略過人,戰必勝,攻必克,功勳赫赫。只不過,常言說得好:‘自古無千年之國’,就算大元一統,又挨得過多少年光陰呢?”他轉過頭來,目光如炬,“試問數百年後,煌煌史冊,又以將軍為何人呢?將軍百年之後,留與後世以何物呢?”梁蕭不料他突然說出這番話來,心中奇怪,說道:“常言道:‘人死萬事空。’身後之事,哪管得了許多?”郭守敬搖頭道:“郭某以為,此言大大不妥。世上雖無千年之國,卻有存留千年的物事,只看將軍是否有志於此了?”
梁蕭心頭一動,脫口道:“莫非朝廷要重修曆法?”郭守敬拍手笑道:“將軍真乃解人。自祖沖之制《大明曆》以來,歷經數百年,未有多少改進。緣由有二:一則測量地域不廣;二則數術上有不可逾越的難關。如今天下一統在望,大元疆域之廣,必當遠超漢唐。聖上有心於各地設立天文台,觀測日月,重修一部新曆。”他說到這裡,但見梁蕭側耳傾聽,知他動心,微微笑道,“將軍數術之精獨步當今,若能與郭某攜手完成新曆,當為天下黎民之幸,足可遺惠百世之人!”
梁蕭向日被困於“天圓地方洞”,便有推創新曆、壓倒前人之想。只是這等大事,實非一人之力能夠完成。數年來他迭經變故,這念頭卻從未斷過,反而一日比一日熾烈,聽郭守敬一說,不由激動起來,起身踱了十數步,忽地點然嘆道:“可惜我軍務纏身,難以他顧。”
郭守敬笑道:“這個不急!郭某想過了,此次測量北至欽察汗國,西至伊兒汗國,東至高麗,南至瓊州。瓊州等地隸屬大宋,故而,大宋未滅,此事無從談起。這次返回大都,我便向聖上推舉將軍主持太史局,監修曆法,只不過屆時將軍放得下手中赫赫兵權、滔天富貴么?”梁蕭冷笑道:“與編修曆法相比,打仗算什麼,富貴又算什麼?”
郭守敬驚喜莫名,大笑道:“郭某果然沒看錯,梁將軍正是我道中人!”梁蕭道:“待軍事告一段落,我便去大都會合大人。”郭守敬伸出手掌,笑道:“一言為定!”梁蕭一笑,也伸出手掌,兩人擊掌三次,相對大笑。
到了晚飯時分,阿雪整治了六樣小菜,一壺果酒。梁蕭與郭守敬把盞縱論,分外投機。說到興起處,梁蕭道:“若要改進《大明曆》,需得在這五處下功夫:一為太陽盈縮,二為月行疾遲,三為黃赤道差,四為黃赤道內外度,五為白道交周……”他談得興起,郭守敬聽得眉開眼笑。兩人各以手指蘸取酒水,在桌上塗畫天文算法,描繪天文儀器,說到入神處,竟然忘了吃喝,阿雪忍不住出聲提醒,二人方才作罷。
用過酒飯,兩人興致仍濃,聯床夜話,一宿未眠。到得次日,郭守敬告辭北還,梁蕭前往相送。他望著郭守敬人馬背影,心中惆悵不已:“郭大人心愿得償,一舉脫出軍伍,潛心整治水利、編修曆法。但我還得與這些宋軍糾纏廝殺,端地叫人氣悶。唉,只願這一戰之後,千秋萬代,永無戰爭,容我與郭大人創建曆法,圖畫山川,治理百藝,經營農桑,締造出一個古今未有的煌煌盛世來。”他與郭守敬一席長談,眼界陡開,所謀更為遠大。但此時天下未定,天文曆法、水利機械俱是空談,惆悵之餘,又覺無可奈何。
宋德祐元年五月,宋廷得知元人西北危急,丞相陳宜中毅然斬殺元朝議和使節,上奏謝太后,誓言奪回兩淮。謝太后鳳顏大悅,命張世傑執掌三軍帥印,聚集舟艦萬餘艘,與靳飛合軍一處,號稱水陸二十萬,進圍京口;李庭芝則率步騎五萬出揚州,進擊阿術。當此存亡之際,大宋一掃奸佞妖氛,精兵良將會聚淮東,欲與元軍決一死戰。
宋人來勢猛烈,京口守備土土哈連連告急。梁蕭率軍渡江,進抵京口;同月,元軍諸將陸續會集。宋元兩軍對峙於焦山,戰艦數萬,阻江斷流。尚未交戰,宋軍降將范文虎面見阿術道:“此去二十里有石公山,登山一望,宋軍陣勢當盡收眼底。”阿術大喜,攜軍中大將往石公山觀敵。石公山聳峙江畔,山高百仞。元軍諸將登頂而望,只見大江闊遠,煙水蒼茫,金山、焦山雙峰遙峙,宋軍戰船千萬,於兩山之間不時往來,陣勢似方非方、似圓非圓,十船一隊結成方陣,頗為緊密。
梁蕭默察宋陣,忽道:“不妥!”阿術奇道:“如何不妥?”
只聽梁蕭娓娓道來:“宋軍擺了個奇特陣勢。此陣名叫‘天地玄黃陣’,十船一隊,居中結成五陣,合以東、西、南、北、中五嶽之位;五嶽內外夾雜九陣,法於鄒衍九州之數:晨土東南神州,深土正南邛州,滔土西南戎州,並土正西廾州,白土正中冀州,肥土西北柱州,成土北方玄州,隱土東北鹹州,信土正東陽州,這十四陣相生相衍,結成后土之象。”眾人循其指點,果見宋陣內隱隱分作十四塊,不由暗暗稱奇。
梁蕭又指宋軍外陣道:“后土陣外有玄天陣,又分化為二十四小陣,合以二十四節氣之數: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他一邊述說,一面指出二十四陣方位。
“玄天陣合於周天節氣,后土陣合於八方地理,本也不難把握,但若天地交泰,則變化無窮,難以應對。據我所知,此陣早已失傳,當初我也只得殘簡。不過殘簡中有言:‘此陣囊括天地,吞吐日月,御千萬之兵如拈一芥,進退裕如,破無可破。’”
……

書摘與插圖

(圖)《崑崙·龍游卷》《崑崙·龍游卷》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