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漢簡研究》

《居延漢簡研究》

《居延漢簡研究》是由作者永田英正,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7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居延漢簡研究》居延漢簡研究

我國古代簡帛是研究從戰國至魏晉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民族和中外關係諸領域的第一手珍貴資料。其發現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至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景帝末年從孔子故宅壁中發現的戰國竹簡。《漢書?藝文志》載云:“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它們和西晉初年從汲郡古墓出土的《竹書紀年》、《穆天子傳》,至今對於研究我國古史,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0世紀是我國簡帛空前驚人大發現的時代。早在世紀之初,以尼雅、樓蘭和敦煌等烽燧、古城遺址發現的漢晉簡帛為嚆矢,便與殷墟甲骨、敦煌石窟文獻、故宮大內檔案,被中外學術界譽為研究我國古史新資料的四大發現。

作者簡介

永田英正,1933年生,1957年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部東洋名學專業。1962年,京都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修滿後,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助教、講師、副教授。大學教授。1990年任京都大學文學部教授。1997年退休。現為京都女子大學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文學博士。
譯者簡介
張學鋒,1962年生。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8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9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攻讀博士後期課程,2001年1月猉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圖書目錄

上冊
簡帛研究叢書序言
中文版序
序文
凡例
序章 中國簡牘研究的現狀與課題
一 簡牘通敘
二 簡牘的出土情況
三 簡牘研究的歷史
四 簡牘研究的課題
第1部 居延漢簡的古文書學研究
第一章 居延漢簡集成——破城子出十的簡牘
緒言
破城子出土的簿籍簡牘
結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