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

《少年閏土》

《少年閏土》,六年級語文課文,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故鄉》通過對中年閏土和少年閏土的對比以及楊二嫂等人的刻畫,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農村的衰敗,農民在封建政權壓迫剝削、愚弄、毒害下痛苦的生活和麻木的精神狀態。該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裡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實地反映了魯迅的思想感情,但這是文學作品,經過虛構、想像,所以不能說“我”就是魯迅。

基本信息

課文簡說

本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課文先描繪了“我”記憶中的閏土看瓜刺猹,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後寫“我”和閏土的分別和友誼。課文一開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閏土看瓜刺猹的場面。讀了這段文字,少年閏土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腦海里。從課文中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筆下的閏土與“我”是很不一樣的。例如,閏土生活在“海邊農村”,而“我”生活在“高牆大院”;閏土是一個“忙月”的兒子,“我”是一個“少爺”;閏土見多識廣,而“我”卻孤陋寡聞。環境不同、階層不同、生活不同,沒有讓“我”感到快樂,反而引起“我”對自己所處的地位和環境的不滿,這些都流露出“我”對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的嚮往。教學本課的重點一是抓住對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二是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我”的思想感情的變化;三是初識魯迅,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主要內容

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課文先描繪了“我”記憶中的閏土看瓜刺猹,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後寫“我”和閏土的分別和友誼。課文一開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閏土看瓜刺猹的場面。讀了這段文字,少年閏土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腦海里。從課文中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筆下的閏土與“我”是很不一樣的。例如,閏土生活在“海邊農村”,而“我”生活在“高牆大院”;閏土是一個“忙月”的兒子,“我”是一個“少爺”;閏土見多識廣,而“我”卻孤陋寡聞。環境不同、階層不同、生活不同,沒有讓“我”感到快樂,反而引起“我”對自己所處的地位和環境的不滿,這些都流露出“我”對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的嚮往。教學本課的重點一是抓住對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二是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我”的思想感情的變化;三是初識魯迅,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從此成為世人最崇敬的筆名。魯迅是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1918年首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包括《阿Q正傳》、《孔乙己》、《故鄉》、《社戲》、《白光》、《阿長與山海經》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傷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編》(1936年),包括《補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詩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過客》等24篇作品。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且亭雜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三閒集》、《而已集》等。

……

魯迅與章士釗的互辯

有關魯迅訴章士釗的公案,學界已多有論述,但筆者在拜讀了相關研究文章之後卻感到或許是局限於當時的歷史環境,前人的論述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全或帶有偏見之處。鑒於前人對魯迅訴章士釗案的經過已多有論述,此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主要考辨魯迅訴章士釗的訴狀與互辯,章士釗的答辯軟弱無力且漏洞百出,魯迅抓住其破綻無情駁斥,他在《互辯書》中尖銳指出:

1.章士釗妄指樹人(魯迅自稱)“勾結該校教員、搗亂分子、少數不良學生”,卻“全不明言勾結何等搗亂分子乃何等不良學生”又“主張何事”,這純屬“信口虛捏”,“全無事實證據”!

……

2.魯迅與章士釗互辯後,平政院依法進行了裁決。《裁決書》中指出:章士釗未能提供魯迅反抗教育部的具體事實;假使魯迅反抗教育部的事被證實,章士釗也應依法起訴,而不應無視法律程式先行呈請免職——因此,章士釗擅自免魯迅職屬於違法,應予取消。……(節選自《套用寫作》雜誌1994年第4期《讀魯迅的互辯書》)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毛澤東譽為“民族魂”。

人物原型

閏土這個藝術形象,是以現實生活中的章閏水為原型的。章閏水是貧苦農民,家住離紹興城60里的杜浦村,靠近曹娥江邊。章閏水的父親章福慶租種地主幾畝土地,還是個手藝精巧的竹匠,農閒時就上城來做竹活,也來魯迅家幹活,魯迅親切地叫他“慶叔”。1893年春節期間,章閏水由他父親帶到魯迅家,魯迅和他哥弟相稱。1900年魯迅在南京求學放寒假歸來,還曾帶他到大街和風景區遊玩。章閏水一生貧困。1934年大旱,他在飢餓和愁苦中死去。他的孫子章貴,被安排在魯迅紀念館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