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

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的少年短篇小說集。如果你渴望有純正口味的文學閱讀,短篇是最好的引導和進入,比如這本書里的一篇《天上的居民》,陽光、雲朵、蜜蜂……在一個小女孩異常開放靈敏的生命感知中,仿佛突然湧入的大量音符。情節在克萊齊奧的寫作里縮減為最簡單的伴奏。閱讀這些純淨的短篇,你會感受到小說的魅力巨大,它可以把思想、敘事和夢合為一支音樂。

基本資料

作者: 勒.克萊齊奧(法)
譯者: 金龍格
出版社: 灕江出版社
出版年: 1992

內容簡介

《少年心事》(Mondo Et Autres Histoires by Le Clezio )是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的少年小說集。全書選有17篇短篇小說,前五部《夢多》、《露拉比》、《神仙居住的高山》、《旋轉水車》、《從未見過大海的人》講述少年的心靈之旅,純美的猶如童話,後面的一些則表現了天性自由與美麗的心靈在現實世界中的渴望與孤獨。全書描寫細緻入微,優雅如畫,美的讓人不願一次盡讀。書中的少年主人公們大多天性淡泊,瀟灑超脫,用全身心的敏感來體味自然,用第三者的眼光去打量世界,中文譯本的序言稱他們為:“盧梭風致的精靈。”
《少年心事》不像傳統小說那樣依靠故事的演進推動劇情的發展,更多的是在用一種心靈思緒的流動來牽領全篇。小說第一篇的主人公夢多就讓我們結識到一個四海為家、隨遇而安的精靈孩童。沒有人知道夢多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只知道他到過很多國家,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優雅與自信:“他的臉蛋渾圓而恬靜,微斜的眼睛美麗而黝黑”。夢多在集市上打份小工維持生活,他最喜愛做的是在海邊沉思遐想或在山嶺踽踽獨行。夢多喜歡與老人交談,聽他們述說人生的傳奇而自己卻並不刻意追求什麼,夢多安於寄居在一個婦人的花園,但當感到自由將被限制時,又不加眷戀的不告而別。夢多給人的感覺是一個獨立的遊蕩於世俗之外的漫遊者形象,但時常,他卻會俏皮的問一聲大人:“你想不想收養我?”,仿佛又在特別提醒世界關注到自己的存在。對於夢多這個小小的精靈,哪裡有自由哪裡才自然會是他的家,而夢多提給世界的問題,像一道意味悠長的寓言,啟發我們這些與他邂逅的讀者,在不得不被社會收養的世界,應該如何關照自身的存在?
和夢多一樣,《少年心事》中其他的主人公也多是漫遊者和追尋自由者的形象。小女孩露拉比決定再也不去沉悶孤寂的學校,她沿著海岸線的岩石群向海岬更遠處攀爬,然後點起篝火,燒掉不再保存的信箋;日翁經過長時間的心理準備,一路摸爬滾打,歷經艱險,終於登上“神仙居住的高山”;天還未亮就得起床勞作的窮苦孩子尤巴,在旋轉水車下仰望天空,“看見許多透明的球體和宇宙中光的齒輪”;從未見過大海的丹尼爾理所當然般的離開學校,獨自一人前往遼闊無邊的海洋。這些孩子的行為都不是刻意的冒險與祈求,他們只是聽憑自然、健康的本能,釋放與生俱來的天性,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踏上了追求自由的道路。作者對他們這種自由天性充滿讚許與同情,用如詩如畫般的語言描述他們對藍天大海、自由天空不可抑止的嚮往與歸宿。閱讀這些散文詩般精美的短篇,我們讀者也當拿出自己最純淨的心靈,才能一一捕捉字裡行間所散發出的璀璨晶瑩與恬淡。
在書後所附的作者簡介里,譯者說明中文版《少年心事》選譯自《夢多及其他》和《巡邏及其他雜聞》。後面幾部作品裡,貧窮、遺棄、偷渡、盜竊,冷漠又無聲的傷害著少年,少年的許多嚮往和努力往往在現實中變得徒勞無功。這些現實的殘酷與夢多似的精神遐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能使得讀者往往不願意去評說後半部分選文的壓抑。不過對於一個優秀的作者來說,他當然既要對世界充滿希望與同情,也不會去迴避最黑暗的現實,就如瑞典文學院給勒•克萊齊奧的獲獎辭“他的寫作開拓了新的文學領域,充滿了詩意的歷險和對感觀狂熱的探索,他探尋了潛伏在主流文明中及超越主流文明之上的人性”。

作者簡介

作者勒·克萊齊奧(Le Clezio,1940-)是20世紀後半期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訴訟筆錄》、《尋金者》、《羅德里格島遊記》。他的早期作品,諸如《訴訟筆錄》、《可愛的土地》等,多尋找一種空靈與寂靜,人物時常在形式、色彩與物質的海洋中搖擺不定,人和物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而他的後期作品,諸如《尋金者》、《羅德里格島遊記》等,則更關注心理空間,向著自然與人這兩個“宇宙”同時進行巨觀與微觀的探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