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畸人》

《小鎮畸人》

《小鎮畸人》改編自美國作家斯坦貝克的短篇小說《約翰熊的耳朵》。經過作者的一番演繹,呈現出了一個頗為荒誕的故事:身為民俗學家的“我”,來到一個名為“九陽鎮”的西南鄉村採風,邂逅鎮中行徑詭異的更夫——車阿倉,阿倉在鎮中特產美酒——“玉鉤藤”的作用下,不經意間向我這個外鄉人透露了九陽鎮不可告人的醜聞。然而這一切卻被鎮中權勢暗中察覺。“我”莫名其妙地被捲入了是非難辨的漩渦,表面祥和平靜的九陽鎮裡暗涌著怎樣的秘密,對自身命運渾然不覺的阿倉又將遭遇怎樣的厄運?“我”不禁為之擔憂起來。

基本信息

簡介

《小鎮畸人》《小鎮畸人》
該劇由人藝年輕導演徐昂執導、郭啟宏編劇,一開始郭啟宏曾給該劇取名《話份》,但是每當有人問導演劇名的時候,都被再問“什麼份?”這使得導演認為這個名字在讀解上是有困難的。在即將公演的時候,編劇和導演還是沒有就劇名達成一個統一的意見,於是北京人藝張和平院長出了一個主意——把起名的權力交給觀眾。

劇名

《小鎮畸人》《小鎮畸人》
該劇在演出一周后,收到很多觀眾起的名字,比如:“玉鉤藤”、“九陽鎮”、“九陽那些事兒”、“九陽鎮的他們”、“當下”、“不能說的秘密”、“wow哇,嗚!”等,甚至有人重提《話份》,觀眾看過之後在前台都是沉吟良久才提筆寫下,儘可能找到既貼切又不劇透的題目。最後編劇郭啟宏在眾多的名字中看到一個《小鎮畸人》覺得很好,經過和導演協商就選定這個新的名字。

劇情

演出劇照演出劇照

《小鎮畸人》是帶有實驗探索味道的荒誕戲劇,編劇郭啟宏根據美國作家約翰·斯坦貝克的短篇小說《約翰熊的耳朵》進行了本土化的改編,該劇講述了一個頗為荒誕的故事:身為民俗學家的“我”,來到一個名為“九陽鎮”的西南鄉村採風,邂逅鎮中更夫車阿倉,阿倉在鎮中特產美酒“玉鉤藤”的作用下,不經意間向“我”這個外鄉人透露了九陽鎮不可告人的醜聞。然而這一切卻被鎮中權勢暗中察覺。“我”莫名其妙地被捲入了是非難辨的漩渦。該劇將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上演到12月17日。

評價

《小鎮畸人》 《小鎮畸人》

這部起初無名的小戲是北京人藝在小劇場領域的的又一次新嘗試。“荒謬戲劇”這個概念大多數人還是第一次聽說,無論是故事本身的荒誕滑稽意味還是運用“錯誤性演繹”帶來的顛覆性效果,都讓觀眾在插科打諢中見識了北京人藝獨有的幽默。與現實主義傳統不同,這次的《小鎮畸人》大走“反現實”路線,演員表演,舞美、服裝設計都帶有中國傳統戲曲的寫意色彩,又不乏西方戲劇的荒誕形式。

談到這部戲對傳統的顛覆,導演徐昂有著自己的看法“北京人藝老一批的藝術家在舞台上塑造了非常成功的‘北京人’的形象,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北京人’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群年輕人在排戲的時候要重新定義北京人,甚至是中國人。”“既然概念本身是在變的,原來的處理方法就不一定能被今人所完全理解,只有了解當下人們的心理結構,並通過這些年輕人演繹出來,才能完成屬於當下的創作。”

陣容

原著:斯坦貝殼(JohnErnstSteinbeck)

北京出境游景點編劇:郭啟宏

導演:徐昂

舞美設計:李果

演員:班贊、苗馳、閆銳、李珀、劉鑫、連旭東、李勁峰、張瀚生、王寧

人藝無名劇獲名《小鎮畸人》 門票入駐博物館

2010年11月20日起北京人藝實驗劇場首次上演了一部“無名”話劇,並誠邀請觀眾來為這部新戲命名。凡是看過戲的每位觀眾都享有了以往編劇導演才有的“命名權”。據統計,每場演出後征名表格回收率達都五成以上。如今首演未過10場,觀眾熱情的參與就讓這部戲結束了無名時代,正式有了“名號”:經過主創的討論和編劇與導演的最終認定,《小鎮畸人》在近百個應徵的劇名當中脫穎而出,而提出這一命名的熱心觀眾也獲贈在明年北京人藝演出的劇目中任選三個免費觀看的權利。首演過半,已經觀看過演出的觀眾們在對劇情評頭論足之餘,也別忘了將手中票根兒留好,來個“絕版收藏”。因為接下來的幾場演出,不僅原來票面上劇目名稱的空缺將被“《小鎮畸人》”填補,所有劇目宣傳品也都將“改頭換面”全新亮相。而作為首次嘗試“無名劇”的紀念,該戲最後一張“無名”票將於徵名活動結束當晚被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收藏,成為北京人藝小劇場話劇又一次新嘗試的見證。

前面幾場演出每場超九成的上座率無疑給主創們吃了一個“定心丸”,對於接下來的演出,導演徐昂又充滿了新的期待,他表示,征名活動雖然告一段落但觀眾仍可參與到劇中,“因為戲劇有一個特性就是遊戲性,大家參與其中,能從中體會到遊戲的樂趣。”

這部輕鬆幽默、風格鮮明的小戲,首次將命名的話語權讓渡給觀眾,並不只是因為主創對劇目名稱難以定奪,用導演徐昂的話說,請觀眾起名的初衷,是因為“我們想聽到來自各方的評價,讓觀眾起名字,其實就是讓觀眾來做出評價。”至於為何《小鎮畸人》能迅速得到主創的一致認可,不僅因其通俗易懂,太陽城娛樂網又富有幽默感更重要的是其“對於作品進行了完整的闡釋,更符合編劇的初衷。”同時,該劇名單從字面上看毫無“劇透”功能,這對還看過戲的觀眾來說又形成了新的懸念,與最初劇組所營造的神秘感可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延伸閱讀

《小鎮畸人》——北京人藝新的界碑!

21世紀第一個10年臨近尾聲之際,寒冷季候中的北京戲劇舞台紛繁熱鬧。此刻,一台奇特而無名的小劇場戲劇《小鎮畸人》出現在首都劇場,為很多觀眾帶來了一陣意料之外的驚喜與歡悅。這台小戲是北京人藝的新創劇目,取材自美國作家斯坦倍克的小說《約翰熊的耳朵》。首輪演出的同時向觀眾徵選劇名,再度上演時由觀眾奉獻智慧而得名《小鎮畸人》。

《小鎮畸人》具有濃郁的寓言意味和象徵色彩。作者虛擬了一個貌似中國西南鄉村的詭異之地“九陽鎮”,這個載著被后羿射落的九個日頭的九陽鎮偏偏盛陰寡陽,每個人家都姓車,人人一種面具臉譜,個個狀似木偶,只喝著一種“玉鉤藤”酒,全然不會發出一句自己的聲音……民俗學家“我”來到“九陽鎮”採風,邂逅了奇人更夫兼酒鬼車阿倉,更窺到了“九陽鎮”的驚天秘密……

這是一次值得喝彩的人藝新老兩代戲劇家歷史性的擁抱與握手——著名編劇郭啟宏與新生代北京人藝導演徐昂,兩個看似相距最遠的端點會聚碰撞,他們藉此良機攜手共進,郭啟宏先生沉厚的文人情懷、道義擔當與徐昂後生的新銳先鋒、活潑靈動竟然奇巧地循環相生、互輔其成。首先應當向郭啟宏先生致敬。他以這部作品重新喚醒了中國話劇與生俱來的載道傳統,使思想鋒芒與批判激情再度成為話劇行業不可或缺的標誌。也應當向徐昂等後生一輩的崛起表示祝賀,他們令老樹綻發了新枝。徐昂京城“雅痞”派頭中溢出的那些華美與從容;主演班贊亦正亦邪、亦土亦洋的獨特表演氣質以及眾多年輕演員們初試身手的新銳之氣,都與北京人藝的傳統血脈發生了自然而微妙的交匯融合——當此之際,北京人藝在通往現代性的道路上終於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無論先輩還是後生,都不是孤立的個體,他們其實仍站立在北京人藝深厚的歷史土壤與集團軍的創造合力之上。因此,產自這裡的實驗風格的現代戲劇依然深刻著“人藝製造”的烙印,顯示著其獨特的雍容大氣、醇厚優雅的美學風範。這種美學風範使這部具有鮮明批判現實精神的作品並不偏狹、孤刻,卻是圓融、諧謔,同時又使得這部具有實驗色彩的探索劇目遠離了概念、枯澀,而顯得感性、幽默。尤其難得的是,當北京人藝的京味兒語言傳統早已遇逢社會生活巨變帶來的危機之時,這部戲中京味兒語言的運用卻絲毫不讓人感到彆扭牽強,或許正是由於劇中抽象而虛擬的地域時空設定造就了語言的象徵性。當再賦新辭的京腔京韻從班贊等人物口中說出時,聽上去竟都恰切入耳且饒具意味。可以說,這是一部在人藝歷史上難得地將繼承與實驗、傳統與先鋒、現實與荒誕、京味兒與洋范兒、寫真與寫意……雜糅捏合得熨帖勻和、流暢自然的劇目,但願它不只是一次機緣偶合的靈光乍現,而為更加遠大的現代藝術實踐提供重要的啟示。

作為一部新近推出的內涵豐饒的作品,《小鎮畸人》當然還有不少進行整體節奏調整和精雕細琢的完善空間。此戲的創意在郭啟宏心中歷經10年之久的萌動與構想,因此其題旨與鋪排,相對於這個1小時10分鐘的戲劇來說幾近豪華,而落入具體現實情境的故事與細節無論如何與之相形都會顯出落差。如果劇情設定與全篇象徵化、寓言化的基調更為相諧,更加真假虛實交錯難辨,是否會帶來更為混沌而宏闊的氣象,更能對人類的恆久困境產生寬泛的警示意義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