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本草使用手冊》

《實用本草使用手冊》

《實用本草使用手冊》根據植物類藥物的性能及其實用功效進行了合理的分類。本書在編撰中將知識性與實用性完美結合,內容深入淺出,語言通俗易懂,適合於人們日常生活保健閱讀使用。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本草,中藥的代用名詞,包括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藥物。湯爾群的《實用本草使用手冊》選取的都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實用性強的本草,如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和熟知的五穀雜糧、瓜果蔬菜和一些常見藥材等,並且每種本草都詳細地介紹其別名、來源、性狀、性昧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食療套用、食用宜忌等方面的知識。

作者簡介

湯爾群,醫學博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中醫典籍與臨床研究。參與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目錄

第一章本草的性能
炮製與食療原則
一本草的性能
性味歸經升降浮沉
毒性
二本草的炮製
三本草的食療原則
第二章實用補益本草類
第三章實用瀉下本草類
第四章實用清熱本草類
第五章實用芳香化濕本草類
第六章實用利水滲濕本草類
第七章實用祛風濕本草類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一 本草的性能
性味
中藥藥性,除寒、熱、溫、涼四種藥性之外,還有一部分性質平和,稱之為平性的藥物。但由於平性藥物的作用沒有寒涼藥或溫熱藥來得顯著,所以實際上雖有寒、熱、溫、涼、平五種藥性,而在習慣上仍叫做四氣,又稱四性。平性的藥物,因為它作用緩和,一般說來,不論是寒性的或熱性的病症,都可配合套用。
味,就是藥物的滋味。五味,即辛、甘、酸、苦、鹹。
辛,就是辛辣(如生薑)或辛涼(如薄荷、冰片)的滋味,能發散、能行氣。一般發汗的藥物和行氣的藥物,大都有辛味。
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緩和、滋補等作用。一般能調和藥性的藥物及滋補性的藥物,大都有甘味。
酸,有收斂作用。一般能夠止汗、止瀉等的藥物,大都帶有酸味。
苦,有瀉火通泄等作用。一部分清熱藥和瀉下藥,多有苦味。
鹹,有瀉下、軟堅(能消散軟化堅硬的結塊)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結塊的藥物和一部分瀉下通便的藥物多帶有鹹味。
此外,還有一種淡味。所謂淡味,就是淡而無味。因為淡味的藥物沒有顯著的滋味,所以實際上雖有辛、甘、酸、苦、鹹、淡六味,但習慣上仍叫做五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