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深處的青春》

《密林深處的青春》原名《魂系綠海》,全書近36萬字,初成於1981年,1993年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來自北京、上海、重慶的支邊青年、轉業軍人以及五六十年代的昆明知青,在西雙版納開荒、植膠,建設祖國第二橡膠基地的艱辛生活。

基本信息

本書介紹

1

老林子翻起紅浪,捨命救火者竟是兩個“縱火犯”——當年的紅衛兵闖將;蚊帳頂落下長蛇,嚇得逃出茅棚的資本家小姐在原始森林中歷盡奇險:小小銀針使癱瘓多年的“保爾”重新站起,卻又釀出一場纏綿苦澀的三角戀……
“三彎”、“四霸”,瘟疫、地震搶婚、寒害,“和尚”、“尼姑”、“黑包工”,潑水節、雲南“十九怪”;孔雀鄉的傳說,蘆花島的奇遇,“印第安人”的發現:“孔天子”的罪過,洋記者的疑問,女明星的憤怒;溝谷里的私生子,阿佤山牛郎,柜子里的哭聲。靈與肉的矛盾衝突,運動中的投機鑽營,家族間的明爭暗鬥,黑牢里的拼搏、反思……
這一幕幕有聲有色的悲喜劇,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西雙版納。它是我國一代熱血青年的心路歷程,是第二橡膠基地的創建之歌,既是雲南支邊運動的形象記錄,又是“文革”社會生活的濃縮反映。情節生動曲折,故事撼人心魄,富有史詩氣概和悲壯色彩。

作者介紹

楊恩芳,女,1954年6月生於重慶。1971年3月至1979年6月支邊到西雙版納,先後任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熱帶作物研究所八連副排長、副指導員,研究所青年幹事、政治處副主任、黨委常委,兼共青團西雙版納州委副書記。 1979年6月回重慶,歷任沙坪壩區教委幹部,重慶二中黨支部書記,中共沙坪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重慶日報社黨組副書記、副社長、總經理,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婦女聯合會主席、黨組書記,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樞紐部副主任(掛職),重慶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現任重慶市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 先後在清華大學中央黨校培訓。於重慶師範大學中文專業本科畢業,原西南師範大學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生課程班結業。 現為國家一級作家、編審,2001年獲國務院專家津貼。 另出版有55萬字的文學人物故事《女性人生》,40萬字散文詩集《芳心集》,50萬字論文演講集《思語集》,40萬字紀實文學集《感受磅礴與崇高——三峽工程掛職日記》,詩集《人生百詩》部分已發表。

作者自序

歷史需要回望,回望方知來龍去脈,是非曲直。
人生需要反思,反思方能品評意義,掂量價值。
十年知青運動與“文化大革命”伴生同止,它以其極端的悖論,磨礪出這個民族改革舊體制的強大內趨力,也造就這個民族經濟復甦、文化復興的強大創造力。
十年知青運動與共和國新生代風雨同行,它以瘋狂、偏執、虛幻、陰暗的砂輪打磨這代人,卻循著物極必反的定律,將執著人生理想、擔當社會道義、承受大苦大難、追求真善正義的陽光人性,鑄進了這代人的靈魂。使他們成為創造新時代的主力。
沉思中,忽見窗外透亮的天光漸漸黯然,舉頭仰望,太陽竟變成了金色玉環!萬眾歡呼!這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觀!宇宙中最光輝的日月相遇,卻讓地球陷入一片黑暗!然而,5分鐘後,日月按各自的軌道相背而行,金環路出河湟的一點、一團、一片,迅速放大放亮。繼而太陽以更明麗的光輝掩去了黑月的陰影,地球重又光彩紛呈,世界重又生機躍動!
太陽的光明是遮不住的,宇宙如此,歷史如此,人間更是如此!“文化大革命”的陰影終遮不住中華文明的光輝!
然而,輝煌盛景也不是永恆的!多少代人所求,唯我們與之相遇,這是我們今生的幸運!
知情運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唯我們經歷了,這或許是我們的另一種幸運!
近40年前,16歲的我揮著“紅寶書”,呼著口號,迎著晨風,迎著陽光,跨山過水到邊疆……
30年前,擱置了那些支撐精神世界的“紅寶書”,捨去了被青春熱汗浸損得補丁重重的灰藍衣裳,拋散了青春少年的理想碎片,我帶著空空的行囊、空空的心,從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回到了重慶……
十年的青春不是空虛雲煙,沉痛的的思索,理不清這段歷史的頭緒,只有忠實地記下腦海里揮之不去的畫面和那些銘心刻骨的人物、故事,留給後人去評說。
原名為《魂系綠海》的這部小說,真實、客觀、多側面地反映了雲南支邊運動的全過程,再現了那段歷史的典型背景和主流群體意識。但它實難承載那段歷史之重!因為它萌動於25歲的我。25歲的情懷,激越卻單純;25歲的我,卻不打算改動那些以真實、坦誠、淳樸文字描繪的,密林深處的青春,正如青春一去永不復返,那也是一段無法改寫的歷史!
彈指一揮間,知青運動已去40年!知青們與共和國同步進入了六甲。知青運動影響了這一代人,這一代人又深刻地影響了這個時代。知青們已到了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然而我們欣慰注目,偉大的共和國正跨過我們的肩頭闊步前行!
我謹以這本小書紀念知情運動和我們的青春。以與舊友共品往昔,供今人研究歷史,為後人提供鑑戒!
現名《密林深處的青春》,初成於1981年,1990年在電台播講,1993年正式出版。再版之際,我要再次感謝杭州初陽台文學創造園1987年邀我在西子湖畔靜心改稿。感謝重慶人民廣播電台艾虹、張民、徐健,重慶沙坪壩區文化站站長雷宗榮等同仁的支持!感謝西南大學宋乃慶常務副校長,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周安平社長、李遠毅總編的幫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