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盧布廖夫》

《安德烈·盧布廖夫》

《安德烈·盧布廖夫》是由安德列.塔爾可夫斯基導演,尼古拉·格林柯、阿索洛米欣主演的戰爭片。全片如同一幅歷史的壁畫一樣呈現出盧布耶夫漂泊浪蕩的一生,並用史詩般的氣勢刻畫出他與冷酷無情的時代進行抗爭。本片於1969年2月發行。

基本信息

片名:
  • 安德烈·盧布廖夫
  • 安德烈·魯勃廖夫
  • Andrei Rublyov
  • Andrei Rublev
  •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 主演:
  • 尼古拉·格林柯 Nikolai Grinko
  • Ivan Lapikov
  • 阿索洛米欣 Anatoli Solonitsyn
  • 片長: 205 分鐘
    類型: 劇情 戰爭
    地區: 前蘇聯
    導演: 安德列.塔爾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年份: 1969年2月
    語言: 俄語 義大利語
    級別: Argentina:13 Finland:K-16 Sweden:15 West Germany:12
    《安德烈·盧布廖夫》《安德烈》
    電影海報
    影片簡介:

    安德烈·魯勃廖夫所處的不僅是一個諸侯王公之間的相互殘殺的年代,同時也是一個飽受韃靼人劫掠蹂躪和其他不幸災難的悲慘時代。
    15世紀初,韃靼人的鐵蹄踐踏著大公割據的俄羅斯大地,黎民百姓在大公的暴政下水深火熱,聖像畫家安德烈·魯勃廖夫就生活在這樣的年代。在大公的邀請下,魯勃廖夫前往莫斯科為教堂作畫。但在創作的過程中,魯勃廖夫卻對聖像內容產生了巨大的質疑,這種矛盾的心態使他聯想到現今俄羅斯民眾經受的磨難與自己為貴族服務的事實,最終,他毅然離開教堂回到了原先的修道院。

    不久,魯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進行聖像創作,但這次他卻親臨了所有俄羅斯人的苦難。大公的弟弟勾結韃靼人篡位謀反,弗拉基米爾城的居民被無辜殘殺,教堂在戰火中摧毀,畫家的眼中全是地獄的景象……魯勃廖夫再次陷入藝術與現實反差的困境,他又回到安德洛尼科夫修道院,將自己完全封閉,拒絕繼續作畫。

    經過多年的反抗征戰,韃靼人的軍隊終於被趕出俄羅斯的大地。1423年,大公第三次邀請魯勃廖夫到莫斯科作畫,在一個鑄鐘少年的感染下,魯勃廖夫最終完成了《三位一體》的傳世名作。

    導演介紹

    《安德烈·盧布廖夫》《安德烈·盧布廖夫》
    俄羅斯導演,詩人之子,1954年考入國立莫斯科電影學院,畢業作品是和同學合作拍攝的《小提琴與壓路機》。首部劇情長片《伊凡的童年》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其後每部作品均獲得眾多國際殊榮,很多評論家視《安德烈·盧布耶夫》為他最偉大的傑作。1982年脫離蘇聯,1986年因肺癌逝世於巴黎。塔氏作品以如詩如夢的意境著稱,主題宏大,流連於對生命或宗教的沉思和探索。伯格曼評價“他創造了嶄新的電影語言,把生命像倒影、像夢境一般捕捉下來”。

    影片評價

    《安德烈·盧布廖夫》《安德烈·盧布廖夫》
    本片堪稱與愛森斯坦的歷史史詩相媲美的曠世名著,全片如同一幅歷史的壁畫一樣呈現出盧布耶夫漂泊浪蕩的一生,並用史詩般的氣勢刻畫出他與冷酷無情的時代進行抗爭。在經歷了炮火/鮮血的錘鍊洗禮後,他重新振作並完成了三聖像。影片對中世紀俄羅斯社會對藝術的無情踐踏、對人性的蔑視和壓迫都有細緻的描寫,但敘事性並不強,拍竣後遭到官方禁映,直到1971年解禁,獲得坎城影展的國際影評人獎。

    幕後花絮

    《安德烈·盧布廖夫》《安德烈·盧布廖夫》
    ·1966年冬天,電影完成並且有選擇性地在私人熒幕上放映。第一次官方正式放映,是在1969年的莫斯科,是在1969年五月的坎城電影節放映後不久。國際上的發行開始於1973年。

    ·在拍攝牲口被大火燒的場景時,母馬的身上蓋著石棉,這樣就可以保護它免於被燒傷。但是拍攝過程中,馬兒從樓梯上摔下來的時候,它的頭部被擊中了。工作人員是從一個屠宰場要來的這匹馬,並且在第二天還將仍用於拍攝。於是他們決定在電影裡保留這一段。·Vasili Livanov宣稱是他提出該片的拍攝計畫的,並且自己很想擔任主演。但是Tarkovsky更希望把這個角色給一個不知名的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