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都很好》

《孩子們都很好》

影片講述了一對姐弟想要找到他們的女同雙親的精子捐贈人,而此人一旦進入他們原本的生活,將引發各種在所難免的問題。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孩子們都很好》海報《孩子們都很好》海報

妮可(貝寧飾演)和朱爾斯(摩爾飾演)是一對女同性戀,他們相處了很長的時間,而且她們有能力面對著所有的人生中的高高低低。妮可有一份壓力很大的工作,這種壓力常常使得她忽視了朱爾斯的生活。朱爾斯覺得自己總是受困於母親的角色,於是她決定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花店。可是妮可卻對這種事情毫無手段。

她們的孩子——通過人工捐精獲得的精子得到的孩子,姐姐喬妮正在念書,她是一個優秀的好學生,正要進入大學念書;弟弟萊塞只有15歲,正是反叛的年齡,他大多是時間裡都和自己的玩伴在一起度過。

有一天,萊塞向姐姐建議,他想和那個捐出自己精子的男人見一面,畢竟在生物學上,他才是自己的父親。因為姐姐已經到了18歲,她有權利向家裡提出這個要求。於是他的媽媽們滿足的他的要求——可是見面之後會發生什麼呢?這個平靜而美滿的家庭會因此出現裂縫么?

幕後花絮

《孩子們都很好》劇照《孩子們都很好》劇照

兩個女人結婚了,同時還一起撫養兩個小孩,可是對於孩子們來說,“父親”這個名詞永遠是神秘的。為此當她們的大女兒試圖尋找自己的親身父親時,事情開始變得複雜,特別是這個“父親”還願意和她們見面。就這樣一個男人出現在了兩個母親的生活當中。電影中“父親”不僅得到了女兒的愛,還開始讓母親之一的朱麗(朱麗安-摩爾)開始重新思考愛情的意義。

評價

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而包括朱麗安-摩爾和安妮特-本寧在內演員們的出色表演又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對於一個故事情節人物設定都比較簡單的電影來說能做到這點已經很不容易(算是一種成就)。電影很顯然在試圖踏進同性戀家庭和收養孩子的雷區,並且引起社會的關注。儘管在很多國家關於同性戀結婚都還是非法的,甚至還是個忌諱的話題,但是這部電影基本上還是一個談論了愛情關係如何之艱難的微妙的故事,不管是針對異性戀、雙性戀還是同性戀。

獲獎

影片獲2010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同志影片泰迪熊獎

柏林影展(Berlin FilmFestival)今天頒發泰迪熊獎,好萊塢女星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與安娜特班寧(Annette Bening)共同主演的美國喜劇片“孩子們都很好”(The KidsAre All Right,暫譯)抱走最佳同志影片。
泰迪熊獎搶在金熊獎(Golden Bear prize)最佳影片揭曉前頒發,評審團把獎頒給“孩子們都很好”。評審團由8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志影展策展人組成。
評審團在聲明中表示:“泰迪熊最佳影片的得獎電影是莉莎蔻洛丹柯(Lisa Cholodenko)執導的'孩子們都很好'。該片以細膩而幽默的手法呈現當代同志雙親議題,以及性向、關係與家庭親密關係的複雜性。” 茱莉安摩爾與安娜特班寧在片中飾演結縭20年的神仙眷侶。然而孩子們的生父現身,卻讓她們的感情產生變化。

2011年7月17日,為期11天的第29屆洛杉磯同性戀電影節落幕,榮獲最佳影片以及最佳劇本兩項大獎。

導演

雖然導演麗莎•查羅登科並不以喜劇作品聞名,但本片拍出的獨特逗趣效果,還是令筆者頗為驚訝。她之前兩部作品《月桂谷》《高潮藝術》都是探討現代人情慾生活劇情片,格調陰鬱灰暗。《孩》同樣對這些主題有所涉獵,但所採取的手法卻大相逕庭,這都要歸功於查羅登科作為一個電影人的出色功底,使得她能在轉入喜劇題材時如此駕輕就熟。

賣點

《孩子們都很好》主演《孩子們都很好》主演

卡司是本片賣點之一,角色均為一時之選。安娜特•貝寧和朱利安•莫爾塑造的同志戀人角色十分出色,雖然兩人都沒有出名的喜劇作品,但在本片中不約而同的表現出對喜劇的天然把握能力。摩爾飾演兩人中不那么正常的一方,而貝寧則是規矩生活的維繫者。2010年的聖丹斯對貝寧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她在另一部展映片《母與子》中的同樣有精彩表現。反覆觀看兩部影片,你會驚訝於她在不同角色之間的轉換如此不留痕跡,從令人壓抑的悲劇到輕喜劇都能輕鬆駕馭,她若能得到更多演技派角色,星途必將無量。摩爾一向出現在主題較為沉重的電影如《單身男人》,這次她出演一個如此有趣的角色,格外令人賞心悅目。
相比於貝寧和摩爾,馬克•魯弗洛也是個毫不遜色的搶戲高手。倘若是個缺乏同情心的生手執導,說不定會把他拍成一個純粹的障礙分子,破壞兩位主角純潔的同志關係。然而在本片中,雖然他確實威脅到了二人的關係,但這個角色仍是百分之百的不討人厭。從他身上,你可以了解到為什麼孩子們會喜歡有機食品大豐收,會為叛逆的摩托黨著迷,為什麼和他們的“母親們”(他們就是這么稱呼摩爾和貝寧的)有這么大的代溝。筆者唯一不滿的是,魯弗洛的戲份有些交代的不清不楚,本希望他能在結尾有個完整的落幕,但導演卻安排這個角色在最後十分鐘漸漸淡出了劇情,或許,筆者看的版本有刪節吧。

幕後製作

劇本
一部以細膩情感動人,以生活細節見長的影片,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是劇本,第二是演員們的表演。而對於編寫劇本的劇作家而言,靜心打造一個劇本是重中之重、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要從生活中攫取素材,融入劇本是一件費時費力而且非常細緻和微小的活。況且,這部影片的題材還是涉及女同性戀群體、捐精者和試管嬰兒等敏感話題的,所以這樣的劇本更難以把握。
影片的編劇有兩個人,一個是劇作家斯圖爾特·布朗伯格,另一個則是本片的編劇兼導演麗莎·查羅登科。我們花了幾個月時間去討論劇情,去修改人物,才寫出了第一稿劇本。接著就是細化人物、台詞、細節,每一個鏡頭、每一個人物都經過了充分的討論。這些東西至少被改寫了10次才最後成型,影片的劇本前前後後就創作了4年時間。
出色主演
有了這么宏大的主題和這么精密的劇本,接下來要找到合適的演員將它表演出來。兩個女同性戀、一個捐精者、兩個孩子--這些並不是簡單的角色。劇組為保羅找來了演員馬克·魯弗洛。為了這個角色,保羅潛心學習了很多“骨肉相認”的案例。查羅登科說:“魯弗洛的到來為保羅這個角色帶來了深度和豐富度。他的表演既不誇張也不做作,他的確表現出了一種鄰家男人的感覺。
影片的標題TheKidsAreAllRight來自於誰人樂隊(TheWho)的著名歌曲:TheKidsAreAlright。兩者僅僅在拼寫方面有些差異,因為在標準的英文中,沒有alright這個字。

製作發行

·影片參加了2010年的聖丹斯電影節。
影片的發行著作權以48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