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柄淏:成為核心人才的十項條件》

《孔柄淏:成為核心人才的十項條件》

相信讀完《孔柄淏:成為核心人才的十項條件》,你會立馬擁有成為公司核心人才的資格!“人才”是永恆不變的話題。企業費盡心機招攬人才,員工用盡渾身解數企圖成為人才。但這個眾人擠破腦袋來爭搶的“人才”桂冠,究竟會由誰獲得?是百度李彥宏垂涎的“具有觀察能力的人”?是聯想柳傳志渴求的“能審時度勢的人”?還是三星李秉哲看重的“最難得”的人?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韓國、日本、中國台灣讀者奉為聖經的經典之作
韓國最權威的職場自在開發專家鼎力之作
現在不出色沒關係,讓未來也平庸則是你的問題

內容簡介

在企業競爭模式下,上至高管,下至職員,必須尋找到維護自己在公司地位的力量源泉。若想避免被公司邊緣化,出色的業務知識和純熟的職場技巧必不可缺,這要求我們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升。
孔柄淏先生數十年堅持不懈地探索“自我發展”及其具體實施方法,總結出未來人才必備的十項能力,已經成功地幫助無數韓國職場人士實現自我提升。

作者簡介

孔柄淏,生於韓國慶尚南道統領市,畢業於高麗大學經濟學系,為美國萊斯大學經濟學博士、日本名古屋大學客座研究員、韓國經濟研究院委員、自由企業中心與研究院院長。曾擔任過韓國情報中心的代表理事長、教保生命(株)的社外理事長、入口網站INTIZEN的董事長、CORE信息系統公司董事長。
孔柄淏以縝密的分析和明快的論理判斷經濟趨勢,並熱衷於傳達人生成功策略。每年開展講座和研討會300餘次,參與電台節目相當頻繁,並特別為中小學生和社會人士開設“孔柄淏私人學院”,課程內容非常受歡迎。
目前有著作70餘本,其中《孔柄淏:自我經營》《孔柄溟:創造經營》《孔柄淏:變化經營》《孔柄溟:內功》《幸福的奢侈》等系列圖書久居暢銷書榜,受到讀者的信任與追捧。

媒體評論

是不是人才,關鍵是看一個員工做什麼,怎么做,成績如何。
——馬雲阿里巴巴執行長
觀察能力是未來人才需要的能力。
李彥宏百度公司董事長
人才是最難得的一種資源。
——李秉哲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
我常常認為一名出色的人才能夠頂兩名平庸的員工,但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
——史蒂夫·賈伯斯美國蘋果電腦公司創始人
我用人的標準是忠誠於企業,道德水平高,能團結員工。做好工作。
——宗慶後哇哈哈集團董事長
聯想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但主要是三種人才:能獨立做好一攤事的人;能帶領一班人做好事情的人;能審時度勢。具備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能制定戰略的人。
——柳傳志聯想集團董事長

目錄

序未來人才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第一章和49.8歲提前退休說再見,替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01一輩子要求自我開發的上班族
02從調查結果看上班族為自我開發所做的各種努力
03掌握自我開發核心的成功人士
04製造人生轉折點的自我開發
查爾斯
第二章充分了解自己職業的人,未來之路是明亮的
01在自我職業中尋找未來的核心
02掌握職業的本質,就能打開成功大門
03職業群的不同,成功條件也有所差異
羅伯特
第三章打造未來人才的10項核心能力
01擁有獨特解決問題的能力
02改變思考方式,加強有創意的想像能力
03速度的時代!關鍵在於抓住機會的能力
04透過反覆訓練,養成學習的能力
05用肯定的思考,學會賦予動機的能力
06挑戰來臨時,強化自我創新能力
07時時關心新信息,具備危機管理能力
08透過人際網路,培養待人處世的能力
09在什麼都能賣的時代,培養銷售能力
10在英語為國際化語言的世界,應具備靈活運用外語的能力
丹尼爾
第四章成功開發自我的五點建議
01經常在大腦里描繪成長的軌跡
02把年輕的精力集中投資在某個地方
03把當下的問題和未來目標做聯結
04失敗為成功之母
05切記:成功不難也不複雜

精彩書摘

01一輩子要求,自我開發的上班族
現今工作職場上,已沒有所謂的“鐵飯碗“,未來的時代充滿高度的不確定性,是一個需要擴大延展自我領域的時代。另一方面,退休之後的時間,也會長得超乎你的想像。在這種情況下,埋首在工作堆中的芸芸眾生,特別是隸屬於公司內部的上班族,都會變得非常苦悶,他們苦惱著要如何應對未來。
未來該怎么應對?方式因人而異,而且得視你從事的工作性質而定。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他們共同的苦惱是:該怎么做?這一點相信你我都深有同感。
這種情況在未來會越來越明顯。如果你是在有保障的公家單位退休,我不確定情況是不是比較好,但是對於私人公司來說,只能用“嚴酷”這類程度的形容詞,去形容退休後的生活。
我的大學同學中,有些人在約40歲的年紀被公司辭退,為了安慰、激勵他們重新出發,因此我邀集了三五好友一起共享晚餐。
還有一些好友,則是在40或45歲左右被公司辭退,對他們來說,離開職場後的下一步該怎么辦,個個都顯得毫無頭緒。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不禁會想,公司對於一個人來說究竟具有什麼意義?我的朋友和大學同學,從大學生畢業踏入職場至今,大概都有20年以上的資歷,有些朋友甚至超過30年。誰都沒想到會遇到這種突發的狀況,更別說是準備了。只能被動地以“不知所措”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切。
公司就如同一輛出發的巴士一樣,最終將會駛向某個目的地。在抵達目的地之前,沿途會停靠好幾個站,中途有人會上車,也有人會下車。還留在巴士上的人終究會下車。公司這台巴士,會開往稱為“公司生存和成長”的目的地。在駛向明確目的地的旅程中,一開始,原本是公司內適合的人才,隨著歲月流逝、外部環境的改變,原本適合的人才也變得不適合了。
這些40歲後離開公司的人,並不是因為工作怠惰、態度不佳。他們踏入公司後,都是從一名小職員開始一步步努力往上爬,為了符合公司對他的期望,一路兢兢業業。只不過,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事情都讓人始料未及。
公司在縮編內部業務、擴張新領域時,會需要新的人才。為了節省開支、提高效率,在公司結構中就需要調整人事。有時換了CEO後,會改變經營方向;有時也會存在公司內部派系問題。不管你是否遇到上述所說的情況,一旦有狀況發生,就會有人被迫離開公司。
即使曾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這類型的人也有可能會被公司辭退。遭遇此情況的人,就如同是“用後即丟”這個詞一樣,對於公司來說,因為“這個人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事實雖然殘酷,但是公司和職員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
在思考公司和職員間的關係時,我們有必要站在公司的立場去理解。這樣一來,就能明白自己是要繼續搭車或中途下車,未來也能避免哀嘆一一“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了。人本來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提供勞務者,有必要去理解使用者(公司)的觀點,這樣就不會有後悔莫及的事情發生。
如果你很積極去了解公司的立場但卻無法接受,那也只是無濟於事。不管別人怎么說、書上的內容寫得再詳盡,如果沒有真心接受、表現在行動上,一切行為也只是白費力氣。
《從優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討論了許多公司在邁向偉大公司這條路時,公司內部在做人事變動時需要遵守哪些原則。其以“嚴格卻不冷漠無情”為主軸,提出了三大實踐方針。其中第二項,在“一旦有人事變動的需要,不要猶豫,立刻執行”的主張中,作者提出:當我們是上班族時,有必要以僱主的角度去仔細思考一些事情。這種信息背後代表什麼意義,該如何詮釋,都是上班族必須具備的能力。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