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生氣孩子很爭氣:考上北大清華最強教子方案》

內容簡介

《媽媽不生氣孩子很爭氣:考上北大清華最強教子方案》是作者18年來教育孩子和學生的方法總結,以及20位高考狀元的經驗分享,還有身邊許多父母一線的教子案例。在多年的教子實踐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很失敗,很多家長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正確,以分數為導向,只把孩子當做學習機器,過多,干預孩子的積極性和興趣,結果卻適得其反。教育的本質是以孩子為中心,適應孩子的身心成長,培養孩子的品德和個性,促進孩子多元能力的發展,使之成為未來的有用之才。通過借鑑書中高考狀元們的學習方法,優秀父母的教子方式,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最爭氣。

目錄

第一節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一生的觀念(1) 第一節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一生的觀念(2) 第一節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一生的觀念(3) 第一節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一生的觀念(4)
第一節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一生的觀念(5) 第二節學生間的競爭,就是家長間的競爭(1) 第二節學生間的競爭,就是家長間的競爭(2) 第二節學生間的競爭,就是家長間的競爭(3)
第三節把孩子看得越金貴,就越要重視對他的教育(1) 第三節把孩子看得越金貴,就越要重視對他的教育(2) 第四節別把“聰明”掛在嘴上,這會誤了孩子(1) 第四節別把“聰明”掛在嘴上,這會誤了孩子(2)
第四節別把“聰明”掛在嘴上,這會誤了孩子(3) 第五節給孩子一種意識,自信是美麗的 第六節肯定孩子的優點,是媽媽的責任(1) 第六節肯定孩子的優點,是媽媽的責任(2)
第七節手到心到,這樣聽課效果最好 第八節關注名次,不如關注知識(1) 第八節關注名次,不如關注知識(2) 第九節學習就像登山,每一步都得踩實
第一節多放手,給孩子創造成長的空間(1) 第一節多放手,給孩子創造成長的空間(2) 第二節到點放學,不要隨意延長孩子在校的時間(1) 第二節到點放學,不要隨意延長孩子在校的時間(2)
第三節分擔煩惱,也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1) 第三節分擔煩惱,也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2) 第四節玩是天性,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1) 第四節玩是天性,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2)
第五節不僅僅是“貪玩兒”那么簡單(1) 第五節不僅僅是“貪玩兒”那么簡單(2) 第六節從“貪玩兒”中學會管理時間 第七節“學習會兒吧”與“玩一會兒吧”(1)
第七節“學習會兒吧”與“玩一會兒吧”(2) 第八節經歷是一筆財富,在體驗中學習教訓(1) 第八節經歷是一筆財富,在體驗中學習教訓(2) 第九節知識是教出來的,智慧是長出來的(1)
第九節知識是教出來的,智慧是長出來的(2) 第一節我看“小男孩‘謊話連篇’愁壞家長”(1) 第一節我看“小男孩‘謊話連篇’愁壞家長”(2) 第二節挺聰明的孩子,在教室里混日子(1)

試閱

(1)
前 言
易中天老師說過:“無為即有為,不教即家教。”這道出了家教的真諦:不是不教,不是跟孩子生氣較勁,而是要用心教,用合適的方式方法教;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少干預孩子,通過身教和鼓勵支持來影響孩子。
經常有人問我,你家孩子這么厲害,考上最好的高中,又奔向最好的大學,看你卻很省心,很少為孩子煩惱,你有什麼竅門啊?其實,竅門就是易中天老師的那句話。
20年來,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我一直在中學教學的第一線,還是班主任。我培養了自己優秀的孩子,也帶出了一批重點大學的尖子生,感覺最深刻的一點是: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媽媽;媽媽不生氣,是一個心態問題,多花點心思,孩子就會很爭氣,用心媽媽教出一流的孩子。
我給很多父母講過教子問題,雖然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孩子寄予的希望也越來越大,但是,由於外界環境對孩子的誘惑,孩子的個性也越來越強,家長們時間有限,感到教子越來越力不從心,發現孩子更難管教了。其實這就暴露了一個觀念的局限,家長滿腦子想著管教,約束孩子,其效果會適得其反。大人在單位和公司不想被人“管教”,孩子不也一樣嗎?我們不得不承認,同樣的期望,不一樣的付出,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事實上,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方法欠妥,觀念不科學,交流不暢,造成不少教育問題和親子間的摩擦。
家長們這樣說:
?現在條件好了,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卻經常騙我的錢去玩遊戲;
?孩子很不聽話,越管越不服,還離家出走過,真恨不得打斷他的腿;
?我家姑娘小小年紀不愛學習,就喜歡穿漂亮衣服,愛打扮,沒個正經;
?孩子真沒用,你說每個學期花上萬給他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成績一點沒長進,錢全打水漂了;
?你說現在孩子活在幸福中不求上進,他又沒啥缺點,就是平庸;
……
孩子們這樣說:
?我最煩我爸媽給我補這課那課的,壓得我喘不過氣,學的東西一點沒消化。大人都有周末和假期,憑什麼我們就不能好好地放鬆玩兩天;
?我學習上很自覺,會安排自己的學習,但是我有些自卑,因為爸媽總拿我的成績跟人比,今天學習這個人,明天向那個人看齊,弄得我整天抬不起頭來;
?我有很多缺點,喜歡看電視、睡懶覺,但爸媽也是啊!深更半夜還在各看一個電視,周末早上都不起來給我做飯;
?我家裡做生意,是有錢,但他們只顧掙錢,國小時還把我丟老家讀書,有時一周都見不到面,更別說陪我一起學習,我覺得自己被遺忘了,學習沒意思;
?我痛恨老師體罰我、父母懲罰我,我做事有點笨手笨腳,成績也差,但沒人教我,沒人鼓勵我,我不知道怎么學,只是混日子;
……
老師們則說:
?這孩子沒有禮貌,缺少家教,總找藉口,還愛頂嘴,真不想管他;
?其實她很正常,在學校很自覺,但聽說到家裡就發脾氣,鬧矛盾,這可能是親子關係存在一些問題;
?有些孩子腦瓜子很聰明,但不愛學習,老愛耍小聰明;
?老師喜歡好學生,因為他們省心,好管理,有些偏愛是不言而喻的;
?有時候我們想幫助一些學生,但學生屢教不改我們就放棄了,而接受老師指導的學生後來都有大進步,所以我們對人肯定有所取捨;
(2)
這些情況反映了一些共同的心聲。教育真是孩子、家長、老師三方共同的事情,而且一定是以孩子為主,採用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能夠促進他的身心健康。帶了好多屆學生下來,我發現,在高中,雖然學生入學時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其實起點是不同的。這個起點不僅僅是中考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習習慣和思想認識,那些基礎紮實,學習習慣優秀的學生起跑快,提速更快,每次考試總是很爭氣;那些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的學生,不知道時間的寶貴,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不知道怎樣去學習,有的學生還自傲於中考成績的優秀,三年下來,差距會越拉越大。
我是一個思想開放的人,讀了很多教育學的書,尤其是教育心理學,汲取了各家有益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方法理念。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的過程中,我經常拿這些方法和愛人、老師以及身邊的家長探討,分析總結之後,收穫非常多。很多東西其實一比較就出來了,比如一些不好的方法觀念,結合具體的教子事例,一說就明白。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收穫,我會拿一些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日常行為,跟孩子們一起交流,問他們的感受,從他們那裡了解需求,從而反饋給他們的家長。這種雙向互通式的教育,我一堅持就是18年,積累了許多本厚厚的日記。化繁為簡,去蕪存菁之後,便有了這本書。
教育一定是以孩子為主體的,既要適合他們的天性,又要符合他們身心成長的規律,不能拔苗助長。因此,我提出“媽媽不生氣”這個概念,其實是希望家長們能有一個好的心態,多些變化,少些僵化,多給孩子自由,少些干預,更不能擺家長作風,主觀用事,根據自己的意志安排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這樣會害了孩子。另一方面,要培養出一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陽光自信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獨立自主的精神,這樣他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為此,我在本書中還列舉了20位高考狀元的成功經驗與方法,尤其是他們的學習心態和獨特思維,父母的教子理念和方法,老師的指導方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在此,我願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並會在書中配合例子進行詳細分析:
孔子:因材施教,身體力行;
葉聖陶: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教會孩子思考;
布盧姆: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優等生;
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
夸美紐斯:培養孩子持重、節制、堅忍與正直的品格;
盧梭:要培養自然人,讓孩子獨立思考、身心健康發展;
馬卡連柯:要讓孩子在集體中成長,尊重孩子的想法;
蒙台梭利: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最大限度地減少父母干涉;
杜威:教育即生活,孩子要在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
皮亞傑:教育應該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減少父母的意志安排。
閆江敏
第1章
用心媽媽,決定孩子一生的成長
父母對孩子世界觀的形成最具影響力。用心的媽媽,從孩子小時候起便盡到撫養義務,絕不會過早地推卸責任。她不僅照顧好孩子的一日三餐,而且著力培養孩子的性格、習慣,引導其朝著積極的方向成長;相反,如果媽媽不夠用心,孩子離開了父母,為所欲為,不良習慣一旦養成,克服起來就非常困難了。在孩子世界觀尚未形成的時候,媽媽應像孟母那樣營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一天一天地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讓孩子在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讓媽媽無微不至的愛心滋潤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少走彎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