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外國人打交道:海外商務文化禮儀習俗指南》

《如何與外國人打交道:海外商務文化禮儀習俗指南》

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孕育了璀璨的禮儀文化,這是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的,但我們還要充分吸收世界文化優秀成果,融會貫通,洋為中用。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步伐加快,特別是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我們已經並將更多地與海外國家及地區開展各種交往與合作。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迎接·010年上海世博會隆重舉行大使館領事館外交官、國際商務機構首席代表、幾十年海外生活外籍華裔聯袂奉獻飛遍世界各地的友誼航班,結交天下朋友的高速通道。 我們只有了解外國禮儀習俗知識並套用於對外交往,才能夠和外國友人和諧相處,愉快合作。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沙海林我相信,隨著對外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涉外企業對外交往能力會越來越得到提高·隨著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我們城市的文明水平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上海,將以其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和大氣謙和的城市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 楊國強世博會·010年在上海舉辦,這是提升我們民族禮儀文明的一個契機。我認為每箇中國人和外國人打交道時都是中國的形象大使,外國人通過和一個中國人打交道來認識整箇中國人。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

內容簡介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世界上眾多的國家、地區和民族,在其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由於政治、宗教、文化、歷史和地理等諸多原因,分別形成了各自的商務文化禮儀習俗。外國人的許多禮儀習俗和我們中國截然不同,如何和他們交往是一個有意義的專題。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孕育了璀璨的禮儀文化,這是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的,但我們還要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融會貫通,洋為中用。我們只有了解外國禮儀習俗知識並套用於對外交往,才能夠和外國友人和諧相處,愉快合作。我們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避免“出洋相”,更重要的意義是提升我們的綜合素質,展示我們的形象,結交朋友獲得發展機遇,促進我們事業的發展。

作者簡介

聯合國貿易網路上海中心是經聯合國貿發委會議同意,中國政府批准,設立在中國的第一個聯合國貿易網點,也是全球首批19個網點之一。聯合國貿易網路上海中心於1994年9月1日正式運營,隸屬於上海市人民政府商務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它在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及全球貿易網點聯盟的監督和指導下開展工作,與聯合國貿易網點發展中心總部以及全球的一百四十多個貿易網點互動,同時注重加強與中國各駐外商務處、外國各駐滬使(領)館以及國內外有關知名企業互為協作。

媒體評論

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孕育了璀璨的禮儀文化,這是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的,但我們還要充分吸收世界文化優秀成果,融會貫通,洋為中用。我們只有了解外國禮儀習俗知識並套用於對外交往,才能夠和外國友人和諧相處,愉快合作。——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沙海林我相信.隨著對外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涉外企業對外交往能力會越采越得到提高;隨著世博會的或功舉辦,我們城市的文明水平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上海,將以其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和大氣謙和的城市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楊國強世博會2070耳在上海舉辦,這是提升我們民族禮儀:的一個契機。 我認為每箇中國人和外國人打交道時都是中國的形.使,外國人通過和一個中國人打交道采認識整箇中國人。 ——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先時路

目錄

序:願我們和外國人相處得更加和諧賀詞:聯合國世界貿易網點聯盟主席BrunoMasier賀詞特別訪談了解外國習俗,尊重外國禮儀習俗——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楊國強訪談錄每一位中國人都是中國的形象大使——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訪談錄美洲篇美國如何與美國人打交道和外國人交往:真誠自然最重要加拿大如何與加拿大人打交道——加中貿易理事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陳麗勤訪談錄我和加拿大人交往的體會智利如何智利人打交道——智利共和國駐上海商務處商務領事胡恩鐸先生訪談錄哥倫比亞如何與哥倫比亞人打交道——中國哥倫比亞商會執行主任安德烈斯訪談錄阿根廷他在阿根廷生活了半個世紀——阿根廷程氏國際貿易諮詢公司總經理程寶清先生巴西如何與巴西人打交道——上海巴申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偉光訪談錄美洲其他國家一瞥歐洲篇英國如何與英國人打交道一個首席代表眼中的英國人——英中貿易協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傅悅訪談錄德國如何與德國人打交道和德國人交往的“八大紀律”法國如何與法國人打交道——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秘書長朱玲玲訪談錄西班牙如何與西班牙人打交道——西班牙駐上海總領事館經濟商務領事何海毅訪談錄義大利如何與義大利人交往——義大利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處處長倪波路(薩巴蒂尼)訪談錄比利時如何與比利時人打交道——比利時駐上海總領事館大中國地區投資官周琤詠訪談錄荷蘭如何與荷蘭人打交道——荷籍華裔陳桂花女士訪談錄瑞典如何與瑞典人打交道俄羅斯如何與俄國人打交道——上海和集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金端治訪談錄歐洲其他國家一瞥亞洲篇日本如何與日本人打交道我和日本人交往20年韓國如何與韓國人打交道——韓中文化交流會上海會長李奉信訪談錄新加坡如何與新加坡人打交道巴基斯坦如何與巴基斯坦人打交道——巴基斯坦駐上海總領事館副領事馬赫穆德訪談錄泰國如何與泰國人打交道——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商務處商務領事莊派吉博士訪談錄菲律賓如何與菲律賓人打交道以色列如何與以色列人打交道——以色列駐滬總領事館總領事艾雅克訪談錄我和以色列人交朋友沙烏地阿拉伯如何沙烏地阿拉伯人打交道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如何與阿聯人打交道如何與阿拉伯人打交道阿拉伯人禮儀習俗實錄——上海中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阿拉伯旅遊主管胡文煜訪談錄亞洲其他國家一瞥澳洲篇澳大利亞如何與澳大利亞人打交道——澳捷國際顧問集團總裁徐繼英訪談錄紐西蘭如何與紐西蘭人打交道非洲篇南非如何與南非人打交道——南非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庫瑪樂訪談錄埃及如何與埃及人打交道——埃及國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亞瑟•恩•納古里訪談錄奈及利亞如何與奈及利亞人打交道——奈及利亞駐華貿易辦事處貿易副專員傑米尼•米么多阿甘訪談錄波札那如何與波札那人打交道——達之路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烈輝訪談錄中國人如何與非洲人做生意——馬千里博士訪談錄非洲其他國家一瞥附錄一:台灣、香港、澳門地區禮儀習俗和台灣同胞交往要注意的我所觸摸到的香港禮儀習俗如何與澳門同胞打交道附錄二:商務文化禮儀習俗讀本附錄三:世界主要節日附錄四:世界主要時差表附錄五:主要國家和地區電話代碼表附錄六:海外部分國家中國使館簡介後記

前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步伐加快,特別是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我們已經並將更多地與海外國家及地區開展各種交往與合作。“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世界上眾多的國家、地區和民族,在其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由於政治、宗教、文化、歷史和地理等諸多原因,分別形成了各自的商務文化禮儀習俗。外國人的許多禮儀習俗和我們中國截然不同,如何和他們交往是一個有意義的專題。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孕育了璀璨的禮儀文化,這是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的,但我們還要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融會貫通,洋為中用。我們只有了解外國禮儀習俗知識並套用於對外交往,才能夠和外國友人和諧相處,愉快合作。我們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避免“出洋相”,更重要的意義是提升我們的綜合素質,展示我們的形象,結交朋友獲得發展機遇,促進我們事業的發展。在我們最需要了解外國商務文化禮儀習俗的時候,聯合國貿易網路上海中心主編了《如何和外國人打交道:海外商務文化禮儀習俗指南》一書,對國際商務交流中的跨文化問題給予了很具體的詮釋。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受訪者和撰稿者是外國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領事和我國駐外使館的外交官,是我們政府機構派駐海外辦事處的首席代表和外國駐中國的工商協會首腦,是在外國工作和生活多年的中國人,這使得《如何與外國人打交道》內容厚實而豐富多彩,特別具有針對性,並且具有實用性。《如何與外國人打交道》不僅對涉外企業有直接的指導作用,而且也為其他和外國人交往的機構團體企事業單位、為我們歡迎接待前來參加世博會的外國人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我認為,聯合國貿易網路上海中心做了一項促進對外經貿的很有益的工作,我對此表示讚賞和感謝。藉此機會,讓我們一起祝願2010年世博會取得圓滿成功,祝願我們和外國人相處得更加和諧融洽,也祝願我們的企業在對外經貿活動中獲得更大的成功!

精彩書摘

我們中國人遇見熟人的時候大聲地打招呼來表示自己的熱情,美國的公眾場合相對來說比較安靜,人們說話很輕,除非緊急情況發生,一般不會開口大喊,見到熟人也是走近了才打招呼。在餐廳聚會,也以對方能聽清為限,不會大聲喧譁。另外,要儘量避免在公眾場合談自己的家務事,或談兒女私事。走在前面的人常常為後面的人開門,如果同時來到一個門口,男士一般都讓女士先行。進出電梯,也是女士優先。同走一條道,儘量讓別人先行。路上行人很少,如果有人相向而過,不管認識與不認識,如果是在商業區,一般都先說一句“對不起”(Excuseme)然後才走過;如果是在旅遊區一般都說“你好”然後交臂而走。需要別人服務的時候,先注意一下是否有人在你前面,不要插隊,也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如果男士和女士同行,男士習慣上走靠近馬路的一邊,這習慣源於社會不發達的時候,馬車經過常濺起泥漿將女人的長裙弄髒,是表示男人保護女人的君子行為。公共場所用得最多的語句是“對不起”、“謝謝你”。問路和提問題之前,首先要說句“對不起(Excuseme)”。如果你走路要超過一個人,他和你的距離只有手臂那么近,在你經過的時候別忘了說句“對不起”。有人擋了你的道,你說句“對不起”別人就會讓開,不要用手去推別人。中國人有至親不謝的傳統,多謝了反而見外,在美國不一樣,夫妻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有任何幫助都要說聲“謝謝”,外人更是。就連媽媽給孩子添飯穿衣,孩子接受的時候都會習慣地說聲“謝謝”,先生吃太太做的飯,末了總要說句“謝謝”,並恭維飯菜好吃。在美國你接受任何人的服務,不管有償無償,均需說:謝謝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