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逑傳五鳳吟風流和尚》

《好逑傳五鳳吟風流和尚》

在古代禁毀的小說中,真正屬於淫書,仍屬少數,而大多數作品是為當時社會和統治者所不容才被查禁的。在這部分禁書中,不乏古代文學遺產中的精華,亦有不少是在思想和藝術上有一定價值的作品,是值得發掘出來加以重新介紹給讀者的,此次蒐集整理出版數十種禁毀小說,兼具閱讀與收藏價值,其中的優劣或雅俗,則見仁見智,各有所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好逑傳》又名《俠義風月傳》,全書十八回,清代刊本,書署名教中人,講述了明朝北直隸大名府秀才鐵中玉水冰心的愛情故事。鐵中玉丰姿俊秀,急公好義;水冰心貌美心靈,有膽有才。二人雖互相傾慕但不涉私語,歷經坎坷終成眷屬。本書故事緊湊,人物鮮明,文辭優美,帶有豐富的喜劇色彩。
五鳳吟》又名《素梅姐》,全書共二十回,清代刊本,書署嗤嗤道人。《伍鳳吟》以關帝廟五位美女先後吟詩為線索展開故事,故稱“五鳳吟”。本書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說,情節雖不出才子落難、佳人救助的傳統套路,但其中故事連環而集中。然書中以讚美筆調寫主人公男女之間情愛,語雖不涉淫穢,但終有“格調低下”之嫌,故在清代被列為“應禁淫書”。
風流和尚》全書十二回,明代刊本,書署佚名。本書是一部白話短篇小說,其題材與《歡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淵源關係。書中講述了江南某地寺廟裡的幾個和尚,六根不淨,凡心難泯,或伺機與民間女子勾搭交結,或強行留宿進香婦人,醜態百出,最終自食其果,花和尚成了被人恥笑的風流鬼。小說意在警示勸戒世人,卻因寫了和尚淫人而於清代被禁。

目錄

好逑傳
第一回省鳳城俠憐鴛侶苦
第二回探虎穴巧取蚌珠還
第三回水小姐俏膽移花
第四回過公子痴心捉月
第五回激義氣鬧公堂救禍得禍
第六回冒嫌疑移下榻知恩報恩
第七回五夜無欺敢留髡以飲
第八回一言有觸不俟駕而行
第九回虛捏鬼哄佳人止引佳人噴飯
第十回假認真參按院反令按院吃驚
第十一回熱心腸放不下千里赴難
第十二回冷麵孔翻得轉一席成仇
第十三回出惡言拒聘實增奸險
第十四回舍死命救人為識英雄
第十五回父母命苦叮嚀焉敢過辭
第十六回美人局歪廝纏實難領教
第十七回察出隱情方表人情真義俠
第十八回驗明完壁始成名教終好逑
五鳳吟
第一回鬧聖會義士感恩
第二回題佛贊梅香沾惠
第三回做春夢驚散鸞壽
第四回活遭瘟請嘗稀味
第五回愛情郎使人挑擔
第六回招刺客外戚吞刀
第七回遭貪酷屈打成招
第八回逢義盜行劫酬恩
第九回致我死反因不死
第十回該他錢倒引得錢
第十一回害妹子權門遇嫂
第十二回想佳人當面失迎
第十三回玉姐燒香卜舊事
第十四回婉如散悶哭新詩
第十五回鄒雪娥急中遇急
第十六回張按院權內行權
第十七回拜慈母輕煙訴苦
第十八回除莽兒素梅致情
第十九回剿裊寇二士爭雄
第二十回酬鳳釵五鳳齊鳴
風流和尚
第一回鄔可成繼娶小桂姐
第二回大興寺和尚裝道姑
第三回留淫僧半夜圖歡會
第四回後花園月下候情郎
第五回賊虛空痴心嫖艷妓
第六回大興寺避雨遭風波
第七回老和尚巧認花姨妹
第八回田寡婦焚香上鬼計
第九回圖歡會釋放花二娘
第十回贈金銀私別女和尚
第十一回鄔可成水閣盤秋芳
第十二回誅淫僧悉解眾人恨

前言

中國古代小說浩如煙海,明清兩代尤為壯觀。禁毀小說被統治者禁毀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情形:一是由於政治和社會的原因;書中傳播的思想與統治者的思想格格不入,因而被認為是離經叛道之作;二是由於道德和倫理的原因,書中表現的觀點與當時社會背道而馳,因而被認為是蠱惑人心之作;三是由於作者個人的原因,書中並無有違當時社會和統治者的內容,只是由於作者為統治者所不容,或遭監禁,或遭殺害,其作品也成為禁書;四是一些確實“誨淫”的作品,歷來為統治者所查禁。由此看來,在古代禁毀的小說中,真正屬於淫書,仍屬少數,而大多數作品是為當時社會和統治者所不容才被查禁的。
在這部分禁書中,不乏古代文學遺產中的精華,亦有不少是在思想和藝術上有一定價值的作品,是值得發掘出來加以重新介紹給讀者的,此次蒐集整理出版數十種禁毀小說,兼具閱讀與收藏價值,其中的優劣或雅俗,則見仁見智,各有所得。
《好逑傳》又名《俠義風月傳》,全書十八回,清代刊本,書署名教中人,講述了明朝北直隸大名府秀才鐵中玉和水冰心的愛情故事。鐵中玉丰姿俊秀,急公好義;水冰心貌美心靈,有膽有才。二人雖互相傾慕但不涉私語,歷經坎坷終成眷屬。本書故事緊湊,人物鮮明,文辭優美,帶有豐富的喜劇色彩。
《五鳳吟》又名《素梅姐》,全書共二十回,清代刊本,書署嗤嗤道人。《伍鳳吟》以關帝廟五位美女先後吟詩為線索展開故事,故稱“五鳳吟”。本書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說,情節雖不出才子落難、佳人救助的傳統套路,但其中故事連環而集中。然書中以讚美筆調寫主人公男女之間情愛,語雖不涉淫穢,但終有“格調低下”之嫌,故在清代被列為“應禁淫書”。
《風流和尚》全書十二回,明代刊本,書署佚名。本書是一部白話短篇小說,其題材與《歡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淵源關係。書中講述了江南某地寺廟裡的幾個和尚,六根不淨,凡心難泯,或伺機與民間女子勾搭交結,或強行留宿進香婦人,醜態百出,最終自食其果,花和尚成了被人恥笑的風流鬼。小說意在警示勸戒世人,卻因寫了和尚淫人而於清代被禁。

精彩書摘

若論他人品秀美,性格就該溫存。不料他人雖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鐵一般,十分執拗;又有幾分膂力,動不動就要使氣動粗,等閒也不輕易見他言笑。倘或交接富貴朋友,滿面上霜也颳得下來,一味冷淡。卻又作怪,若是遇著貧交知己,煮酒論文,便終日歡然,不知厭倦。更有一段好處,人若緩急求他,便不論賢愚貴賤,慨然周濟;若是諛言諛媚,指望邀惠,他卻只當不曾聽見。所以人多感激他,又都不敢無故親近他。
他父親叫做鐵英,是個進士出身,為人忠直,官居御史,赫赫有敢諫之名。母親石氏,隨父在任。因鐵公子為人落落寡合,見事又敢作敢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他天資既高,學問又出人頭地,因此看人不在眼上,每日只是閉戶讀書,至讀書有興,便獨酌陶情,雖不叫做沉酣曲孽,卻也朝夕少它不得;再有興時,便是尋花問柳,看山玩水而已。
十五六歲時,父母便要與他結親。他因而說道:“孩兒素性不喜偶俗,若是朋友,合則留,不合則去,可也。夫婦乃五倫之首,一諧伉儷,便是白頭相守,倘造次成婚,苟非淑女,勉強周鏇,則傷性,去之,擲之,又傷倫,安可輕議?萬望二大人少寬其期,以圖選擇。”
父母見他說得有理,便因循下來,故至今年將二十,尚未有配,他也不在心上。
一早,在家飲酒讀書,忽讀到比干諫而死,因想道:“為臣盡忠,雖是正道,然也須有些權術:上可以悟主,下可以全身,方見才幹。若一味耿直,不知忌諱,不但事不能濟,每每觸王之怒,成君之過。至於殺身,雖忠何益?”又飲了數杯,因又想道:“我父親官居言路,賦性骨鯁,不知機變,多分要受此累。”
一時憂上心來,便恨不得插翅飛到父親面前,苦勸一番,遂無情無緒,仿徨了一夜。到次日,天才微明,就起來吩咐一個托得的老家人,管了家事,又叫人收拾了行李,備了馬匹,只叫一個貼身伏侍的童子,叫做小丹的,跟隨進京去定省父母。正是:
死君自是忠君志,憂父方成孝子心。
任是人情百般厚,算來還是五倫深。
鐵公子忙步進京,走了兩日,心焦起來。貪著行路,不覺錯過宿頭,天色漸昏,沒個歇店,只得沿著一帶土路轉入一個鄉村來借住。到了村中來,只見村中雖有許多人家,卻東一家,西一家,散散住開,不甚相連。此時鐵公子心慌,也不暇去揀擇大戶人家,只就近在村口一家門前便下了馬,叫小丹牽著,自走進去,叫一聲:“有人么?”只見裡面走出一個老婆子來,看見鐵公子秀才打扮,忙問道:“相公莫非是京中出來,去看韋相公,不認得他家,要問我么?”鐵公子道:“我不是看什麼韋相公,我是要進京,貪走路,錯過了宿頭,要借住的。”老婆子道:“若要借住不打緊,但是,窮人家沒好床鋪供給,奠要見怪。” 鐵公子道:“這都不消,只要過得一夜便足矣,我自重謝。”遂叫小丹將行李取了進來。那老婆子叫他將馬牽到後面菜園破屋裡去喂,請鐵公子到旁邊一間草屋裡去坐,燒了一壺茶出來,請鐵公子吃。
鐵公子吃著茶,因問道:“你方才猜我是京里出來看韋相公的,這韋相公卻是何人?又有何事,要誰來看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