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勃洛莫夫

奧勃洛莫夫

但是這部作品卻使作家岡察洛夫和他筆下的奧波洛摩夫不朽。 岡察洛夫筆下的奧波洛摩夫也是個意味深長的人物。 當然,奧波洛摩夫只是在傳達著作者的觀點。

《奧勃洛摩夫》 《奧勃洛摩夫》
長篇小說《 奧波洛 摩夫》是 俄國 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 岡察洛夫 的代表作,在俄國 文學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奧波洛摩夫》創作於一百多年前,藝術創作原則也只能供借鑑。但是這部作品卻使作家岡察洛夫和他筆下的奧波洛摩夫不朽。奧波洛摩夫的形象是歷史的,具體的,但是奧波洛摩夫性格或氣質卻具有一般的意義,它在不同時間會不同程度地再現於不同人物的身上。

作品簡介

《奧勃洛摩夫》 《奧勃洛摩夫》

《奧波洛摩夫》的同名主人公是俄國農奴制下閉塞落後的地主莊園生活與傳統產生的典型人物——他不乏聰明才智,也有激情滿懷的時刻,能夠對未來畫出宏偉的藍圖,可就是不能付諸實行一到該行動的時候,他的惰性就上來了,一推再推,怕“麻煩”如洪水猛獸。最後他只能躺著混日子,成為永遠站不起來的廢物和俄國文學中“多餘人”形象及典型代表。

小說塑造了一個正直、善良、溫柔,卻慵懶懈怠、耽於幻想、無所作為、因循守舊的人物形象。地主知識分子奧波洛摩夫養尊處優,視勞動與公職為不堪忍受的重負。儘管他構想了龐大的行動計畫,卻無力完成任何事情,最後只能躺在沙發上混日子,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懶漢和廢物

寫作背景

19世紀上半期是俄羅斯近代民族文化的崛起與西方文化發生劇烈撞擊與衝突的時期。這一時期鮮明的時代特徵充分反映了俄國解放運動第一階段的特殊歷史氛圍。“多餘人”形象系列正是這一歷史氛圍的集中體現。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戰士和作家赫爾岑指出:“多餘人”永遠不會站在政府一邊,同時也永遠不會站在人民一邊,是一種游離於兩種狀態之外的社會群體。岡察洛夫筆下的奧波洛摩夫(《奧波洛摩夫》)等一系列“多餘人”典型形象。至此,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多餘人”形象的畫廊,生動地再現了俄國社會在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壓迫下的先進貴族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經歷和他們的悲劇命運。

主題思想

小說細膩地描寫了奧波洛摩夫精神上的死亡過程,表達了農奴制改革前夕社會強烈的反農奴制情緒和要求變革的願望。奧波洛摩夫是農奴制崩潰的產物,他的性格是死氣沉沉的莊園生活對其生活精神影響的必然結果。他的形象標誌著俄國19世紀“多餘人”蛻化的極限,是一個沒落地主的典型。

作者簡介

《奧勃洛摩夫》 《奧勃洛摩夫》

岡察洛夫(1812—1891)俄國現實主義小說家,出生於西姆比爾斯克一個半貴族半商人的家庭。1831年進入莫斯科大學,與別林斯基赫爾岑萊蒙托夫同學。184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平凡的故事》,轟動了彼得堡。一八四九年,岡察洛夫發表了《奧波洛摩夫的夢》.這是未來巨著《奧波洛摩夫》中的一章,但是沒有寫完,因為岡察洛夫於一八五二年隨俄國海軍上將普佳金作了一次環球考察,回國後將旅途見聞寫成一部遊記《戰艦巴拉達號》。

1852隨戰艦巴格達號訪問了三洲,寫了兩卷旅途隨筆。1855—1860年,擔任圖書審查工作,這期間出版了他構思十年的巨著《奧波洛摩夫》。一八五九年,《奧波洛摩夫》終於問世.同時代人斯卡比切夫斯基說:“只有生活在那個時代,才能理解這部小說在公眾中引起了怎樣的騷動,並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怎樣令人震驚的影響。它發表在農奴製取消前三年社會強烈動盪的時期,當時整個文學界正掀起對昏昏沉沉,怠惰與停滯的討伐。這部小說宛如一顆炸彈,投在知識分子的圈子裡。”

1852~1854年隨海軍中將普佳京乘戰艦作環球航行;後寫長篇遊記《戰艦“巴拉達”號》,以生動的文筆記述這次航行,在關於中國的章節中,對太平天國運動作了歪曲描寫。1856年起任沙皇政府圖書檢查官,對進步書刊一般持同情態度。1860年因病辭職。1862~1863年主編官辦的《北方郵報》。1863年起任政府出版委員會委員,1867年以四等文官退休。
1869年,他的第三部長篇小說《懸崖》問世。之後陸續發表了一些短文,隨筆等。

人物形象

《奧勃洛摩夫》 《奧勃洛摩夫》
奧波洛摩夫是個慵懶懈怠、無所作為的地主 知識分子 ,他整日的生活就在一張大沙發上度過。在好友 施托爾茨 的一再敦促下,奧波洛摩夫振作起來,整理行裝,預備去巴黎。不僅如此,他還墜入了情網,愛上了奧莉加。而奧莉加看到奧波洛摩夫內心的溫柔和善良,也愛上了他,並且抱著滿腔熱忱,決心喚醒這個沉睡的生命。但是 愛情 發展到需要負擔起成家立業的艱辛職責的時候,奧波洛摩夫陷入了煩惱與痛苦之中。他退縮了,他找出種種藉口,連連失約,終於兩個人不得不分手。後來他和會做餡餅並且善於服侍他的房東太太普舍琴科夫人這個善良的小市民女人結合。在維堡區的 一處庭院 里找到了另一個奧波洛摩夫田莊,吃著、睡著,緩緩地,過早地進入了墳墓。

內容分析

《奧勃洛摩夫》 《奧勃洛摩夫》
一八五九年,《奧波洛摩夫》終於問世。同時代人 斯卡比切夫斯基 說:“只有生活在那個時代,才能理解這部小說在公眾中引起了怎樣的騷動,並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怎樣令人震驚的影響。它發表在農奴製取消前三年社會強烈動盪的時期,當時整個文學界正掀起對昏昏沉沉、怠惰與停滯的討伐。這部小說宛如一顆炸彈,投在知識分子的圈子裡。”作者在《奧波洛摩夫的夢》這一章中形象地說明,奧波洛摩夫田莊這個典型的俄國家長制地主莊園生活環境正是奧波洛摩夫性格的搖籃。這片“樂土”保證奧波洛摩夫家的人平靜地走完由生到死的人生之路。在這裡,吃與睡是頭等重要的大事。整個上午主人們都在仔細討論並決定一天的食譜,而廚房裡剁肉和切菜的聲音直傳到村子裡。午餐後則是死一般的靜寂:在屋子裡、樹蔭下、馬廄里,到處可以聽見均勻的午睡的鼾聲。接著又是吃,吃了睡,睡了吃。好動的小奧波洛摩夫原想上山澗和打穀場去玩耍,但只要他一動,就有一群大人在身後阻止他,唯恐他跌傷或曬得頭疼,他只有靜下來。他幼小的心靈日復一日吸吮著這裡的一切,終於形成了自己未來的生活綱領。當讀者在第一章中見到他的時候,他已人到中年,只會這裡躺躺,那裡坐坐了。一部成功的作品總會給文學寶庫增加一些新的東西。

《奧波洛摩夫》一書的貢獻在於:在岡察洛夫之前雖然有很多作品譴責農奴制度,但沒有一部小說描寫了主人公整個一生,並通過他如此有力地表現出剝削階級的寄生生活如何戕害了一個人的靈魂,使他從不會穿襪子開始,而以不會生活告終,任什麼也不能挽救他這種走向毀滅的命運。這也正是這部小說在反農奴制鬥爭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奧波洛摩夫》創作於一百多年前,藝術創作原則也只能供借鑑。但是這部作品卻使作家岡察洛夫和他筆下的奧波洛摩夫不朽。奧波洛摩夫的形象是歷史的、具體的,但是奧波洛摩夫性格或氣質卻具有一般的意義,它在不同時間會不同程度地再現於不同人物的身上。作家的一個同時代人說得好:“岡察洛夫在我們的文學中占有一個無人能取代的位置,任何其他即使更耀眼的光輝也不能完全掩蓋他的光輝。”

作品評價

《奧勃洛摩夫》 《奧勃洛摩夫》
一部成功的作品總會給文學寶庫增加一些新的東西。《奧波洛摩夫》一書的貢獻在於:在岡察洛夫之前雖然有很多作品譴責農奴制度,但沒有一部小說描寫了主人公整個一生,並通過他如此有力地表現出剝削階級的寄生生活如何戕害了一個人的靈魂,使他從不會穿襪子開始,而以不會生活告終,任什麼也不能挽救他這種走向毀滅的命運。這也正是這部小說在反農奴制鬥爭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岡察洛夫筆下的奧波洛摩夫也是個意味深長的人物。是那種除了收租別無所知的可憐傢伙,奧波洛摩夫的懶散,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得歸結於這種思考。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思考,他們的氣質才顯出了些許的非凡。如果聽聽奧波洛摩夫偶然對文學所發表的那番見解,你還真不能不承認他的思考絕對不是偽裝的。
小說開始不久的一天上午,奧波洛摩夫又在床上玩著磨磨蹭蹭的把戲。喜歡寫作的片金突然造訪,這已經是他的第三個來訪者了。片金熱情洋溢地向奧波洛摩夫推薦即將問世的一部名曰《贓官與淫婦之戀》的作品,並稱它是“絢麗的詩篇”。奧波洛摩夫詢問寫的是什麼內容,片金介紹道:“是暴露我們整個社會的運行機制的,而且詩意盎然。一切動因都觸及了,所有的社會階層都評判到了。作者就像是傳訊了一個無能而又劣跡昭著的大官和一群欺騙他的貪贓枉法者,各類淫婦也都分析到了……法國女人啦、德國女人啦、芬蘭女人啦,等等,等等……活生生的,真實得叫人心驚肉跳……我聽過某些段落的朗讀,作者真偉大!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但丁、莎士比亞……”
奧波洛摩夫打斷了片金即將鋪張開去的宏論,說他可不打算讀這樣的文字。他質問道:“他們寫作為的是什麼?不過自娛罷了……你們儘管去寫盜賊、娼妓、狂妄自大的糊塗蟲好了,但是別忘了他們是人。人道哪裡去啦?你們想只用頭腦寫作!你們以為思想(理性)是不需要心靈(情感)的嗎?不對,能使思想結出果實的是愛。你們應該向墮落的人伸出手去把他拉起來。如果他瀕於毀滅,應該為他痛哭,而不是嘲笑他。你們應該愛他,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對待他像對待自己一樣。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才會讀你們的作品,並且向你們致敬……他們寫盜賊,寫娼妓,可是忘了寫人,要么是不善於寫人。有什麼藝術性可言?您發現什麼詩意啦?你們儘管去揭露腐敗、骯髒的現象好了,不過請別拿你們寫的東西來冒充詩。”
片金不以為然:“雖然我們四周的一切都在沸騰,在運動,你卻要我們去寫風花雪月:玫瑰啦、夜鶯啦,或者凜冽的清晨啦,是吧?可今天我們只需要赤裸裸的社會生理學,而無暇作歌……”
奧波洛摩夫又一次打斷了片金:“人,給我寫人!你們要愛人……”

真不簡單,一百多年前的奧波洛摩夫就能這樣捍衛一種極具建設意義的文學觀。漫不經心道出的話語,今天聽來竟然有如黃鐘大呂,直刺我們的寫作現實——一種為追求所謂的真實而犧牲掉了愛與同情之心的文學。在我們這裡,仇恨似乎仍舊要比博愛更加真實;於是,充滿著憤怒和怨氣的“惡意”便成了我們寫作的根。如此生長起來的文學之樹也許枝繁葉茂,現出的卻始終是猙獰的面目。不知不覺,我們對於文學的培育,經由自負和自慰心理的驅使,實際上正逐步演變成對於文學的扭曲。

《奧勃洛摩夫》 《奧勃洛摩夫》
當然,奧波洛摩夫只是在傳達著作者的觀點。然而,正是因為作者秉持著這樣的觀點,才使得奧波洛摩夫這個本是被批判的負面形象非但沒有遭到唾棄,反倒能夠博得我們寬容的接納。相仿的文學人物還有 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 ,等等。

作家的一個同時代人說得好:“岡察洛夫在我們的文學中占有一個無人能取代的位置,任何其他即使更耀眼的光輝也不能完全掩蓋他的光輝。”

俄羅斯作家對細節和心理描寫的癖好無與倫比,水平非常高,而且他們都有那么一股發自肺腑的博愛情懷,都有一些非常真實、真誠,不做作,不渲染的細節,能突然一下刺痛人的靈魂,溫暖人的心靈。
在小說後面,奧波洛摩夫拒絕施托爾茨對他的拯救,堅定地縮回自己萎靡懶散的蝸殼世界裡——
“奧波洛摩夫聽到最後一句話,似乎想說什麼,但是說不出來。他向施托爾茨伸出雙臂,兩人像人們投入戰鬥前或者臨死的時候那樣默默地靜靜擁抱。這擁抱壓下了他們的話語、眼淚、感情……
“‘別忘了我的小安德烈﹗’這是奧波洛摩夫的最後一句話,話音幾乎聽不見。”
“別忘了我的小安德烈﹗”——奧波洛摩夫這個讓人憐的窩囊廢,早早就這樣把兒子託付給了他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他是想讓兒子過一種他自己不能實現的理想生活。
“別忘了我的小安德烈﹗”——就這樣一句話,幾乎讓我熱淚盈眶。
《奧波洛摩夫》的結尾也很好,房東太太的自我犧牲,扎哈爾對主人的依戀,都很感人、傳神,是俄羅斯作家對真實感和情感追求的很好表現。

相關詞條

《水滸傳》《兒女英雄傳》《荷花澱》《伊索寓言》《俄狄浦斯王》

 

參考資料

1、http://lib.yixia.net/71/373488/
2、http://shuangyashan.northeast.cn/system/2008/03/04/051162529.shtml
3、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94929.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