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謠·牛渚天門險

天門謠·牛渚天門險

據宋王灼《碧雞漫志》,本篇詞牌應為《朝天子》。《天門謠》是作者依據本篇內容改題的新名。上片“牛渚”二句,寫採石礬地勢險峻,扼天下要衝。“清霧”二句,寫登覽之時,恰逢霧斂日晴,心神為之一爽。下片“待月上”二句,寫月夜江舊聞笛,宛如仙境。“風滿檻”二句,寫東風勁吹,西州更點歷歷可數,仿佛許多年來就是這親,給人一種雖世事變幻,但時空無限的滄桑感,弔古之韻味頓出。從此詞可品味得出以史為鑑,這正是本詞的含蓄處。全詞氣韻沉雄,在小令中誠不多見。

詞作原文

牛渚天門險,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霧斂,與閒人登覽。待月上潮平波灩灩,塞管輕吹新阿濫。風滿檻,歷歷數、西州更點。

詞作鑑賞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牛渚天門險,限南北、七雄豪占”這裡一開篇即開門見山,寫牛渚、天門的地理形勢之險,歷史地位之重要。太平州採石鎮,瀕長江有牛渚磯,絕壁嵌空,突出江中。磯西南有兩山夾江聳立,謂之天門,其上嵐浮翠拂,狀若美人蛾眉。熙寧年間,郡守張瓌在磯上築亭以觀覽天門奇景,遂命名曰蛾眉。詞人崇寧大觀間曾通判太平並與編管在此的李之儀過從甚密,因作此詞。這裡詞人僅用十二字,將天門之險要地理位置、偏安江左的小朝廷,每建都金陵,憑恃長江天險,遏止北方強敵的南牧情景道盡。當塗踞金陵上游,牛渚、天門正是西方門戶,所以宋沈立《金陵記》曾記云:“六代英雄迭居於此。……廣屯兵甲,代築牆壘。”詞言“七雄”,當是兼括了南唐。
“清霧斂,與閒人登覽”二句,是說霧氣消散,似乎在有意讓人們登臨遊覽。這裡,“與”字十分精當,足見詞人鍊字之妙,也說明鍊字不必求奇求麗,尋常字彙,只在調度得當,照樣能夠神采飛揚,恰到好處,曲盡體物之妙。
上片這兩個語意層次分明,前三句追惜懷古,劍拔弩張,氣勢蒼莽;後者撫今,輕裘緩帶,趣味蕭閒。這裡詞作體制雖小,卻能大起大落,筆力豪健,足見作者構思運筆之妙。
下片,詞作卻不落舊巢,沒有緊承“與閒人登覽”一句,展開描寫眼底風光、江聲山色,而偏寫“待月上潮平波灩灩,塞管輕吹新阿濫。”等到江上月升潮平,笛吹風起之時,“風滿檻,歷歷數,西州更點。”細數石城古都報時的鐘鼓。這裡章法新奇,構思巧妙。詞人登磯本在上午霧散後,竟日覽勝仍興猶未已,更欲繼之以夜,那么,這奇山異水的旖旎風光,盡在不言中了。不然,詞人何以從早到晚,尚嫌不足,還要繼之以夜呢?這風光不是讓人留連忘返么?當然,從“待月上潮平波灩灩”一句之後,全是詞人想像之詞,並非實寫,但詞人卻能虛景實寫,毫不露虛構之跡,詞人將江上明月笛風,遐鍾遠鼓寫得生動逼真,垂手可掬,傾耳可聞,這是繪畫所無法表達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並非一般的模山范水之作,而是通過牛渚天門這一特殊的風景的描繪,抒發懷古幽情,憑弔前朝的興亡。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天險挽救不了六朝覆滅的命運。“七雄豪占”的軍事要塞,如今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成了“閒人登覽”的旅遊玩賞之地。通過這一巨大變遷的描寫,讀者自不難從中領悟到江山守成在德政人和而不在險要地理的歷史經驗教訓。此外,金陵距當塗畢竟有百十里之遙,那“西州更點”又豈可得以“歷歷數?”詞人於詞末牽入六朝故都西州(代金陵),隱含了詞人希望人們牢記這歷史的晨鐘暮鼓,引以六朝為戒啊!而這一切意蘊又蘊含在對於有選擇的客觀景物的描述中,毫無直露、淺薄之弊,不是詞人和盤托出,直抒胸臆,只是寄意象內,讓讀者去細心品味其中三昧。這就收到了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真令人感嘆不已。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字方回。宋太祖賀皇后族孫。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長身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杜門校書。不附權貴,喜論天下事。能詩文,尤長於詞。其詞內容、風格較為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長於錘鍊語言並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韻特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部分描繪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其愛國憂時之作,悲壯激昂,又近蘇軾。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其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