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遣返》

《大遣返》

《大遣返》是由梅桑榆編寫,國際文化出版公司於2009年出版的圖書。本書再現了日本戰犯的下場、戰俘的結局、日僑的命運,披露了三百萬日俘日僑從集中到遣返的種種內幕,其中許多內情鮮為人知。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大遣返》《大遣返》

1945年中日戰爭結束後,羈留在中國的日本戰俘與僑民共三百餘萬!三百多萬日俘日僑在戰禍餘波的衝擊下。發生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戰俘集體自殺、越獄逃亡;在戰敗的絕望中以最後的瘋狂焚毀軍營、藏匿軍火、強姦殺人;在沒有出路的逃亡中為求活命而偷盜搶劫;兵臨絕境的關東軍為降與不降而內訌火併,日俘日僑聯合舉行暴動……日僑更是劫難重重,在悲慘的逃亡路上被搶劫強姦、遭追擊攔截,有的慘死於同胞的槍口之下,有的逃進原始森林,變成“野人”,有的將百萬財產付之一炬後自殺,有的因生活無著而賣淫街頭……

儘管中國人民不念舊惡,以博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對日俘實行寬大政策,積極採取措施,遣送日俘日僑回國,但其中故事仍令人嗟嘆:成千上萬的女日僑突擊尋夫,異國情侶生離死別,遣送船海上爆炸,受盡蹂躪的慰安婦慘死異國,這部紀實作品運用大量史實,客觀地再現了日本戰犯的下場、戰俘的結局、日僑的命運;披露了三百萬日俘日僑從集中到遣返的種種內幕,其中許多內情鮮為人知。

作者簡介

梅桑榆梅桑榆

梅桑榆,原名梅曉東。安徽鳳陽人,中國作協會員,職業作家。已出版長篇紀實文學、歷史專著,以及雜文隨筆集十餘部,並在全國各地報刊發表大量文章。作品多次獲獎,部分作品被許多報刊、網站選載、連載或被作為中學語文輔導教材,並被選入《中華雜文百年精華》、《二十世紀中國幽默雜文》等數十種選本。現居北京。

書籍目錄(節選)

第一章 侵略之國的結局
第二章 戰禍製造者的下場
第三章 八·一五之後的侵華日軍
第四章 八·一五前後的日本僑民
第五章 被遺棄者的命運
第六章 日俘集中營
第七章 日僑集中區(營)
第八章 女日僑的故事
第九章 從集中地到港口

文摘

百萬日僑大遣返百萬日僑大遣返

數十萬關東軍全線潰敗,大部分官兵成了蘇軍的俘虜,被送往西伯利亞。駐“滿洲國”的百萬日本僑民命運又將如何?牡丹江市的數萬日僑是於10日夜開始撤離的。於倉惶逃難之際,許多人只帶著一個小包袱或一隻皮箱。不少人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之外,兩手空空。有的日僑竟將自己的住宅或多年慘澹經營的產業付之一炬。穆稜一帶的炮聲隆隆傳來,不時有蘇聯空軍的飛機呼嘯著掠過市區上空。為防飛機轟炸,日軍實行了燈火管制,黑暗的街道上,日僑們在日軍的指揮下扶老攜幼,冒著霏霏淫雨向火車站集中,準備乘火車逃往哈爾濱。火車站附近的街道已擠滿了日僑,呼喚聲、哭叫聲亂成一片。人群像被堤壩堵住的潮水一樣,擁擠攢動而無法前進一步。車站內只有一列客車和一列貨車,車廂很快被蜂擁而上的日僑塞滿。人們在逃命中已顧不得什麼秩序,有的老人和兒童被爭先上車的人擠倒,在紛亂的踐踏下死去。負責指揮撤退的日軍完全失去了控制局面的能力。
當逃難隊伍離開牡丹江十多公里時,空中突然出現三架蘇聯飛機。掩護撤離的日軍立即命令日僑疏散隱蔽。但已經遲了,飛機已發現了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炸彈從飛機上傾泄而下,在公路上和兩側爆炸。一些日僑在四散奔逃中被炸倒,劇烈的爆炸聲壓倒了日僑驚恐的呼號和慘叫。飛機在投彈後俯衝而下,向人群猛烈掃射,子彈如雨而下,擊中了好些已經臥倒和尚在奔跑中的日僑。田野里,硝煙瀰漫,泥土四濺,熱血橫流。飛機在盤旋掃射幾周后飛走。從未經歷過如此場面的日僑,被猝然而來的打擊嚇壞了,有的仍伏在田埂或樹叢里不敢起來,有的在呼喚跑散的親人,有的在罹難親人血肉模糊的屍體旁嚎啕大哭。掩護撤退的日軍費了很大力氣,才把這些人集中起來,丟下數百具屍體,抬著受傷的人重新踏上逃難之路。

書評

日本於上世紀30年代發動的侵華戰爭,致使中國大部分國土淪陷,數以千萬計的無辜平民慘遭屠戮,大量礦產資源被掠奪。自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軍民實行全面抗戰,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綿延八年,烽煙萬里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浴血奮戰,380多萬將士為國捐軀,3000多萬平民傷亡,9500多萬平民失去家園,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中國在這場戰爭中遭受的損失,按1945年貨幣折算,約為6500億美元。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造成極為慘重的損失,使中國人民深受其害!然而,作為侵略國的日本人民,也為戰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