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評理》

《大家評理》

《大家評理》(戲劇)是老舍於1951年創作《龍鬚溝》之後,創作的歌劇作品, 1953年5月由北京大眾出版社出版發行。

簡介

(圖)《大家評理》《大家評理》

作 者:老舍

類 型:歌劇

出 版 社:北京寶文堂書店(現在:北京大眾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53-05-01

版 次:2

頁 數:39

開 本:32開

裝 訂:平裝

創作背景

(圖)《大家評理》《大家評理》

1949年,老舍還在美國。據說當時周恩來發現第一次“文代會”少了老舍、冰心兩位,頗為遺憾,於是囑咐曹禺、陽翰笙等,並請趙清閣致信老舍,“需要老舍這樣的大作家歌唱新中國”。

1949年10月,老舍遂啟程返國。回國後,他除了創作了一部讓他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名劇——《龍鬚溝》,又先後寫了劇本《消滅病菌》、《大家評理》、《人同此心》等。

1951年,又創作了歌頌人民政府為普通市民辦實事的《龍鬚溝》。該劇上演後,老舍獲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

之後,他創作了歌劇《消滅細菌》 、《大家評理》,話劇《生日》《春華秋實》等。

作品改編

(圖)《老糊塗》《老糊塗》

《活菩薩》之後,綠楊《老糊塗》中扮演一個農村老太。

這齣戲根據老舍的劇作《大家評理》改編,反映家庭倫理道德,批判那個虐待媳婦的婆婆。當時綠楊的年齡不過三十歲,能演像這個老婆婆嗎?且看她琢磨設計的一段戲:那個婆婆因媳婦生個女兒,重男輕女,有天藉口媳婦收去了飯菜(明明是婆婆先講不吃了),就動手打媳婦,正好她頭頂上懸掛著一隻盛飯的竹籃,當她舉手欲打時,碰上了竹籃,她惱怒地把竹籃一推,籃子盪回來時,又撞在她頭上。運用小道具出戲,既得到了觀眾的笑聲,又起了嘲諷婆婆的作用。而原來劇中安排的這隻竹籃,意在渲染農家環境,綠楊卻見景生戲,把這件道具用活了,並在事先確定了竹籃懸掛的高度,使竹籃晃動時正好撞在她額上,碰不著媳婦的頭部。戲演下去,兒子回來,老太向兒子訴說媳婦不給她吃飯,又向兒子訴說育兒之苦:“一月二月不覺得,三月四月只想吃,五月六月硬卜卜,七月八月燒箕腹,九月十月月份足,撲落脫,養儂格寶貝心肝一塊肉!”這段順口溜原劇本沒有,由綠楊參照民間俗語添加的,用在此處恰到好處,也贏得了觀眾的笑聲。此劇演出,說明綠楊既能演花旦一路的“滑稽紅娘”,也會演老旦一門的“滑稽老太”,戲路不窄,“滑稽細胞”豐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