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歌·武侯祠堂不可忘》

《夔州歌·武侯祠堂不可忘》

《夔州歌·武侯祠堂不可忘》是盛唐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信息

【名稱】《夔州歌·武侯祠堂不可忘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夔州歌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雲日如火炎天涼。

作品鑑賞

組詩《夔州歌十絕句》作於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夏,時杜甫寓居西閣,詩寫夔州形勝、江峽之險、歷史人物及當地風土人情。這是第九首,記武侯祠。
武侯:三國蜀相諸葛亮。劉備死,亮輔後主劉禪,以丞相封武鄉侯,謚為忠武侯。武侯祠堂:供奉諸葛亮的祠堂,在白帝城西數里的關廟沱附近,解放初尚存,改為村初級國小校舍,不久圮廢。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說諸葛的祠堂不可遺忘,是因為諸葛亮有卓越的見識和政治軍事才幹。他幫助劉備建立蜀漢,劉備死後又輔佐後主劉禪治理國家。他對劉備忠心耿耿,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貞氣節深為杜甫所尊崇。杜甫的《詠懷古蹟五首》寫道:“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空失簫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對諸葛亮的評價極高。
“ 中有松柏參天長”:這既是寫實又是以松柏之長青喻諸葛之不朽和堅貞;以“參天長”喻諸葛之人品的高潔。
“干戈滿地客愁破,雲日如火炎天涼。”有“干戈滿地客愁破”這種感受是因為劉備是明君,諸葛是良臣。諸葛的一生是明良遇合的一生。杜甫雖然生不逢時,但他為諸葛的明良遇合感到欣慰而客愁破。“雲日如火炎天涼”,在蔥蔥鬱郁的林木中,哪怕是盛夏也覺涼快,這是寫實;另一方面,在這特定環境——武侯祠里的參天柏松庇蔭下,好像諸葛之神對他有所慰藉而感到身心爽適。不是天意使然,而在於人心歸向。這兩句概括了古往今來政治上的興衰成敗之理。引

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像杜甫像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