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斷臂》

《壯士斷臂》

鐵橋三力挫滿清第一勇士赫哈,勇奪武狀元,官拜廣東海關提督,衣錦還鄉,負責訓練新兵隊伍。此時朝廷推行維新,慶新王表面支持,暗地裡卻中飽私襄。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壯士斷臂Zhuang shi duan bi (1994)壯士斷臂Zhuang shi duan bi (1994)

阿三屢與海資交戰,因軍備落後,屢處下風,傷亡慘重,朝廷頒令慶親王聯同負責之穆親王押送洋槍火炮南下支援並鼓舞士氣,一時軍民甚為興奮。穆親王之女童安格格亦隨父往廣東,格格一直暗戀阿三,可惜阿三已與患難之交小蝶成婚。而穆親王為了攏絡慶親王,並一口應承把女兒許配給慶親王。格格得知後更離家出走以示反對,慶親王為了在格格面前表現威武,強邀阿三比武,而阿三因數月辛勞,功力大退,終被擊倒。格格對慶親王乘機凌辱阿三甚為反感,反對阿三更加憐愛。不久海盜再次來犯,阿三率眾抵抗,雖有洋槍火炮,但缺彈藥,阿三遂自揭皇印封條打開銀庫取白銀購藥,軍民奮力終將海盜打得落荒而逃,眾人歡慶勝利之際,慶親王返抵,對阿三擅取白銀嚴加罪責,原來慶親王早已計畫以此事嫁禍阿三,並在押阿三回京的路上安排山賊欲殺人滅口,阿三被重務砸斷右臂,僥倖逃脫。格格對慶親王奸險恨之入骨,為救小蝶免受抄斬,格格答應嫁給慶親王,成婚之夜,格格欲殺慶親王,可惜反被慶親王擊殺,穆親王趕來亦被慶親王所殺,並誣稱穆親王父女二人與阿三同謀,並將彼等屍首懸於市中示眾。阿三會合恩師紅姑夜盜屍首,予以火葬,熊熊火光,激起阿三消沉的鬥志,苦練獨臂神功,一年後,京喜樂喧天,阿三藉舞獅賀歲混入慶親王邸刺殺慶親王。

壯士斷臂典故

吳王闔閭即位後,聽說吳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到了衛國,並在那邊招兵買馬,以圖伺機復仇。慶忌是當時吳國的第一勇士,傳說此人有萬夫莫敵之勇。吳王闔閭和伍子胥商量,決定挑選一位智勇雙全的勇士去刺殺慶忌。最後他們選定了善於擊劍的要離,命他前往行刺。為了取得慶忌的信任,要離不惜使用苦肉計,用劍斬斷了自己的右臂,殺了妻子,逃到了衛國。慶忌見狀,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常在左右。

終於有一天,要離找到了刺殺慶忌的良機。據說當時慶忌被要離一劍刺穿心窩,但是並沒有很快死去。左右將要離捉住處死,慶忌阻止道:“想不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刺殺我!如果殺了他,豈不是一天之內要殺死兩個天下勇士嗎?”於是慶忌放了要離。

要離回國後,吳王闔閭親自迎接,並且要重重賞賜要離。要離不願接受封賞,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發財,而是為了吳國的百姓生活安寧,免受戰亂之苦。”說完,要離拔劍自刎。

含義:

常用來形容人們為了成就大事或為了更大的、全局的利益,而不得不忍痛割捨掉現有的部分利益。與丟卒保車的意思接近。

----------------------------------------------------------

另一種解釋:

其實這是演化過的成語

原詞是壯士解腕

詞目壯士解腕

發音zhuàngshìjiěwàn

釋義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出處《三國志•魏志•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