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十字架之謎》

按照埃勒里後來的說法,對於第一宗命案,他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樣多。 這次扮演埃勒里搭檔的,是他大學裡的老師,亞力克教授。 題目:奎因的另一張面孔在一系列的奎因作品中,《埃及十字架之謎》是很另類的一部。

作者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曼弗雷德·B·李(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1982)這對表兄弟合用的筆名,他們堪稱偵探推理小說史上承前啟後的經典作家。兩人本來分別從事廣告業和電影業,1928年因參加有獎徵文,兩人開始聯手創作偵探小說,三年後兩人都辭去各自的工作,專門從事偵探推理小說的創作。在合作的40多年間,他們創作出一系列獨具風格的偵探小說,其中大部分以埃勒里·奎因的筆名發表。埃勒里·奎因也是其小說中的主人公,其角色本身就是一位偵探小說作家兼超級偵探。年輕英俊的偵探埃勒里·奎因和他的父親——紐約警察局的警官理察·奎因是其大多數作品中的主要角色

主要人物介紹

安都魯·龐 國小校長
湯瑪斯·布拉特 地毯進口商
史蒂芬·梅加拉 航海家
威魯亞·克羅沙克 發誓報仇的男人
馬格利特·布拉特 布拉特之妻
黑林·布拉特 馬格利特與前夫之女
約那·林肯 布拉特公司經理
海絲·林肯 約那之妹
維克多·鄧保羅 醫生,布拉特家的鄰人
帕西·林 布拉特家的鄰人,英國人
伊莉莎白 帕西·林之妻
哈拉克特 自稱是太陽神的男子
保羅·洛敏 裸體主義者
斯威特船長 梅加拉遊艇的船長
福克斯 布拉特的司機兼園丁
亞多力教授 考古學家
艾勒里·昆恩 業餘偵探
里查·昆恩 警官

故事梗概

埃勒里因為一件奇怪的命案而來到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村里一名深居簡出很少與人打交道的老師被釘死在“T”字形路口的路標上,他的頭被殘忍的割去。在被害人的家門上也有血跡大大的書寫著“T”字。六個月後,一處鷹圖騰 柱上沓垂著一名頭顱不見的百萬富翁,驗屍結果和上一宗命案完全一樣,現場也遺留著“ T”字的痕跡。不久是一具屍體被吊在桅桿上,依然是謎一般的“T”字,最後是在小屋內 發現了第四具無頭屍體,兇手倉惶而逃,屍體依舊被綁在十字架上。這些奇怪的“T”字標 記,到底代表了什麼意味?是宗教迫害狂?是埃及十字架的標誌?還是精神異常的犯罪? 抑或是其他什麼原因?最終,埃勒里憑藉自己嚴密的推理和老師的幫助,終於將真正的兇手抓住!而兇手居然是……

開局於一宗奇怪的命案。一個很少與人交流的外國教師莫名其妙的被釘死在路口的路標上,有人省稱目睹了一個奇怪的跛腳人在案發時去了命案現場。這個不久在法庭上被稱 為“克洛沙克”的嫌疑犯,從此成為警方尋找的焦點。

按照埃勒里後來的說法,對於第一宗命案,他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樣多。就這樣毫無 收穫的他返回了紐約繼續隨父親調查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案件,直到六個月後的一天,他的大學老師的一封信,拉開了第二件命案的序幕。

死者是亞力克教授的鄰居,一個愛下西洋棋的百萬富翁。他被釘死在圖騰柱上,構成 了一幅驚駭慘烈的畫面。死者的家庭卻是秘密重重,上至夫人女兒,下至園丁鄰居,每個人都隱藏著一些或大或小的秘密,而這而的過程就像極了《希臘棺材》的情節,搞的你暈 頭轉向毫無邏輯。這家不遠處的一個島嶼,是歸一種奇怪的宗教“太陽教”所用,而嫌疑 犯“克洛沙克”就是這個奇怪宗教的大弟子,但是他早已消失不見。兩個案件必有聯繫, 這個點在哪呢?埃勒里通過地圖,解開了這個奇怪的謎語。

第三起案件發生在海上。也算是警方或埃勒里的一次失誤,而第四件命案的發生則是個無法避免的必然。埃勒里不停感嘆著線索太少,而邊進行著邏輯構建。但是他總是覺得茫然中有一些奇怪的感覺在漂浮在心 頭,但是他卻總也抓不住。

結尾是一段追捕戲,老師和埃勒里兩個人心照不宣的分兩路前進,彼此互留信件,仿 佛打啞謎一般,吊起讀者的胃口來。這幾章的主要內容,按照埃勒里的說法,就是疲憊的人和汽車交織著幾封信件。最終真正的兇手在逃離前幾小時,在旅館裡被抓住。

這次扮演埃勒里搭檔的,是他大學裡的老師,亞力克教授。亞力克教授年紀雖然不小 ,但是身體硬朗,頭腦清醒,愛好古代文明之類的知識。他經常與埃勒里討論案情,並由 此做出過許多很有意義的推理,並給出了一些好意見。他又是少數了解包容埃勒里的人, 這一點上他了理察沒有區別。同樣的是他們兩也會像父子兩鬧點小小的彆扭。看到最後那一段追捕,埃勒里也不禁感嘆,這么偏僻的地方,居然還隱藏著這么聰明的人。而他給埃勒里無私的支持和幫助,卻讓埃勒里永遠都無法忘記。看到兩個人心有靈犀的行動,讓人不禁產生一種英雄識英雄的感動。

讀者評論

題目:奎因的另一張面孔

在一系列的奎因作品中,《埃及十字架之謎》是很另類的一部。無論是國名系列的其他作品,還是雷恩悲劇系列,幾乎都難以看到《埃及十字架》這一風格的作品。雷恩的悲劇系列姑且不論,在《埃及十字架》成書前的國名系列的其餘作品——《羅馬帽子之謎》《法國香粉之謎》《荷蘭鞋之謎》希臘棺材之謎《中國橘子之謎》的風格都是死者都不多,手法也不殘忍,作品注重的是嚴密的邏輯與反覆的推敲論證。即使是雷恩先生的《Y的悲劇》,風格開始有所轉變,但同樣是以嚴密的推理為重頭。但是,《埃及十字架》的風格呢?被割去頭顱的死者被釘在T字型的十字架上,死亡現場也留下T字型標記,三起悽慘血腥的謀殺,四個無頭的死者。

這樣殘忍的手法由始及終。這樣的作品不似奎因作品一貫的平和悠然之風,卻與同時代的卡爾的一些作品中的氛圍近似。

再來看看詭計與推理吧。在過往的作品中,除了《Y的悲劇》那樣紊亂的線索源於非詭計純意外之外,也幾乎都是有詭計存在的。只是,在那些作品中,詭計的設定並非奎因所側重的,奎因之所以與同期的那些大家們有異而成為推理界獨一無二的一位,正在於在黃金時代的本格解謎類推理作家中,他的邏輯推理,他的演繹法之美,無人可出其右,這也是喜歡奎因的讀者之所以會喜歡他的原因。

至於詭計,以奧希茲女男爵的《角落裡的老人》為藍本,經過G.K切斯達頓的《布朗神父》發揚光大,到阿加莎克里絲蒂的作品,直至卡爾那樣的異人,有太多人在創作,在改良,在嫁接。喜歡本格類推理小說之人在閱讀一部作品時公平持正的態度是30%是喜歡詭計,30%是推理,25%是結構與語境,剩下25%是結局的逆轉。

也許在奎因的絕大多數作品裡,除卻30%的推理美倫美渙之外,另70%未必夠吸引人,特別是一些初窺推理殿堂的讀者更會有些不奈,但是作為恰恰被他這30%打中的讀者來說,那70%並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30%的部分。

雖然《Y的悲劇》中奎因在結局的出乎意料上有很大的突破(當然之前的其他作品,兇手也是沒有一次能猜得到,但都沒有《Y的悲劇》那樣震驚啞然的),但是其用來推理的部分依然是中軌中矩,於之前作品不相上下的。但是,就是這部《埃及十字架》中,讓氛圍與詭計占據了蠻多篇幅的這一部作品,其標誌性的邏輯推理被放到了從屬之地,誠然,那一段棋子與血跡的狀態分析與最終兇手身份的揭露的講解都是十分精彩奎因味十足的,但是總讓人覺得意猶未盡。而兇手採用的那一掩飾身份的詭計,在《角落裡的老人》,在《布朗神父》,在阿加莎、卡爾或者其他的推理小說家手中(以日系的如鮎川哲也、島田庄司等更為擅長)也是常見的手法,這間接影響到了最終艾勒里報出兇手之名時讀者的驚異度,因為這樣的模式是似曾相識甚至滿老套的。

平心而論,奎因的作品是很早期的作品,採用這樣的手段在當時應該也算蠻罕見的,而閱讀推理小說的讀者可能是讀了滿多後期的其他作者的相似作品,才回過頭來讀《埃》,有些作品的詭計有意無意被拿來用過了,故此影響了閱讀《埃》的美感其咎也不在奎因。這也是詭計類作品發展常常面臨會被後者借鑑的尷尬之常態。但奎因的邏輯之美在於其難以被借鑑抄襲,故後世儘管有有栖川有棲等一批致敬者的模仿卻依然難以寫出類似奎因的作品,至多是有其形而無其神,故此,我的感覺在這部里奎因放鬆了其標誌性的法寶(邏輯),抓緊了另一端(詭計)是一件蠻不智之事。

當然,聯想到范達因改變風格創作《格林家》而獲得的成功,成熟的作家需要求新求變,奎因改變風格是無可厚非的。作為奎因書迷在此吹毛求疵也許是要求太苛刻了些。也許對於一些推迷來說《埃及十字架之迷》是要遠比他之前的國名系列更好看好讀的作品也說不定。這樣想想,這篇評論就算自己對奎因作品瑕不掩瑜的評論吧。

論成就,《埃及》也許不如《希臘》《X》《Y》,但是論可讀性和精彩性,《埃及》 卻是一點也不遜色呢。通俗一點來說,《埃及》有著《希臘》曲折離奇的情節,有著《X》 宏大華麗的詭計,有著《Y》意外的結局,雖然都不如這三篇來的徹底深刻,但是三種武器 的完美糅合,使《埃及》具有了別具一格的致命魅力。而《埃及》又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 ,他的一些類似卡爾的氣氛描寫和耶穌殉道般的殺人手法,為小說增添了一份恐怖的哥特 式色彩,加之幾個華麗的哥德式幻想性謎團,使之成為一部氣氛、謎團和結局比較完美的 哥德式推理小說。

參考資料:

1、《埃及十字架之謎》http://www.tuili.com/website/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782
2、http://baike.baidu.com/view/437903.html?tp=0_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