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與當代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危機與當代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危機與當代資本主義》是京內理論界40餘名專家學者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進行多視角跟蹤研究的優秀成果的薈萃集結,對金融危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西方思想領域的震盪以及金融危機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積極影響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這次西方金融危機既是一件壞事,又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危機使整個世界經濟受到極大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衝擊,造成許多沒有預見到的困難,需要我們積極地採取措施來應對:另一方面,危機使人們頭腦清醒了,進一步認清了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更堅定了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並相應調整前進的步伐。

基本信息

目錄

代序從國際金融危機反觀社會主義的必然趨勢和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王偉光/1
主題報告
深入研究國際金融危機現狀及趨勢進一步堅定信念、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2009~2010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發布暨國際金融危機對
西方思想理論的衝擊及資本主義走向研討會”發言摘要李慎明/3
第一篇國際金融危機引發西方思想領域
震盪及資本主義生存發展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在“《2009~2010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發布暨國際金融危機
對西方思想理論的衝擊及資本主義走向研討會”上的發言張全景/19
跟蹤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科學社會主義發展
——在“《2009~2010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發布暨國際金融危機
對西方思想理論的衝擊及資本主義走向研討會”上的發言侯樹棟/26
克魯格曼視野中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和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吳易風王晗霞/28
國際金融危機中馬克思主義的復興侯惠勤辛向陽/42
國際金融危機中新自由主義的衰落羅文東/52
國際金融危機中社會民主主義的困境呂薇洲/63
國際金融危機對資本主義生存與發展的影響程恩富楊斌/76
國際金融危機與當代資本主義徐崇溫/88
攫取與掠奪:從階級到民族國家
——國際金融寡頭超越了亞當·斯密王立強/101
世界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發展模式
——兼評西方學者對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比較研究李其慶/108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發展模式”比較研究張征/115
淺析西方金融和經濟危機從必然性到現實性的轉化王佳菲/127
西方經濟學向何處去?
——評保羅·克魯格曼的“回歸凱恩斯論”方興起/135
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姜述賢/147
第二篇劃清“四個界限”增強走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劃清“四個界限”,築牢思想防線姜輝/155
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李崇富/159
自覺劃清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
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周新城/167
自覺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
——論民主理論與實踐的幾個基本問題姜輝趙培傑/179
自覺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辛向陽/187
對新形勢下中國對外戰略問題的幾點思考王振華/194
後危機時期美國企圖全面遏制中國的分析徐仲偉代金平/203
國際格局變化與中國政治發展的理論價值張樹華景向輝/209
生態文明導引工業化:基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視角高宜新/218
金融危機背景下歐巴馬政府東亞政策的調整及中國的應對房廣順唐彥林/224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際經濟格局與中國的積極作為尚偉/235
第三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低潮中奮進
低潮中的奮進
——論1990~2010年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聶運麟/247
如何看待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汪亭友/260
俄羅斯對金融危機根源的認識及俄羅斯政府反危機措施分析李瑞琴/274
論經濟全球化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田春生/287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避免經濟危機
——理論回顧與越南案例分析潘金娥/296
會議綜述
深入研究國際金融危機及相關理論困境與我們的對策
——“《2009~2010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發布暨國際金融
危機對西方思想理論的衝擊及資本主義走向研討會”綜述譚揚芳整理/309
理性分析科學應對堅定信念
——“金融危機與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前景
國際研討會綜述孟獻麗陳躍馮顏利整理/321

前言

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至今,一個半世紀過去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力量生死博弈的風風雨雨,充分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展大趨勢的科學論斷是顛撲不滅的真理,雄辯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旺盛生命力。
一百年世界歷史進程,雄辯證明社會主義的必然性
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直線上升式的發展,而是波浪式的前進、螺旋式的上升、曲折式的發展,社會歷史的發展也是如此。世界歷史進程就是這一歷史辯證法的鐵定案例。社會主義運動正是遵循這一歷史辯證法的邏輯在曲折中前進,雖有挫折與失敗,但總體上是循時前行的。
對社會歷史規律的觀察,歷時越久、跨度越大,也就越看得明白,其判斷也就越經得起實踐檢驗。世界歷史進入資本主義階段,即伴隨著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以及兩大歷史前途的較量,其歷史較量的線索、特點、規律與趨勢,隨著歷史的發展、空間的變換、時間的推移,越發清晰,人們也看得越發清楚,其歷史必然性越發顯現。

精彩書摘

第二,經濟結構調整。在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的影響下,西方國家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經濟結構失衡,即所謂產業結構的空心化。有西方學者認為,糾正這種失衡非常困難,因為西方國家在這個問題上,處於兩難之中。例如,美國正是通過國內的產業向全球特別是開發中國家轉移受益。如果美國調整經濟結構,回到本土生產,那將與金融壟斷資本主要通過全球化進行積累相衝突,並違背金融資本攫取超額壟斷利潤的本性。但是如果不調整,美國國內產業將進一步空心化,那么美國國內的失業危機和貧富差距將愈演愈烈,最終導致美國國內反對大壟斷資本的政治危機更加嚴重,這也不符合大壟斷資本的利益。
第三,最佳化產業結構。其做法是:①通過市場的作用,推動企業併購,實現產業重組,淘汰落後產能,最佳化產業結構;②由國家指導和投資,大力開展數位化、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環保、機器人等領域的科技革命,占領科學技術的制高點,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已開發國家在科技革命方面占有絕對優勢,資本主義仍然肩負著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歷史使命。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它一方面使大壟斷資產階級能夠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已開發國家早日走出經濟危機。
第四,經濟政策的調整。新自由主義在主導世界經濟的二三十年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政策,包括巨觀微觀經濟政策、國內國際經濟政策、各專項經濟政策等。許多政策又以法律和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這些政策的核心是自由化、市場化和私有化,其本質是保護資本的利益和損害勞動者的利益。它們造成的嚴重後果是社會的不平等和兩極分化。有西方學者對西方經濟政策調整的重點作出了排序。它們依次是:國家作用的回歸、貨幣主權的回歸或中央銀行地位的改革、放寬管制政策的改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或國際貿易政策的改革、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改革、稅收政策的改革(徵收資本稅和巨富稅)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