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命運》

《國家命運》

《國家命運》是一部以“兩彈一星”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為主線,真實再現了中國人依靠自己力量研製試驗核子彈、飛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的艱巨歷程的大型紀實性主鏇律革命史詩電視劇。

基本信息

劇情

《國家命運》劇照《國家命運》劇照

《國家命運》主要講述了韓戰結束後,有感於美國先進武器在戰場上對中國志願軍造成的巨大傷害,為徹底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的核威懾,以錢學森錢三強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科學家克服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在黨中央的堅定支持下,先後完成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成功試爆核子彈氫彈等一系列偉大壯舉,用寫實的手法再現了老一輩功勳科學家們克服困難自力更生、堅持真理潛心科研的愛國主義情操,真實還原了那一段可歌可泣、輝煌卓越的珍貴歷史。

主題

該劇體現了潛心科研的愛國主義情操,真實還原了那一段可歌可泣、輝煌卓越的珍貴歷史。導演延藝說,《國家命運》與此前這類題材影視劇的最大不同,是這部劇用紀實手法,寫實地再現了老一輩功勳科學家們克服困難自力更生、堅持。

製作模式

《國家命運》打破了常規電視劇的製作模式,將大量真實的歷史人物影像資料和演員的表演進行無縫式連線。比如劇中“錢學森”三分之一的戲份都是依靠歷史影像資料,由已經逝去的“錢老”親自“出鏡”,讓該劇充滿了真實感和現場感。

亮點

王樂君成女科學家之典範王樂君成女科學家之典範

王樂君飾演的女科學家張潔的精彩演繹為劇中的一大亮點,她將女科學家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當時核武器研究院的爆破實驗基地設在偏遠的沙漠山區,環境十分艱苦惡劣,張潔跟隨科研團隊一起在此不分晝夜地奮戰,善良有愛心的她主動幫男同事洗衣服,分擔日常事務,當他們測量數據遭到暴風雨侵襲時,她將寶貴的數據資料僅僅的護在懷裡,可謂是在用生命保護著他們嘔心瀝血的勞動成果。
王樂君的完美詮釋得到了全組同仁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讚揚,被問及如何能將一位女科學家的心路歷程演繹得如此到位時,王樂君謙虛的表示:“當初在接到劇本時,我就被張潔這個角色深深地吸引了,為了真實自然地呈現這個人物,除了翻閱大量歷史資料之外,我還親自登門拜訪了幾位健在的女科學家們,聽她們講訴那段難忘的光榮歲月,從而找到靈感,懷著敬畏之情走入張潔的內心世界,跟隨她一起見證我國核事業的奇蹟的誕生。

幕後故事

《國家命運》劇照《國家命運》劇照

創作期間,該劇編劇、總裝備部專業作家陳懷國、陶純先後赴四川、甘肅、青海、新疆、湖南、西安等6省市,對當年參與“兩彈一星”事業的老領導、老專家和科技人員等300餘人進行深入採訪,查閱歷史檔案2000多份。3年時間裡,他們數易其稿,完成了60餘萬字的電視文學劇本。
2011年6月,《國家命運》正式開拍,攝製組先後赴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核試驗基地、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等地實景拍攝,還啟封使用了大量當年的科研設備,增強了電視劇的寫實性。
該劇讓中國核試驗基地的500多名官兵過足了“演員癮”,也遭了不少罪。其中,“八千里巡邏”的拍攝場景最艱辛也最感人。幾天下來,攝像師累得換了好幾撥,可7名扮演巡邏戰士的官兵鬍鬚長了、臉曬黑了、鞋子破了,依然堅守崗位。塔架下站崗守護核子彈,是7人小分隊最後一個拍攝場景。拍攝完畢,攝製組撤離,可幾名戰士卻自願留下了。第二天早上,攝製組趕到拍攝現場準備拍另一場戲時,卻發現他們還站在塔架下,手上、臉上被蚊蟲叮得滿是疙瘩。原來,他們為了體驗前輩們當年的工作狀態,在塔架下整整站了一個通宵。
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為了再現當年冬季修築鐵路的真實場景,鐵管處官兵身著棉衣棉鞋,抬著沉重的枕木、鐵軌,在炎炎烈日下往返奔忙,一拍就是好幾個小時。一名戰士說:“我穿上這套戲服,就想起當年的創業者,再熱也不覺得熱了。”
酒泉基地業餘演出隊隊長邱振山,在《國家命運》中扮演“兩彈結合”試驗“七勇士”之一、第一試驗部政委高震亞。拍攝時,他要穿著防化服數次往返於地面和地下控制室之間。當時的地表溫度高達30多攝氏度,而地下控制室內的溫度只有10攝氏度左右。邱振山身上只穿了一件由橡膠皮做成的防化服,呆在地面熱得渾身冒汗,可一到地下就凍得直打哆嗦,用他自己的話說,“那種感覺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
經過大半年的辛勤工作,今年3月,電視劇《國家命運》攝製完成。有關領導和專家審看後普遍認為,該劇融思想性、史實性、科學性和藝術性於一體,感人肺腑、催人奮進,不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還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是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又一重大收穫,是主鏇律電視劇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一些當年親歷“兩彈一星”事業的老首長、老專家,尤其是“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也一致評價該劇是一部弘揚愛國情懷、發奮民族精神的優秀作品。

反響

該劇開播以來,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不少觀眾在網上留言稱:應多拍些《國家命運》這樣的好電視劇,讓人積極向上,滋養心靈。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命運》的觀眾群體中,有不少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這些觀眾表示,通過觀看該劇,他們不僅對這一段歷史有了準確深刻的了解,對錢學森等科學家也更加欽佩和崇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