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白羽

四根白羽

影片《四根白羽》改編自英國文豪A·E·W·馬森1902年出版的同名戰爭小說,原著在歐洲範圍內極具影響力,膾炙人口,這個有關勇氣、忠誠、榮譽和贖罪的故事被譽為是20世紀前半期最重要的經典小說里程碑,描寫的戰爭場面氣勢恢宏,背景更是橫跨歐非兩大洲,長久以來被好萊塢視為拍攝難度最高的名著之一。

基本資料

類型:劇情/戰爭/歷史
級別:PG-13
片長:130分鐘
發行:派拉蒙公司/米拉麥克斯公司
上映日期:2002年9月20日

演職人員

導演:謝加・凱普爾Shekhar Kapur
主演:希思・萊吉爾Heath Ledger
威斯・本特利Wes Bentley
凱特・哈德森Kate Hudson

劇情梗概

1898年,大英帝國對蘇丹的戰爭正愈演愈烈。哈里・法沃夏姆是英軍中的一名軍官,他年輕有為、戰績卓越,外表英俊的他性格開朗真誠,有三位和他肝膽相照的好朋友,還有一位美麗可人的未婚妻,只等戰爭一結束,一對小情人就準備步入婚姻聖殿,看起來,哈里擁有著讓旁人羨慕的一切資本,遠大的前途、美好的友誼和甜蜜的愛情。但是在一次和蘇丹軍隊的戰役前,哈里卻鬼使神差地選擇了臨陣退縮,大敵當前失去了指揮的軍官,英軍自然是代價慘痛。而哈里的行為也被所有人唾棄,就連最親密的人也不能接受這樣的懦弱行徑。他最忠實的三個好朋友和他最愛的未婚妻,一起給他寄來了四根白色的羽毛,在當時,白色羽毛代表了他們對哈里這個懦夫的不屑和鄙夷。於是曾經的少年英雄成了遭人唾罵的膽小鬼,四根輕飄飄的羽毛,卻像是四塊千斤巨石,壓得哈里幾乎窒息……哈里到底是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放棄自己的大好人生?而他又會以怎樣的方式對當初的行為做出補償?他真的是個被釘上恥辱柱、永世不得翻身的千古罪人嗎?

影片簡評

《四根白羽》:恐懼無所不在
尤其是本片《四根白羽》(The Four Feathers,台灣譯作關鍵時刻)的監製、製片人、導演、編劇、配樂、攝影師,都是大有來頭的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將英國文豪梅遜(A.E.W.Mason)被譽為20世紀前半期最重要的經典近代史搬上銀幕:19世紀末回教徒首度大規模與大英帝國的抗爭。與一般戰爭片不同,不得不聯想到2001年的911事件,以及近來英美打算聯合進軍伊拉克,即使是英美人也持兩派意見。領土權、宗教信仰都可以成為侵略對方或自我保護的理由。
更有可能是為了演員:
希斯・萊傑(Heath Ledger):自從被梅爾・吉布森於《愛國者》拔擢,並在《騎士風雲錄》(A Knight's Tale)大放異彩後,我們又驚喜地看到他可以綜合演繹溫和善良又抑悶的兒子--在《擁抱艷陽天》(Monster's Ball)里,當著爸爸爺爺面,一槍把自己腦門轟掉的懾人角色。運氣、演技及觀眾緣是他能快速崛起的原因吧。本片裡,他飾演自小依父權父望長大的權貴青年:哈利。臨出兵前堅決退役,被父親、同袍好友、甫訂婚的未婚妻艾瑟妮(凱特・哈德森飾演)不諒解,接到代表懦夫象徵的四根羽毛。唯有傑克始終如一的待他,甚至願意將生命交付於哈利,只為了保護他,更深層意識應是同樣愛著艾瑟妮的傑克,希望所愛的人獲得幸福。
韋斯・班特利(Wes Bentley):在《美國美人》里陰鬱叛逆又有主見的角色極為吸引人。此次,他飾演的軍官傑克,依然以黑沉的雙瞳釋放他獨具的氣質:無論是表現在對愛慕的女孩艾瑟妮、情同兄弟的哈利,情感夠堅貞;對出兵的看法是--“這場戰爭造就不了英雄”;失明後堅毅勇敢……在在展現成熟的性格。本片中,他和阿布是對自己的定位最清楚的人。
凱特・哈德森(Kate Hudson):迷人甜美的笑容雖與明星媽媽歌蒂韓不盡相似,但擄獲影迷的魅力是一樣的。只可惜她純美的容顏在本片僅能表現愛情與現實的壓力,反被男性友誼的戲份掩蓋。為了配樂?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在《美國鼠譚》(An American Tail,1986)做的歌曲《Somewhere Out There》以及《鐵達尼號》的音樂、歌曲,無不創下樂迷購買CD與哼唱的紀錄。剛看此片時,很難不與印度裔導演謝科・卡普(Shekhar Kapur)的前部作品《伊莉莎白》相較;也因為有《角鬥士》黑人演員傑曼・翰蘇(Djimon Hounsou)演出信仰堅貞的阿布,又不得不憶起《角鬥士》的氣勢,總覺此片未超越導演和製片人的前作。但愈到尾聲,愈感到不能忽略的氣韻。如:阿拉伯人埋在沙漠,忽然躍出的作戰法,好比中國武俠小說里的土遁術。
面對手無寸鐵的敵人,似乎就得睜眼閉眼狠心開槍掃射。而站在最前線的必定是炮灰,顯示人命如螻蟻,於沙漠中消逝至如塵沙的一小小部分。飢餓至刺駱駝皮肉喝血保命;在囚傭工作中乞食……。這畫面讓我想到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里,周潤髮飾演的小馬哥在為復仇做低調沉潛的準備,端著便當,口含尚未咽下的飯粒,較之哈利更動人心魄。哈利獲得相當於是他的保護神阿布帶來的食物時,飢不擇食般地嘗到一口後,心生各種滋味:感激、羞愧、懂得不再自傲。他對阿布說:“我沒有活下去的理由,我依然恐懼。”曾任英國傭兵,英語流利又極富智慧的阿布說:“恐懼永遠存在。”
所以,面對恐懼就是本片最大的主題。即使是,恐懼無所不在,也祛除不掉。
哈利或許天性與將軍父親反骨,不喜歡當軍人;或許真是質疑女王出兵的理由;不願好友傑克犧牲性命;還是為了Freedom、Country、Honor、Passion,而拼了命要返還那四根羽毛?並非表現戰勝某種緣由,所以才顯得全片最動人的部分是傑克與哈利、哈利與阿布的友誼。當關鍵時刻到了,就知道自己要為什麼挺身而出。
不知是不是所有美好的事物漸漸要從過往的年代尋回?因為,本片其實是彰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信幫助的情操。

相關介紹

幕後軼事

本片改編自英國文豪A・E・W・馬森1902年出版的同名戰爭小說,原著在歐洲範圍內極具影響力,膾炙人口,這個有關勇氣、忠誠、榮譽和贖罪的故事被譽為是20世紀前半期最重要的經典小說里程碑,描寫的戰爭場面氣勢恢宏,背景更是橫跨歐非兩大洲,長久以來被好萊塢視為拍攝難度最高的名著之一。
這次重拍經典,派拉蒙公司選中了印度裔導演謝加・凱普爾,他的上一部作品是題材相似的歷史人物傳記片《伊莉莎白》,這部描寫英國最著名女王一生歷程的影片當年獲得了七項奧斯卡提名,凱普爾一向善於表現人物在龐大故事背景下的細微心理變化,對拍攝宏大場面的把握也很受好評,此次凱普爾相中同為歷史題材但規模更加宏大的《四根白羽》,肯定也是期望在明年的奧斯卡上不會空手而歸。
影片的演員陣容則由清一色的好萊塢新生代明星擔綱,包括曾在《美國美人》里引人注目的小生威斯・本特利和新崛起的“美國甜姐兒”凱特・哈德森,而在這群青澀面孔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還是非希思・萊吉爾莫屬,這位澳洲帥哥在前輩梅爾・吉布森的提攜下,得以在《愛國者》中飾演長子一角,這個討巧的角色再加上燦爛單純的笑容、剽悍適度的體魄和青春洋溢的狂野氣質,萊吉爾迅速竄紅,成為繼休・傑克曼之後又一個在好萊塢打出一片天地的澳大利亞人。緊接著萊吉爾又接拍了一部古裝的浪漫愛情劇《聖戰騎士》,扮演了一位出身卑微但是勇氣過人的青年騎士,最後不但贏得了真正的騎士稱號,還抱得傾慕已久的美人,雖然片子內容俗套到影評人根本就不屑一顧,但是輕鬆浪漫的感情故事、新鮮感十足的配樂、適度的笑料,當然還有主角英武帥氣的騎士造型,都讓這陣來勢洶洶的“萊吉爾旋風”繼續風靡下去。
不過這次在《四根白羽》中,萊吉爾卻不惜放棄自己的俊俏臉龐,蓬頭垢面、茹毛飲血,和以前的形象相比大相逕庭,有如脫胎換骨一般,而且在拍攝過程中,萊吉爾不但飽受風沙與烈日的煎熬,還經歷了被駱駝咬傷、眼睛吹進沙粒被送進醫院等意外,雖然是狀況不斷,好在也有驚無險,拍完電影的萊吉爾脫了好幾層皮,體重也減掉不少,如此這般的辛苦是否能得到回報?這樣的轉型能不能被喜歡他的觀眾所接受?這些問題只能在影片公映後才有答案。

影片段預告絮

這部《四根白羽》集合數名奧斯卡金獎電影人聯手打造,據說被評價為融合了經典巨製《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的磅薄氣勢和唯美浪漫片《英國病人》中刻骨銘心的愛情,不過別太較真了,好萊塢就是這樣,上映之前被贊為“史詩經典”,上映之後被彈為“超級爛片”的先例又不是沒有過。
在希思・萊吉爾之前,製片人曾力邀同樣以英俊樣貌著稱的裘德・洛擔任男主角,可惜裘德・洛因為當時已經接拍史匹柏的《人工智慧》而只得作罷。
雖然原著小說是“最難拍攝的名著”之一,但是好萊塢仍然有樂意冒險的電影人對它興趣十足,在近80年中,它曾經五次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其中最著名的一版是拍攝於1939年,由祖爾丹・科達(Zoltan Korda)執導,後來科達於1955年又拍攝了另外一個版本,片名叫《尼羅河上的風暴》,這部影片也成了這位著名導演的收山之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